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济公真正的思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9 16: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我们常在酒桌上,甚至街头巷尾听到人们用无比豪放的声调背诵:“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其实后面还有两句,但恐怕多数人都不知道,所以他们接着就是继续吃喝说笑。看到这种现象,心里不禁为之一震,因为这是非常严肃的话,却被用在嬉笑之间。今天,小编就把后面这两句给补齐了,然后并对这四句话有关的资料做一个简单粗略的介绍,以供各位小伙伴围观。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人人都会背,但后面这两句,恐怕多数人都不知道——“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这四句话最早出自道济和尚之口。话分两头,我们先来看看道济和尚是何许人。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很熟悉一首歌,其中有这样的歌词“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对,小时候我们经常看的电视剧济公,就是根据道济和尚的事迹改编而来。那么说这济公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了?这里非常肯定地告诉你,这是真的。

济公,本名叫李修缘,法号道济,外号济颠和尚,浙江人,生于公元1148年,于公元1209年圆寂。是南宋时期最知名的禅宗高僧。济公最早是在国清寺出家,先后居住于灵隐寺和净慈寺。但是他跟一般的僧人又有不同,不同之处有5点:

第1点是济公本人诗才横溢,济公跟一般的和尚不同,一般的和尚只专注于吃斋打坐诵经念佛,但济公本人却不拘泥于此,他写下了大量诗歌,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第2点是济公精通医术。济公在民间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其实跟这一点关系非常大,济公医术高明,所到之处,凡是老百姓有病有灾,他都倾力相救,而且不收分文,因此救死扶伤无数,美名也跟着四处传播,因此民间老百姓都称他是活佛济公。

第3点是济公个人宗教修为深厚,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他虽然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但他的修为却极其高深,不局限于禅宗佛教,而是对道教也有颇深的钻研和修炼,所以被誉为是为佛道双修的高僧代表。这也让他与一般僧人不同,显得佛学精深之余,又有道教思想的补充。

第4点是济公的个人衣着,根据史载来看,历史上的济公真的跟我们看的电视剧上差不多,他行为乖张,不喜欢拘泥俗套,衣着不修边幅,破破烂烂。但他多行善事,因此被老百姓爱称为济颠和尚。

第5点是济公的行事作风,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一般的僧人都是在庙里打坐修炼,但济公不同,他的行事作风跟诗仙李白有点像,足迹飘逸不定,喜欢云游四方,而且最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不愿受佛门戒律拘束,平日里嗜好酒肉,举止疯癫放浪形骸。但却喜欢打抱不平,为民解忧解难。

根据以上这5点基本对比,就可知道,济公口中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已经不是在谈论酒肉的问题,他是在给你讲佛法,而且是非常严肃的大佛法。对于一般人来说,心中执念太多,顾虑太多,终究不能理解佛意,总也进不得佛门,更别说佛心了。但济公不同,他已经无所戒律,但也无所执念,他的行为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佛的展现,他在向你展示的是答案。这一点对于希望深入了解钻研佛法的人,非常具有启示意义。但对于我们一般普通人,还是不大容易理解。

其次,济公的这四句话,不能单看表面,他是有暗指的,也就说济公在用他自己的无所戒律无所执念完全自然的一种态度,向佛徒做提醒,在追求佛的路上,不能执于表面的形势,比如要按时去打坐诵经等,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展示佛,比如救助于人、打抱不平、乐善好施、济困救危等。其实这一点非常了不起,看似济公在提醒佛徒不能走到偏路,其实也是在揭示佛徒已经存在的问题,甚至说这个问题今天依然存在,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佛徒为了功德去买鱼放生,甚至有的买蛇放生,这就是太表面文章的表现,其实并不是以佛心在行事,纯粹是为了自我安慰和自欺。

说到这里,我们在这里补充一个跟“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有关的历史典故。明末时期,因为张献忠的缘故,导致兵匪之乱,老百姓为了活命,四处逃命,有一群百姓逃进峨眉山的庙中避难。庙里的主持,见难民可怜,开门收留。可不久一伙土匪就追到此处,还闯了进来。但更令人意外的是,土匪头子和主持认识,主持请求他们放过这些难民。

