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1 1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起济公,人们总会想起游本昌所扮演的痴僧。头戴三角帽,背后插着一把破扇子,嘴里啃着一个油腻的鸡腿。

与其说他是得道高僧,看起来更像是乞丐。

很多人以为济公只是传说故事里的人物,其实不然。济公确有其人,只不过真实的济公不像传说中会术法。就好比真实的李世民与《隋唐演义》中的李世民是不一样的。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与“佛”有缘的少年

济公本名李修缘,他自打出生开始,便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修缘的父亲名叫李茂春,这李家可是大有来历。李茂春祖上乃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驸马,李家也算是皇亲国戚,显赫一时。

不过到了李茂春这代,李家已经大不如前。当然,和很多普通家庭比起来还是富贵无比的。至少李家还是富甲一方的地主,家里有良田百亩,家财万贯。更难能可贵的是,李茂春心地善良,经常布施,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不过我们的李大善人有个心病,他已经年近四十了,却迟迟膝下无子。多年来,他寻医问药,尝遍了各种方法,包括一些看起来不靠谱的偏方,依然没有诞下一儿半女。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茂春纵使有万贯家财,后继无人,也是徒劳。

李家世代信佛,李茂春是附近寺庙的座上宾,那些僧人与他交情深厚。因此有人建议他求求“佛祖”,于是李茂春日夜祭拜,祈求能得到一个儿子。

正所谓“心诚则灵”,李茂春坚持祭拜一年后,妻子王氏真的给李茂春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李茂春高兴坏了,特意跑到当地有名的国清寺,请求住持为孩子起名。住持觉得这个孩子是因佛而降,与佛有缘,因此起名李修缘。意思是这个孩子与“佛”之间,乃是修来的缘分。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也许李修缘真的与“佛”有缘,又或者因为李家世代信佛、礼佛。总之,自从李修缘懂事开始,就和同龄的孩子很不一样。

别人家的孩子整天只知道嬉闹玩耍,到处闯祸。唯独李修缘,小小年纪就喜欢翻看父亲收藏的佛经。当时他还太小,不识字。就求着父亲给自己念。

佛经的内容晦涩、深奥,小孩子根本看不懂,他便要求父亲为自己解答。

对此,李茂春有些哭笑不得。一个小孩子,整天问“什么是四大皆空”之类的问题,未免也太早了。不过,李茂春最后都有一一解答。毕竟在他看来,这孩子与“佛”有缘。既然孩子问了,他就有义务解答。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李修缘十几岁为止。随着李茂春夫妇先后去世,李修缘的那群亲戚一拥而上,将李家家产瓜分干净。没有给李修缘留下一分一毫。

对此,李修缘却不以为意。曾经有好友看不过去,问过他为何如此。李修缘回答道:“钱财乃身外之物,要了又有何用?他们喜欢,给他们就是了。

此后,李修缘便远走他乡,皈依佛门,去追寻自己的“道”。他先是来到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

法空一本见李修缘基本功扎实,对佛经的理解好似苦读十几年以上的老僧,便将其推荐给灵隐寺的高僧慧远禅师。慧远禅师收其为徒,赐法号“道济”。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这个和尚不简单

在拜入慧远禅师门下头几年,道济倒是一切正常。言谈举止都和其他僧人一样,每天都是打坐、念经,参研佛法。慧远禅师对这个弟子十分满意,没少称赞他。

可是到了后来,道济的行为渐渐开始“离经叛道”起来。打坐时间一长,他就坐不住了。念经更是觉得索然无味,后来外出云游历练的时候,又学会了喝酒吃肉。

别人化缘,都是求些素菜斋饭。道济每次张口就问:“这位员外,你家有吃剩的烧鸡吗?要是再来半壶美酒,那就更好了。”

加上他的行为透露着一股疯疯癫癫,人们都对他指指点点,一些人甚至怀疑他是个假和尚。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在外面云游,无人管束也就罢了,回到寺庙中,道济的言行就为众僧人无法容忍。

众人找到慧远禅师,希望他将道济逐出灵隐寺。然而慧远禅师只说了一句话:“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

