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糖尿病为何牵动“心”“肾”?这个“隐蔽”危害被忽视了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1-11 09:49:00 来源:新浪财经

糖尿病“隐蔽”危害被忽视了!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血糖,更要关注心肾等并发症。

11月6日,在世界糖尿病日前夕,“2024糖尿病科普月系列活动暨2024健康中国慢病防治行动糖尿病主题宣传活动”启动,推动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普及。

不可忽视!糖尿病会影响心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介绍,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尤为庞大。同时,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中青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也在上升。此外,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约为3.5亿人,远多于糖尿病患者人数,如果不进行干预,其中超过90%的人20年后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为何牵动“心”“肾”?这个“隐蔽”危害被忽视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

糖尿病的管理不仅是要控制血糖,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并发症比较隐蔽,且危害全身,是无声的杀手。随着患病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肾脏、心血管合并症的比例就越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糖尿病与肾病报告(2023年)》指出,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发展为慢性肾脏病。①《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肾脏病不仅加剧了心血管病的风险,更是患者死亡的首要推手。②

李小英教授介绍,心脏与肾脏的功能紧密相连,慢性肾功能不全会增大心肌梗死的风险,而肾衰则会使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从而可能诱发心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尽管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但知晓情况和治疗管理仍不足。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表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仅为36.5%,治疗率为32.2%,治疗者控制率为49.2%③,这意味着有大量患者尚未得到有效管理和治疗。加强糖尿病的防治管理,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普及科学防治知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糖尿病为何牵动“心”“肾”?这个“隐蔽”危害被忽视了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

管理好血糖留意这4点

糖尿病管理有“五驾马车”,即饮食、运动、药物、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在实际生活中,李小英教授建议:

1、控饮食也要吃出幸福感

不少糖友会因为控制饮食而感到有压力,比如,担心对食物的选择和分量控制不当导致血糖波动。李小英教授表示,“我们倡导一种既健康又兼顾个人喜好的饮食安排。在确保血糖稳定的前提下,糖友要学会如何合理地选择食物,比如用低糖、高纤维的食材替代高糖食物,通过巧妙的烹饪方式增加食物的风味和口感。同时,我们也鼓励糖友保持灵活的饮食心态,不必过分拘泥于‘忌口’,而是学会适量享受,比如偶尔品尝一小块心仪的甜点,只要整体饮食计划保持平衡,就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影响。”

2、肌肉力量训练不可忽视

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有助促进能量消耗和血糖利用。糖友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果无法一次性持续30分钟,也可以分次进行,每次10到15分钟。

柔韧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放松肌肉,改善内分泌环境,间接帮助血糖管理。可以每周进行1到2次,每次持续30到60分钟。

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哑铃、弹力带等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肌肉质量和改善体内胰岛素敏感性。建议每周最好进行2次抗阻力运动,每次30分钟,两次抗阻训练需间隔48小时以上。

3、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从生理机制上来看,情绪和心理状态能够直接影响血糖水平。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建议糖友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调节策略,如冥想和瑜伽、寻求社会支持等。

4、定期监测血糖等各类指标

除了定期监测血糖外,糖友应综合关注多个关键因素,如血压、血脂和肾功能(尿常规、血肌酐等)指标。糖友还应定期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筛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肾问题,从而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11月6日,“2024糖尿病科普月系列活动暨2024健康中国慢病防治行动糖尿病主题宣传活动”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启动,活动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拜耳支持。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科普宣传、义诊咨询、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普及。

