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都是局面弄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4 14:26:00 来源:戏说三国

所谓战略,是你能确定方向,我们往哪去;所谓攻略,是你能拿出方案,我们怎么去。设计博弈和超强想象的李泌奇谋,既是战略又是攻略。它不仅解决了往哪去,而且解决了怎么去。

但是,唐肃宗却没有完全采纳李泌奇谋。于是,能陷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没能彻底施行。所以,安史叛军只能被打服而不能被打死。之后,大唐陷入藩镇困境,而且死于这个困境,留下了一曲历史悲歌。

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都是局面弄人

唐肃宗因为愚蠢,所以拒纳李泌奇谋。

解释遭遇愚蠢,就相当于问题遭遇上帝,我们只能停止思考。因为西晋愚蠢,所以五胡乱华;因为苻坚愚蠢,所以淝水惨败;因为刘裕愚蠢,所以北伐功败垂成。愚蠢可以给一切画上句号,但历史不是因为愚蠢而吊诡,而是因为局面而不得已。分析历史,一定要发现历史的格局;分析历史人物,一定要发现他们的不得已。

大多数的情况,往往不是人改变局面,而是局面改变人。所以,即便李泌奇谋能陷安史叛军于死无葬身之地,唐肃宗也不能彻底执行,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灵武称帝的肃宗政权,先天就存在合法性危机;苟且四川的玄宗皇帝,并非毫无影响。安史叛军是当时最强军事存在,灵武朝廷处于军事上和财力上的双输困局。这就是肃宗皇帝,所面对的局面,也是他的不得已。

01.灵武称帝,肃宗李亨只是组建了一个临时政府

潼关喋血后,长安必然不保。于是,玄宗皇帝逃四川,太子李亨逃灵武。

以玄宗为首的四川流亡政府只能苟活却无力平叛,因为秦岭大山能够阻挡叛军也能封死自己。

以太子为首的灵武流亡政府虽有雄心却无力生存,因为灵武的力量不够、太子的号召力也不够。

跟着皇帝干,叫社稷功臣;跟着太子干,叫太子派。但是,逃到四川的皇帝只是苟且,所以跟着皇帝干当不了社稷功臣。逃到灵武的太子没有威信,所以跟着太子干连功臣都当不上。

大唐王朝的至暗时刻,不仅遭遇了战场失败,而且也遭遇了政治困局。

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都是局面弄人

要走出至暗时刻,就得打破这个政治困局。于是,局面弄人,太子李亨只能立即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李亨想称帝也罢、不想称帝也罢,他都必须得称帝。

若奉殿下,旬日之间,西收河、陇,回纥方强,与国通好,北征劲骑,南集诸城,大兵一举,可复二京。

灵武称帝,李亨才能获得合法性和号召力,把眼前的朔方军凝聚到自己麾下,把西北边军招致自己麾下。而只有完成这些工作,灵武朝廷才能生存下去,大唐的军队也才能知道该跟着谁去平叛。

’但是,一定要记住:李亨的这个灵武朝廷,只是一个临时政府。

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都是局面弄人

李亨称帝,不是玄宗皇帝禅让授权,而是李亨与朔方军的擅自为之。上纲上线地说,这就是篡位。事急只能从权,李亨不称帝,他连朔方军的忠诚都无法获得。但是,这个临时政府一定会遭遇合法性危机,这是先天缺陷。

02.永王叛乱,李璘是否造反,一点儿都不重要

在公元756年,合法性的危机立即爆发,即永王之乱。永王李璘,试图在江东再建一个临时政府。

关于永王叛乱的争议较大。有说永王是被人陷害的,所以是被冤杀;有说永王打算从江东出海而迂回河北,所以不是叛国而是救国。

但是,叛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安禄山叛乱也不是安禄山自己想造反就能造反的。造反是一个有风险、有难度的复杂工作,所以这里面一定会有非常硬的逻辑。

肃宗李亨手下有一众猛将能臣,主要是西北力量;永王李璘手下也有一众谋臣猛将,主要是江淮力量。西北力量可以撺掇李亨称帝灵武,江淮力量为什么就不能撺掇李璘称帝江东?

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都是局面弄人

跟着太子干,没前途;跟着藩王干,更没前途;大家都想跟着皇帝干。但是,皇帝在四川,自己把自己封死了。于是,西北力量给自己立了一个皇帝。那么,为什么江淮力量就不能复制这个模式?