意思是佛门胸怀宽广,只要一心向佛,甭管什么人都应该接纳。

众人闻言,顿时觉得羞愧难当,此后便没人再提起此事。也正是因为有慧远禅师的庇护,道济才能在灵隐寺安稳度过十几年。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事实上,道济身为一位虔诚的佛家弟子,他如此“离经叛道”自然有其用意。随着对于佛法的理解深入,他发现人们对于佛法的理解早已出现了偏差。

无论是清规戒律还是打坐念经,都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其目的,只是为了让人们对于佛法入门罢了。说白了,是人们修习佛法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一味地重视清规戒律和那些虚有其表的打坐念经,反而本末倒置。这也是为何很多僧人修佛一辈子,却连入门都没有做到的原因。

相较之下,道济早已入门,自然不需要在乎那些表面文章。而慧远禅师的那一席话,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他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光注重表象,要看到实物的内在。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事实上,道济除了喝酒吃肉这方面不像个和尚以外,其他处处透露着一颗慈悲之心。

当时,道济以医术高明闻名天下。他经常无偿救治他人,往往药到病除。

一些达官贵人久仰其大名,不惜重金请他去府上问诊。但是大多数时候都被道济给拒绝了。因为他嫌路上耽搁太多时间。有这时间,不如多救治几人。

而少数得到他医治的权贵,大多也是经常行善积德的“大善人”。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这便是道济的道。不循规守矩,只求问心无愧。

经常有人好奇,询问道济为何整天疯疯癫癫,不守清规戒律。大概是问的人太多了,道济干脆赋诗一首: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他这是告诉众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修心。只有修心,才是佛法的真正修行之道。

这首诗一出,世人才明白:道济才是真正的得道高僧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济公的大智慧

嘉定二年,道济和尚圆寂。此前不久,他特意留下了一首诗,用来启发、劝诫世人。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这首被世人称作《辞世颂》的诗,道尽了道济几十年修行的最终感悟。

在道济看来,人这一生匆匆六十年,不断碰壁,碰完东壁碰西壁。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这水还是那水,这天还是那天,与离开时毫无区别。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道济是想告诉世人,人生就是一个圆环。世人为了太多不必要的执念、欲望,四处碰壁。最后却发现,人们所追求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因为,世人所走的方向错了。回到原点,才能重新开始。只可惜,大多数人只有到了迟暮之年,才能看透一切。然而为时晚矣。

逆天改命压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顺其自然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谓的顺其自然,不是教人去躺平、摆烂。而是顺应天意去做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他道济,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遇到该救的人,他就出手相救。遇到救不了的人,他便念经超度。

