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1 1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起济公,人们总会想起游本昌所扮演的痴僧。头戴三角帽,背后插着一把破扇子,嘴里啃着一个油腻的鸡腿。

与其说他是得道高僧,看起来更像是乞丐。

很多人以为济公只是传说故事里的人物,其实不然。济公确有其人,只不过真实的济公不像传说中会术法。就好比真实的李世民与《隋唐演义》中的李世民是不一样的。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与“佛”有缘的少年

济公本名李修缘,他自打出生开始,便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修缘的父亲名叫李茂春,这李家可是大有来历。李茂春祖上乃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驸马,李家也算是皇亲国戚,显赫一时。

不过到了李茂春这代,李家已经大不如前。当然,和很多普通家庭比起来还是富贵无比的。至少李家还是富甲一方的地主,家里有良田百亩,家财万贯。更难能可贵的是,李茂春心地善良,经常布施,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不过我们的李大善人有个心病,他已经年近四十了,却迟迟膝下无子。多年来,他寻医问药,尝遍了各种方法,包括一些看起来不靠谱的偏方,依然没有诞下一儿半女。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茂春纵使有万贯家财,后继无人,也是徒劳。

李家世代信佛,李茂春是附近寺庙的座上宾,那些僧人与他交情深厚。因此有人建议他求求“佛祖”,于是李茂春日夜祭拜,祈求能得到一个儿子。

正所谓“心诚则灵”,李茂春坚持祭拜一年后,妻子王氏真的给李茂春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李茂春高兴坏了,特意跑到当地有名的国清寺,请求住持为孩子起名。住持觉得这个孩子是因佛而降,与佛有缘,因此起名李修缘。意思是这个孩子与“佛”之间,乃是修来的缘分。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也许李修缘真的与“佛”有缘,又或者因为李家世代信佛、礼佛。总之,自从李修缘懂事开始,就和同龄的孩子很不一样。

别人家的孩子整天只知道嬉闹玩耍,到处闯祸。唯独李修缘,小小年纪就喜欢翻看父亲收藏的佛经。当时他还太小,不识字。就求着父亲给自己念。

佛经的内容晦涩、深奥,小孩子根本看不懂,他便要求父亲为自己解答。

对此,李茂春有些哭笑不得。一个小孩子,整天问“什么是四大皆空”之类的问题,未免也太早了。不过,李茂春最后都有一一解答。毕竟在他看来,这孩子与“佛”有缘。既然孩子问了,他就有义务解答。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李修缘十几岁为止。随着李茂春夫妇先后去世,李修缘的那群亲戚一拥而上,将李家家产瓜分干净。没有给李修缘留下一分一毫。

对此,李修缘却不以为意。曾经有好友看不过去,问过他为何如此。李修缘回答道:“钱财乃身外之物,要了又有何用?他们喜欢,给他们就是了。

此后,李修缘便远走他乡,皈依佛门,去追寻自己的“道”。他先是来到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

法空一本见李修缘基本功扎实,对佛经的理解好似苦读十几年以上的老僧,便将其推荐给灵隐寺的高僧慧远禅师。慧远禅师收其为徒,赐法号“道济”。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这个和尚不简单

在拜入慧远禅师门下头几年,道济倒是一切正常。言谈举止都和其他僧人一样,每天都是打坐、念经,参研佛法。慧远禅师对这个弟子十分满意,没少称赞他。

可是到了后来,道济的行为渐渐开始“离经叛道”起来。打坐时间一长,他就坐不住了。念经更是觉得索然无味,后来外出云游历练的时候,又学会了喝酒吃肉。

别人化缘,都是求些素菜斋饭。道济每次张口就问:“这位员外,你家有吃剩的烧鸡吗?要是再来半壶美酒,那就更好了。”

加上他的行为透露着一股疯疯癫癫,人们都对他指指点点,一些人甚至怀疑他是个假和尚。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在外面云游,无人管束也就罢了,回到寺庙中,道济的言行就为众僧人无法容忍。

众人找到慧远禅师,希望他将道济逐出灵隐寺。然而慧远禅师只说了一句话:“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

意思是佛门胸怀宽广,只要一心向佛,甭管什么人都应该接纳。

众人闻言,顿时觉得羞愧难当,此后便没人再提起此事。也正是因为有慧远禅师的庇护,道济才能在灵隐寺安稳度过十几年。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事实上,道济身为一位虔诚的佛家弟子,他如此“离经叛道”自然有其用意。随着对于佛法的理解深入,他发现人们对于佛法的理解早已出现了偏差。

无论是清规戒律还是打坐念经,都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其目的,只是为了让人们对于佛法入门罢了。说白了,是人们修习佛法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一味地重视清规戒律和那些虚有其表的打坐念经,反而本末倒置。这也是为何很多僧人修佛一辈子,却连入门都没有做到的原因。