糖尿病为何牵动“心”“肾”?这个“隐蔽”危害被忽视了

“2024糖尿病科普月系列活动暨2024健康中国慢病防治行动糖尿病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李小英教授表示,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管理需要患者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对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这种持续的管理过程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医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是要关注患者的全面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②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③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1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专家率先用AI系统破解个性化、精准调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难题
...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9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如何为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精确、高效地调整胰岛素用量?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记者15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率先研究发现,采
2023-09-15 19:07:00
礼来明星产品替尔泊肽正式在华上市
...中国’战略规划迈进,奔赴共同的健康愿景。”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48亿。目前近一半的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穆峰达能够直接和间接地作用于
2025-01-02 20:40:00
春节期间糖尿病病人养生的4点建议,不妨看看
...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家庭团聚的时候。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来说,春节期间仍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春节期间,餐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美味的食物,每一道菜都是家人们慢慢精心准备
2023-01-28 22:08:00
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能是糖尿病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1.2%,而糖尿病前期人群达35.2%。也就是说,我国将近有50%的成人存在血糖代谢异常。2021年世界糖尿病地图显示,全球每5秒钟就
2023-12-02 15:59:00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海南医生: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高危人群注意这些→
...端、南海网11月14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那么,糖尿病最常见的有哪些类型?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得了糖尿病要注
2023-11-14 22:37:00
糖尿病“忌食榜”来了,白糖仅排在第4
导语:目前,我国糖尿病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1.4%,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威胁,其在国内死亡原因中更是位列第三位。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主要
2024-07-09 19:16:00
糖尿病前期有何症状,如何防止转化为糖尿病
徐建伶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前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名词。接下来,本文对糖尿病前期进行介绍。为什么说糖尿病前期拉响了糖尿病的警报,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有什么关
2024-01-19 07:28:00
糖尿病前期不是糖尿病,不等于不治疗!忽视后果严重吗?分析下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于正常,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被称为多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是什么?哪些人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病变?有哪些危害?应该如何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
2023-07-11 21:15:00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体检报告时,显示血糖虽然超出正常值,但并没有诊断为糖尿病,感觉自己很健康。你也许不知道的是,这时你已经处在糖尿病前期,简称“糖前期”,距离糖尿病只有一小段距离了。什么是糖前期
2023-07-26 11:2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服务台|预防流感,这些要注意
天气转凉,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进入高发季节。省疾控中心病毒病防治所主任医师李岩提醒,流感多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于发病3至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
2025-11-10 08:25:00
眼睛越揉越痒 怎么破
对于广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而言,秋季是一场“噩梦”。眼睛有时奇痒难耐、红肿刺激、泪流满面,越揉越痒,常伴随着过敏性鼻炎
2025-11-10 10:38:00
科学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守护母婴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存在潜在威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这种风险,确保母婴平安。本文详细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科学管理方法
2025-11-10 07:03:00
感冒发烧时中医为什么强调要“忌口”?
感冒发烧时,家里长辈总会反复叮嘱“别吃生冷”“忌油腻辛辣”,这看似是老经验,实则蕴含着中医的诊疗智慧。在中医理论中,忌口并非简单的“饮食限制”
2025-11-10 07:03:00
胸口痛就是心绞痛?这5种“伪心绞痛”症状千万别忽视!
胸口疼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许多人一旦胸口痛,第一时间就是怀疑自己患上心绞痛。虽然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威胁心血管健康的疾病
2025-11-10 07:03:00
偏头痛发作时,按压这些穴位能缓解
偏头痛发作时常伴随剧烈的搏动性头痛、恶心、畏光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除药物治疗外,中医穴位按压因简便易行、操作安全
2025-11-10 07:03:00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控压,为何还要调理脾胃?
高血压是极为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西药来控制血压,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在中医治疗理念中
2025-11-10 07:03:00
央媒看太原|央视报道太原市民立冬喝“头脑”
11月7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 今日立冬来一碗“头脑”暖身》为题,报道了进入冬季,天气渐冷,太原市民喝“头脑”御寒
2025-11-10 07:20:00
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症
如今,肥胖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型问题”,而是公认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体态美观,更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
2025-11-08 05:24:00
从了解症状到有效预防掌握肺炎防治知识
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对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乡镇地区。因此,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肺炎防治知识水平
2025-11-08 05:24:00
胃溃疡,你真的了解吗?
“一饿就胃疼,吃点东西就缓解”“饭后半小时胃隐隐作痛”,很多人有此经历,却以为是“胃炎”或“吃错东西”,随便吃胃药应付
2025-11-08 05:24:00
重症肺炎的“隐形杀手”如何打破免疫防线
重症肺炎是重症医学科(ICU)最棘手的挑战之一。当普通肺炎突破人体免疫防线,发展为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时,这场与病原体的“战争”便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
2025-11-08 05:24:00
拔罐养生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拔罐是流传千年的中医养生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温和调理的特点,但是很多人忽视护理细节,没达到养生效果,引发皮肤损伤、邪气入侵等问题
2025-11-08 05:24:00
深呼吸真的能减压吗?科学原理揭秘
面对堆积的事务、突发的挑战,不少人会下意识地叹口气或做几次深呼吸,随后便感觉紧绷的神经稍有舒缓。但也有人疑惑:这不过是简单的呼吸动作
2025-11-08 05:24:00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常见病因与诊疗进展:聚焦扁桃体与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及心血管健康。其中,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主要病因
2025-11-08 05: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