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回眸百年来时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6 11:4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中国近现代气象学界若干史迹》:

回眸百年来时路

余靖

我国最早关于气象的记录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而我国有气象仪器记录的历史则可以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外国人来华进行气象观测,设立气象台站,清朝政府的海关气象观测也实际为外国人管理,彼时,由中国人自主的气象事业亟待发展。

后来,一群怀揣报国理想的留学青年回归祖国,其中就有对我国气象事业创建作出巨大贡献的竺可桢、涂长望等先辈。秉持科技报国理念,中国人从接管外国人的气象台,到筹建自己的气象台和测候所、发布由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天气预报……他们夙夜观测,刻苦研究,终于使中国气象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近现代气象学界若干史迹》由气象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回顾百年来近现代气象事业历程的科技史研究著作,作者陈学溶与诸多气象学者有过直接交往的经历。他在87岁高龄时被《竺可桢全集》编委会聘为特邀校审,花费13载为《竺可桢全集》校审。他治学严谨,在气象科技史研究中,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和查阅旁证资料,相互印证,加以辨析,严格考证追寻真相。

这本书是作者研究文章的辑录,书中史料均是亲见、亲闻、亲历得来,是难得的历史再现,补充了许多有关气象事件和人物关系的史实。

书中人物众多,有读者耳熟能详的竺可桢、涂长望、赵九章、叶笃正、谢义炳、陶诗言等。其中,着墨最多的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作者1934年进入当时的气象研究所学习后,通过自己的亲历亲闻,以第一视角展现诸多史实与细节。

书中回忆了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往返南京、杭州多次,深感难以兼顾气象事业,几递辞呈,记录了朱炳海先生回忆下雪天未亮,他正准备观测时,忽然发现竺可桢已经在他身后……为读者再现了竺可桢对气象科学的研究日常,展现了竺可桢坚韧不拔的个人品格,严谨专注的学术态度以及关心后辈的崇高形象。

本书对于气象科技史实研究涉猎广泛,涵盖气象台站建制、气象学科发展、师承关系、人物轶事、科研成果等。时间跨度百年,地域覆盖全国各省,尤其是为海峡两岸气象科技史交流保留了宝贵资料。

回望来时路,《中国近现代气象学界若干史迹》再现了当初列强争霸的国土上、硝烟弥漫的战火中、百废待兴的家园里,气象先辈以科学报国、开创事业之举,奠定了中国气象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厚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文、历法以及地学发展,在宋代堪称最为绚丽多彩
...今的,有《历代地理指掌图》、《禹贡山川地理图》等。竺可桢先生早在七十多年前,就对沈括在地学方面的贡献作了精辟的论述。杜绾的矿物学名著《云林石谱》宋代对地理、地质现象实地考察的
2023-05-26 12:26:00
...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南京北极阁成立,竺可桢为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这里不仅开展观测,还开展气象预报和研究,因此,北极阁成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还有一个具有
2023-11-06 17:23:00
...年2月10日,前后工作406天。此时桂南战局紧张,涂长望向竺可桢建议,测候所随浙江大学迁往贵州。1940年2月11日从宜山出发
2023-07-12 19:33:00
...入手,看到学校里有个气象站,他脱口而出一段气象学家竺可桢通过长年累月记日记观测气象撰写《物候学》,孜孜不倦创立学科的故事,借此勉励孩子们。他还列举了不少天气谚语,“大家不光要
2023-10-20 10:56:00
...者。事业发展,要在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中国科
2024-06-24 13:50:00
讲好中国气象历史文化故事
...选,提升了中国气象史研究的世界影响力。团队重视气象科技史基础工作,在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项目支持下,采集陶诗言、章淹等著名科学家学术成长史料,借鉴气象教育培训与
2023-09-08 14:35:00
南京青少年走进“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文化景观等场所。“1910年9月,作为第二批庚款留学生,竺可桢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邮轮。8年之后,已经获得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的竺可桢,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踌躇满志地踏上
2023-05-29 19:22:00
极光闪现:您好,太阳速递已送达!
...航天器的成功发射及其有序运行保驾护航。作者:李蓓蓓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 副教授
2024-01-09 10:18:00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 探秘“星辰大海”再添利器
...,因发现脉冲星而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备。我国建设IPS望远镜对于科学研究又有哪些作用呢?据了解,行星际空间扮演着衔接太阳和地球的关
2024-05-11 15: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