相较之下,道济早已入门,自然不需要在乎那些表面文章。而慧远禅师的那一席话,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他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光注重表象,要看到实物的内在。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事实上,道济除了喝酒吃肉这方面不像个和尚以外,其他处处透露着一颗慈悲之心。

当时,道济以医术高明闻名天下。他经常无偿救治他人,往往药到病除。

一些达官贵人久仰其大名,不惜重金请他去府上问诊。但是大多数时候都被道济给拒绝了。因为他嫌路上耽搁太多时间。有这时间,不如多救治几人。

而少数得到他医治的权贵,大多也是经常行善积德的“大善人”。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这便是道济的道。不循规守矩,只求问心无愧。

经常有人好奇,询问道济为何整天疯疯癫癫,不守清规戒律。大概是问的人太多了,道济干脆赋诗一首: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他这是告诉众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修心。只有修心,才是佛法的真正修行之道。

这首诗一出,世人才明白:道济才是真正的得道高僧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济公的大智慧

嘉定二年,道济和尚圆寂。此前不久,他特意留下了一首诗,用来启发、劝诫世人。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这首被世人称作《辞世颂》的诗,道尽了道济几十年修行的最终感悟。

在道济看来,人这一生匆匆六十年,不断碰壁,碰完东壁碰西壁。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这水还是那水,这天还是那天,与离开时毫无区别。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道济是想告诉世人,人生就是一个圆环。世人为了太多不必要的执念、欲望,四处碰壁。最后却发现,人们所追求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因为,世人所走的方向错了。回到原点,才能重新开始。只可惜,大多数人只有到了迟暮之年,才能看透一切。然而为时晚矣。

逆天改命压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顺其自然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谓的顺其自然,不是教人去躺平、摆烂。而是顺应天意去做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

他道济,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遇到该救的人,他就出手相救。遇到救不了的人,他便念经超度。

到最后,他想做的事情做了,功德也有了。这就叫顺其自然。而这,也是道济几十年修行的最终感悟。

放下心中的妄想,一切行为遵循本心,顺应天理。虽说无法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却可以获得人生的圆满。这,便是道济和尚的临终馈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济公从灵隐寺迁居到净慈寺,并不是被人排挤
济公是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高僧,他的一副疯癫醉酒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留下了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时至今日,济公的传说仍旧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被改编成评书、戏
2023-05-22 05:16:00
历史上济公和尚的传奇人生是什么样的
...汉转世,在凡间惩恶扬善、普渡众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济公和尚。身为和尚,他却不避酒肉,常常一副疯癫的模样,但每当贫苦的人们遇到困难,他便会伸出援手。这一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引来了
2023-05-19 14:23:00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济公,他到底有没有法术?
济公和尚是有法力的。南宋末年沈孟撰写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是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济公和尚生平事迹的著作,书中提到济公和尚俗家名字叫李心远,又名李修缘,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人,是当地
2023-07-13 13:41:00
济公的原型人物是谁
...人都知道,南宋时有个著名的僧人叫道济,又被人们称为济公。济公疯疯癫癫,却神通广大,整天喝酒吃肉,不守戒律,却又扶危济困,普度众生。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老先生的精彩演绎,更让济
2023-05-02 10:08:00
历史上真正的济公和尚智慧高深,法力根本谈不上
...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在八十年代,一部叫《济公》电视剧,讲述了济公惩恶扬善,悬壶济世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游本昌老师把济公这个角色真演活了,一个邋里邋遢的疯癫和尚,一
2023-03-05 16:16:00
他是济公的历史原型,成亲当天决定出家,归来后一把火烧掉老宅
...,也为他们带来了福祉。村民们都非常尊敬他,称他为“济公”。济公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天台山,成为了一段传奇。人们都说,济公是佛祖派来的使者,他的出现,给村民们带来了希望和幸福。济
2023-09-19 17:06:00
...禅师,就是这一时期的灵隐名僧——道济,也就是传说中济公活佛的原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剧《济公》的热播,“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由此家喻户晓,真实的道济禅
2024-01-26 10:50:00
...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对,小时候我们经常看的电视剧济公,就是根据道济和尚的事迹改编而来。那么说这济公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了?这里非常肯定地告诉你,这是真的。济公,本名叫李修缘,法
2023-08-19 16:14:00
陈浩民计划筹拍《济公4》,结果请他来当编剧
以民间高僧道济禅师(济公)为原型的影视剧有很多版本。包括郭德纲、麦嘉,台湾演员周明增,都出演过济公这一角色。但说实在的,他们演的济公,无论怎么看,都丝毫看不出一点点高僧的感觉,更
2023-06-25 12: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