到最后,他想做的事情做了,功德也有了。这就叫顺其自然。而这,也是道济几十年修行的最终感悟。

放下心中的妄想,一切行为遵循本心,顺应天理。虽说无法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却可以获得人生的圆满。这,便是道济和尚的临终馈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济公从灵隐寺迁居到净慈寺,并不是被人排挤
济公是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高僧,他的一副疯癫醉酒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留下了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时至今日,济公的传说仍旧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被改编成评书、戏
2023-05-22 05:16:00
历史上济公和尚的传奇人生是什么样的
...汉转世,在凡间惩恶扬善、普渡众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济公和尚。身为和尚,他却不避酒肉,常常一副疯癫的模样,但每当贫苦的人们遇到困难,他便会伸出援手。这一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引来了
2023-05-19 14:23:00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济公,他到底有没有法术?
济公和尚是有法力的。南宋末年沈孟撰写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是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济公和尚生平事迹的著作,书中提到济公和尚俗家名字叫李心远,又名李修缘,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人,是当地
2023-07-13 13:41:00
济公的原型人物是谁
...人都知道,南宋时有个著名的僧人叫道济,又被人们称为济公。济公疯疯癫癫,却神通广大,整天喝酒吃肉,不守戒律,却又扶危济困,普度众生。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老先生的精彩演绎,更让济
2023-05-02 10:08:00
历史上真正的济公和尚智慧高深,法力根本谈不上
...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在八十年代,一部叫《济公》电视剧,讲述了济公惩恶扬善,悬壶济世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游本昌老师把济公这个角色真演活了,一个邋里邋遢的疯癫和尚,一
2023-03-05 16:16:00
他是济公的历史原型,成亲当天决定出家,归来后一把火烧掉老宅
...,也为他们带来了福祉。村民们都非常尊敬他,称他为“济公”。济公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天台山,成为了一段传奇。人们都说,济公是佛祖派来的使者,他的出现,给村民们带来了希望和幸福。济
2023-09-19 17:06:00
...禅师,就是这一时期的灵隐名僧——道济,也就是传说中济公活佛的原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剧《济公》的热播,“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由此家喻户晓,真实的道济禅
2024-01-26 10:50:00
...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对,小时候我们经常看的电视剧济公,就是根据道济和尚的事迹改编而来。那么说这济公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了?这里非常肯定地告诉你,这是真的。济公,本名叫李修缘,法
2023-08-19 16:14:00
陈浩民计划筹拍《济公4》,结果请他来当编剧
以民间高僧道济禅师(济公)为原型的影视剧有很多版本。包括郭德纲、麦嘉,台湾演员周明增,都出演过济公这一角色。但说实在的,他们演的济公,无论怎么看,都丝毫看不出一点点高僧的感觉,更
2023-06-25 12: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二十四道拐 二战援华医生后人感慨:祖辈若看到今日中国,必感震撼而欣慰
贵州晴隆,蜿蜒的二十四道拐见证过战火与生机的跫音。近日,援华名医林可胜(Robert Kho-Seng Lim)的孙女Shawn Lim Mottley 与 Mirah Lim Todd
2025-08-29 06:34:00
抗战中的太原:四桩惨案遗址的历史诉说
晋阳堡“11·8”惨案纪念馆(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岁月流转,晋阳堡的残碑、籍营村的焦窑、边家庄的断壁、河家庄的窨子
2025-08-29 07:02:00
郑玄与酒礼:只敬两杯,成礼不为过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2025-08-28 15:00:00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梦媛 李海涛 赵旭正午的阳光洒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运粮河畔陈户烈士纪念园,守塔人王建亮弯着腰,正仔细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
2025-08-28 15:38:00
郑玄与服虔:功成不必在我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郑玄与服虔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春秋》和《左传》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025-08-28 15:40:00
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8旬老兵义务守墓57载 希望孙辈继续守下去
大皖新闻讯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有一处烈士墓。今年89岁的退伍老兵王茂贵已经在这里守了57年。8月28日上午
2025-08-28 15:53:00
日照市莒县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
鲁网8月28日讯 (记者 谢文明)翰墨忆抗战,丹青敬先辈。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8月27日,日照市莒县在莒州博物馆举办“翰墨丹青绘同心”书画展
2025-08-28 16:12:00
陈壁生在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鲁网8月28日讯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首先我谨代表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欢迎大家来到潍坊
2025-08-28 16:12:00
免费!今起开放!就在福州西湖!
好消息!今起,西湖桂斋重新对市民开放啦!在福州西湖公园西南隅、荷亭旁藏着一座福州市级文保单位——桂斋,它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丁忧在榕的林则徐与福建布政使程含章
2025-08-28 17:25:00
王纪卿的《中国血:抗战十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以宏阔的史学视角,将中华民族1931年至1945年的抗争史精心提炼
2025-08-28 18:09:00
快板再现抗战奇迹
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创作快板书《夜袭阳明堡机场》的灵感源于抗日战争时八路军用简陋的武器装备创造的军事史上经典战例。1937年10月19日
2025-08-28 18:09:00
好“豫”知时节·七夕丨打卡!以爱之名
大河网讯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千年以来,七夕的月光静静流转,映照中国人心中最柔软也最执着的浪漫情结——它不只是鹊桥相会的缱绻传说
2025-08-28 21:4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抗战中贵州有一座“战时故宫”——访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安顺华严洞
从安顺城区出发,向南3公里处,有一天然溶洞,世人称之华严洞。洞口,印有“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华严洞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字样的石碑矗立
2025-08-28 22:44:00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