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1月1日晚,“苏超”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在现场62329名观众的见证下,泰州队战胜南通队,夺得首届“苏超”冠军。(据《新华日报》11月2日报道)
“苏超”常规赛阶段,现场观众总数超211.8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17.34亿次、社交平台话题播放量667.7亿次。“苏超”从一个地域性业余赛事,演变为现象级热潮,其火爆程度令人始料未及。
“苏超”516名参赛球员里,65%以上是快递员、程序员、空调维修工、在校师生等。他们白天穿梭在城市街巷为生活奔波,夜晚换上球衣在绿茵场追逐热爱。一个个接地气的故事,让足球褪去职业光环,变成人人可触摸的生活乐趣。有关部门顺势而为的“宠粉”操作更添温度:5至20元的亲民票价,开通观赛专列,允许街边烧烤店广告牌进驻赛场,每一个细节都在拉近赛事与大众的距离。可以说,“草根属性强、顺应群众需求”是“苏超”火爆的主因。
放眼望去,“苏超”的走红并非孤例。从“村超”“村BA”到“苏超”,这些赛事的共同点,不是专业的场地和球员,而是让群众站到舞台中央,让快乐回归最朴素的样子。贵州“村超”两周年庆的现场,全民K歌、切蛋糕仪式、烟花表演,抒发着人们的热爱;多地“村BA”的看台上,观众拿着锅盆当鼓敲,为球队呐喊助威。没有精心的商业包装、没有天价年薪的球星,这些赛事却有着最纯粹的快乐。它们打破了“体育=专业”的刻板印象,让赛事成为群众表达情感、释放活力的载体,也让“快乐”成为跨越地域、连接人心的共同语言。
更难得的是,这些草根赛事不仅带来流量,更将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价值:“苏超”票根的“100种用法”,实现了“1元门票带动7.3元周边消费”的效应;“村超”吸引游客跟着赛事来打卡,当地旅游收入显著增长;“村BA”则助推农特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这种价值转化的背后,是赛事的群众本位——不是把群众视为“被动的观众”,而是尊为“参与的主体”;不是单向度地用赛事吸引群众,而是致力于让赛事全方位服务群众。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赛逻辑,让赛事超越了短暂的狂欢,成为激活地方经济、凝聚城市精神、滋养乡土文化的纽带。
从“苏超”的城市绿茵到“村超”“村BA”的乡村赛场,赛事早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生动样本。它们证明:真正的“顶流”,是群众用热爱浇灌的果实;真正的文化活力,是自下而上的蓬勃生长。当群众的热爱被充分尊重,它就能点燃和释放更多活力,汇聚成为推动社会向前的磅礴动力。(蔡晓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