• 我的订阅
  • 人文

山河铭记 ∣英烈吴继光:热血洒淞沪 青山埋忠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7-09 18:51:00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安徽,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安徽儿女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吴继光,这位从安徽大地走出的抗日英烈,以他的英勇无畏和壮烈牺牲,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少年立志:从皖东乡村走出的英雄

大皖新闻记者从明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1903年,吴继光(原名吴绍麟)出生在安徽明光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年在父亲熏陶下熟读四书五经,并常以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为榜样,尤以效法抗击倭寇英雄戚继光,遂更名为吴继光。

14岁时,吴继光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军队,踏上了保家卫国之路。然而,他很快发现军阀部队内部腐败不堪,于是选择离开,前往上海成为一名警察。在上海期间,他接触到更多新思想,进一步坚定了救国的决心。

记者查阅《明光市志》了解到,当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传到上海后,吴继光立即参加了革命。因在追随孙中山革命斗争中历经艰辛、出生入死、勇敢作战、表现突出,所以当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时,吴继光又因才智过人被任命为军校一期教官,后又因没有军校学历而辞去教官成为黄埔军校二期步兵科学员。1925年9月,吴继光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被直接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上尉连长,后逐步擢升为营长、团长、少将旅长等职。

淞沪会战:血战到底壮烈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来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吴继光时任陆军第十八军五十八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一七四旅旅长。1937年8月2日,吴继光在石家庄刚刚与日本侵略军交火时,忽然接到军令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吴继光带领部队英勇作战,多次与日军展开激烈交锋。他们先是布防于新市区马玉山路,进攻窜入公大纱厂的敌人,随后调至宝山月浦一线。在八字桥战役中,吴继光亲自率领部队攻打日军据点,攻克宝山铁路桥,重创日军,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无畏的勇气。

然而,由于装备差距和日军的猛烈进攻,五十八师伤亡惨重。11月7日,日军发起强行合围攻势,吴继光率部向白鹤港转移。在撤退过程中,他看到友军撤退混乱,毅然决定率军构筑工事,掩护友军撤退。他深知此行凶险,但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

从11月5日到9日,吴继光率部与日军激战四昼夜,成功完成掩护任务。此时,他的部队已被日军重重包围。11月9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强行架桥渡河,吴继光亲自带队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在这危急关头吴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敌人进攻,但在11日21时指挥部队突围中不幸被日本侵略军炮弹击中,当场殉国,年仅34岁。

英魂不朽:烈士精神激励后人

吴继光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1956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民政部统一颁发革命烈士证书。2014年,吴继光入选第一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他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吴继光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永不言败。

安徽这片土地,因吴继光等英烈的热血而更加壮丽。他们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江淮儿女,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安徽的辉煌篇章。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周镕健 尚雅婷 实习生 王凡丹

编辑 张大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传统节日。自周开始,已有2500余年历史。青山处处埋忠骨,苍松翠柏念英雄。不管时代怎样变幻,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在14亿多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清明既是农历节气,更是寄托哀思、缅
2024-04-04 11:53:00
清明忆英烈,红色永传承——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开展清明教育活动
...烈士陵园,松柏肃立间,敬献鲜花、默哀致意。“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回首往昔,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无数英烈挺身而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用无畏书写着
2025-04-06 19:24: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青山埋忠骨 精神励后人——追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郭伟民□本报记者 严顺龙 通讯员 袁灏“报告政委,您一直牵挂着的案子终于判了,我们做到了!”2024年3月15
2024-04-04 06:56:00
倘若在今天,他们可能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可能是多才多艺的文艺工作者,可能是喜悦而慌张的新手奶爸……然而,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抛家舍业上战场,用生命保卫家园,牺牲时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2025-07-07 21:02:00
忠骨还乡
...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此生许国,满腔热血凝为青山忠骨来日还乡,盛世礼遇告汝赤胆英魂
2024-11-28 09:17:00
半月谈丨30年,百里徒步祭英烈
...征的艰难,也真切地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青山处处埋忠骨,后辈岂可忘忧国。每一年徒步到达任山河烈士陵园,学校都会举办庄严肃穆的扫墓仪式,从瞻仰烈士墓碑、默哀、宣誓,到擦拭墓碑、
2025-03-30 18:12:00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巍巍青山埋忠骨——抔热土祭英烈
...委员周昆训烈士的光辉事迹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青山埋忠骨,英雄魂归来。8月17日上午9时,周昆训烈士安葬仪式在他的家乡-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去时少年身,归来
2023-08-18 09:38:00
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平度举行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们的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敬那些将热血洒向土地、将忠骨埋进山河的你们,岁月会模糊碑文,但山河记得,我们记得。”青少年志愿者代表慷慨激昂的朗诵在烈士陵园回荡。“以我之青春,筑国
2025-04-06 16:32:00
...身而出、英勇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他们的精神光耀天空、烛照大地,代代传颂。祭的是英烈,传的是精神。放眼北疆大地,
2024-04-05 02: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