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如何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05 09: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是教师发现、感受、体验、评价与创造美的实践与精神活动,既体现出教师作为独立个体对美的追求,又包含教师职业角色赋予的职责与使命。

教师应追求良善,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从黑暗、扭曲、颓废中找寻光明。良善与崇高是人性的至高理想,是教师审美的追求,使教师求真、求实、求善,让教师感知生命中的美,并向学生传递爱与美好。

教师审美并不只是教师自身对美的感知与发现,还会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育人活动,正视学生发展中的审美需求,有助于构筑优美的隐性课程与审美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教育实践是教师审美的源泉,教师审美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育人活动中,教师接触到众多潜藏的美,经过滤后,与教师的审美基础、审美经历、审美取向等结合,在实践中形成美的新感受与新认知。教育实践为教师审美提供了素材与空间,教师审美发生在教育实践中,也会随着审美水平的发展反作用于教育实践。

在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教师的审美能力与品位自然得到提升。教师审美还能唤醒教师对美的感知,引导教师发现教学工作中的美,不仅有利于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然而,当下教师审美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价值取向功利化使教师在审美判断中掺杂功利性成分,高雅的审美滑向市侩与庸俗。价值取向功利化会让教师曲解审美的价值,丧失自主审美的权利与自我判断的能力。二是审美土壤贫瘠阻碍教师审美教育性的实现。审美的发生需要适恰的环境,在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下,教师从周边环境获取审美资源的难度较大,缺乏审美氛围与审美素材。这不仅会阻碍审美活动的发生,还会制约教师审美的深度,使审美止步于浅表。三是审美活动孤立使教师审美脱离生活实践。教师审美被部分人看作是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高深的存在,只能存在于特定的审美领域。这种偏狭的认识导致审美活动孤立,削弱教师审美的生发基础,使教师难以在育人与生活中主动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四是审美知觉匮乏制约教师审美的引领与提升功能。审美知觉是指教师感知、发掘潜藏美的能力,能够在后天的培养与引导中得以提升。受限于庸俗文化影响,现实中很多教师明明具备足够的审美基础与能力,却因缺乏感知、发掘潜藏美的能力,造成“有米而不知炊”的现象。审美知觉匮乏会限制教师感知美,难以发挥教师审美对教师发展的引领与提升功能。

鉴于此,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须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是澄清审美价值,摆脱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裹挟。澄清教师审美的价值需要将教师审美的益处呈现给公众,在观念上扭转大众的偏见。提升教师审美素养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寻找美、欣赏美与创造美,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埋下审美的种子,还能够发展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学效果,赋予人文关怀能力,缓解职业倦怠。摆脱功利主义价值观裹挟需要调整当下的教师教育模式,围绕教师审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应淡化目的,以非功利的原则展开,甄选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瑰宝组成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审美规律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主动探索、自主表达;改革评价方式,从审美视角出发来看待审美,用审美尺度来衡量审美。

二是营造审美生发环境,破除审美发展中的阻碍。营造审美生发环境需围绕教师需求展开,满足审美生发的基本条件,推动教师的个人追求迈向崇高与自我实现。这需要增进对教师的理解,重视教师诉求,提高教师待遇,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使教师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与职业尊严。要认识到发展教师审美对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与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中更新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减少非教学事务对教师的干扰,鼓励教师感悟、探寻美,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人文关怀;还要探究教育评价新路径,拓宽评价维度,明晰发展教师审美之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破除教师审美发展阻碍。

三是打破审美孤岛,强化教师审美的前瞻性引导作用。审美不存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打破审美与教师间的隔阂需要二者双向奔赴。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审美对于自身专业成长与个人生活的意义,以积极的姿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另一方面,教师审美的研究也要做到“顶天”与“立地”,兼顾理论发展与教师实践。既要不断发展教师审美理论,也要在研究中坚持教师本位,引导理论服务教学实践,立足教师知识与能力基础,降低审美的认知与实践门槛,缓解教师对审美的畏难情绪,让教师审美走下“神坛”、融入生活,更好地发挥前瞻性引导作用。

四是祛除流俗影响,唤醒教师的审美知觉。社会中的流俗会阻碍教师审美发展,祛除流俗影响的目的在于减少其对教师审美能力的侵蚀,唤醒教师对美的感知。祛除流俗侵蚀需要兼顾“驱邪”与“扶正”。“驱邪”意即发展教师审美要抵制流俗影响,甄别对待流行文化,审慎对待外来文化,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扶正”则强调用高雅文化对抗社会流俗,用良善与崇高引领风尚。教师要明辨美丑,追求良善,保持对美的敏感,唤醒潜藏的审美知觉,主动体悟生活中的美。

(作者刘建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帛芊系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教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结合课文创设美感情境。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
2023-09-05 14:18:00
...欣赏美的能力;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创作中提升审美素养。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景诗 审美教育策略一、研究背景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促
2024-05-24 01:49:00
...、感受艺术之美,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孩子们的艺术综合素养。无论是宏伟的自然景色,还是丰富的文化根基、历史见证,甚至是卓越的音乐,都能激发我们对美的崇敬与赞赏。这种感官体验和审美
2023-11-08 00:46:00
...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学生的生活状态、综合素养密切相关,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湖北商贸学院深刻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了解客观世界,发挥美育的认识启
2023-04-24 09:07:00
...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增强学生道德素养,实现美育德育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以经典小说《羊脂球》为例,其作为文学作品代表之一,蕴藏深刻的道德伦理主题
2023-11-10 06:26:00
建构新时代整体性大美育体系
...,仅仅通过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很难实现其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的全部价值功能。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
2024-04-05 09:04:00
济南中考|山东省济南二中:以美育人 成就学生美好未来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通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航天、创客等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认识掌握自然科学规律,深入感受理科求真创新之美。
2024-06-30 06:32:00
...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
2024-01-29 06:26:00
...转自:渭南日报渭南市实验小学教师 牛军利 王爱萍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音乐教学中,
2023-11-22 00:49: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