土匪头子觉得好不容易追到此处,轻易放手,又不甘心,可是主持曾有恩于他,也不好拒绝,于是就给主持提了一要求,说只要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立马放了他们,说到做到。主持说,你说。土匪头子让手下拿出酒肉,说吃了这肉喝了这酒,我就放了他们。人人都知道吃肉喝酒乃是佛门戒律,这不是要主持的命吗?但令人惊奇的是,主持竟然没有拒绝,十分平静地吃了肉,又喝了酒。土匪很佩服,就走了。

那么这件事,就是主持用“酒肉穿肠过”救了这些老百姓的性命。主持以佛心行事,虽然说要接受恶道之苦,但他又同时往更高处走了一步,即践行了佛中的一句真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而这又是佛法的更高境界。

通过济公和主持的行为,我们虽然还不能理解更高深的佛法,但至少粗浅知道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这四句佛语可不是用来吃喝开玩笑的,而是一种佛心佛性的体现。即便普通人不信佛,但也可从这四句话中受到启发,抛弃形式,以真诚心做人做事,不求功名成绩,但求问心无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济公的原型人物是谁
...人都知道,南宋时有个著名的僧人叫道济,又被人们称为济公。济公疯疯癫癫,却神通广大,整天喝酒吃肉,不守戒律,却又扶危济困,普度众生。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老先生的精彩演绎,更让济
2023-05-02 10:08:00
历史上真正的济公和尚智慧高深,法力根本谈不上
...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在八十年代,一部叫《济公》电视剧,讲述了济公惩恶扬善,悬壶济世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游本昌老师把济公这个角色真演活了,一个邋里邋遢的疯癫和尚,一
2023-03-05 16:16:00
了解济公李修缘在佛门中的传说和排行
电视剧《活佛济公》让无数人认识了济公这位诙谐幽默,慈悲心肠的和尚。和人们心中典型的闭门诵经,不问世俗繁琐事的和尚形象不同,济公云游各地,喜欢插手人间俗事,在社会上惩恶扬善,帮人排
2024-02-08 11:24:00
历史上济公和尚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济公那么受欢迎?
...眼前。他法术高强,嫉恶如仇,又诙谐幽默,这个人就是济公。在故事中济公是天上十八罗汉中的降龙罗汉转世,正常来说天上神仙无数,小小罗汉只是一个低等神仙而已,那为什么济公那么受欢迎
2023-04-19 09:30:00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济公,他到底有没有法术?
济公和尚是有法力的。南宋末年沈孟撰写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是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济公和尚生平事迹的著作,书中提到济公和尚俗家名字叫李心远,又名李修缘,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人,是当地
2023-07-13 13:41:00
历史上济公和尚的传奇人生是什么样的
...汉转世,在凡间惩恶扬善、普渡众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济公和尚。身为和尚,他却不避酒肉,常常一副疯癫的模样,但每当贫苦的人们遇到困难,他便会伸出援手。这一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引来了
2023-05-19 14:23:00
张献忠的残忍统治与成都的浩劫
...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名言,实则出自明代笔记小说《济公李修缘》。其中济公并非严格遵循佛门清规,却仍是一位得道高僧。这句名言意在说明,外在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内心对佛的虔诚。
2024-01-07 18:24:00
“爷叔”演的济公,那也是经典
...只不过,在年岁稍长的观众心目中,三十多年前的一部《济公》,也是游本昌的经典之作。《济公》海报说来有趣,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视荧幕上,倒是活跃着好几位出家人。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一
2024-01-15 22:39:00
《少年歌行》中的忘忧大师,你见过吗?
...载,最终羽化登仙。试问何人面带佛像,我佛慈悲,唯有济公大师。 游本昌1933年生人,出身南京文工团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进行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工作。“鞋
2023-01-04 09: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