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一方面,观测数据是科学研究开展的基础。长时间序列的气象数据,记录了过去天气状况的时空变化,是我们理解地球系统、气候及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高质量的气象观测数据,使科学家能够研究和了解地球气候的演变过程,进而识别和分析气候变化,从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先生表示,长期连续的气象观测数据是天气预报和气候科学的支柱,确保这些观测能够长期可持续开展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注意到,只有少数气象站能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一直开展观测而没有中断。这样的长期观测站是珍贵的天气气候遗产,其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更代表了人类对地球的独特认知。
比如北京市观象台,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进行气象观测,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积累了连续180年的观测记录——《晴雨录》。这成为中国现存档案中,最长的连续雨量观测数据。1912年,民国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我国自办的第一个气象台——中央观象台,观象台下设气象科。这是中国人建设和运行的第一个采用近现代气象观测技术和方法的气象站。最开始,北京市观象台与古观象台是在一起的。几经变迁,现在北京市观象台迁到南五环附近,因其紧挨着北京南郊,又被称为“南郊观象台”。到今时今日,北京市观象台开展了将近300年的气象观测。
南京气象站曾经在北极阁设站开展观测。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南京北极阁成立,竺可桢为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这里不仅开展观测,还开展气象预报和研究,因此,北极阁成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还有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百年气象站就是青岛气象站。1924年10月10日,中国气象协会在青岛诞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6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