历史是由力量和欲望推动的。西北边军有力量,也有欲望,所以推出一个皇帝。南方势力也有力量,甚至力量更胜一筹,因为有的是钱,而且当然也有欲望,所以也能推出一个皇帝。

因此,永王李璘完全拥有造反的硬逻辑。造反是局面使然,不造反是情怀忠贞。于是,永王冤杀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江淮势力能够复制灵武模式;重要的是灵武临时政府遭遇了合法性危机。

所以,肃宗皇帝就不能只从军事上处理叛乱,而必须从政治上来分析局势。永王可以叛乱,其他王是不是也可以。而最大的变数,还是四川的太上皇李隆基。不仅李隆基可以在四川取消李亨的帝号,甚至可以再发上谕、分权藩王。

事实上,他已经这么做了。在肃宗灵武称帝之际,唐玄宗已经“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就是在这个时候,永王李璘受玄宗诏命,才开始身兼南方四镇节度使。

03.长安不见使人愁,新皇帝与太上皇的相互猜忌

你问乞丐:当了皇帝,最想干什么?乞丐说:自己最想干的就是拿着金碗去讨饭。这个笑话寓意是:贫穷真的能够限制人的想象力。皇帝不会要饭、皇帝也不会吃一个馒头、扔一个馒头。皇帝是怎么富贵的,乞丐想象不到。然而,皇帝和乞丐,却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快意恩仇。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最想干什么?他应该最想把仇人雍齿给杀掉。但是,张良说你不能这么做,不仅不能杀雍齿还得第一个封侯雍齿,这样才能稳定住局面。

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都是局面弄人

刘邦很不容易,他这个皇帝好像一件快意事都做不得。非但刘邦如此,乱世中生存下来的皇帝,都不能快意着做事,都不能快意恩仇。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当上皇帝的肃宗李亨,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收拾李林甫。虽然李林甫死了,但李亨也要把李林甫“掘冢焚骨”。

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刘邦有张良,李亨有李泌;张良劝刘邦封侯雍齿,李泌劝李亨不能快意恩仇。李泌劝的非常冠冕堂皇:你这样做,你老爹太上皇会伤心的,甚至会伤心而死的。

冠冕堂皇的话不能当真。而真实的推演应该是:李亨报复父亲的宠臣李林甫,玄宗自会担心李亨恨乌及乌,会不会报复自己;其结果只能是皇帝李亨与太上皇李隆基爆发矛盾。安史之乱未平,皇帝和太上皇两拨人,就会自相屠戮。

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都是局面弄人

唐玄宗李隆基亲手酿成了安史之乱,所以李亨灵武称帝是众望所归,老皇帝李隆基既失了人心,也没了力量。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玄宗与肃宗的相互猜忌和相互斗争,只有在玄宗死后才算画上句号。

唐肃宗要坐稳帝位,就得控制住太上皇李隆基。而最有力量的破局,就是收复两京,然后把太上皇从四川接回来、看死在长安宫殿。但是,即使到了长安,玄宗仍有力量,肃宗仍不放心。

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

以李辅国为首的宦官党羽,不仅将高力士等玄宗近臣驱赶出京,而且穷尽各种手段逼压玄宗。其动机是猜忌玄宗复位,其目的则是削弱玄宗力量。

但是,唐肃宗能做到这一切,必须得有一个打前提,那就是:他一定要收复两京。

04.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

唐肃宗在灵武建立了一个临时政府,这个临时政府要转正,需要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唐玄宗在四川被尊为太上皇,但玄宗和四川,也能成为大唐的一个临时政府。而要消灭四川这个临时政府,唐肃宗只能实施灵川合流,把太上皇“请”到自己身边。

所以,大唐必夺两京。

夺下两京,肃宗朝廷才能真正获得合法性。肃宗朝廷获得合法性,大唐才能形成一个政府、聚成一股力量,以布局整个平叛战争。

因此,李泌奇谋是从军事层面上设计博弈,但肃宗朝廷需要从更高的政治层面上参与博弈。

李泌奇谋的主要内容是把叛军困在北自范阳、南至两京的“风箱”之中,然后借助山西高地北威范阳、南压两京,在来回调动叛军中消耗叛军。

但是,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叛军必须同时兼顾两京和范阳。

如果叛军主动让出两京,那么这个奇谋就不会奏效。叛军肯定不会放弃两京。不是因为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而是因为占据两京才算打残大唐,放弃两京则是让大唐起死回生。叛军不允许大唐有逆袭翻盘的机会。

如果叛军舍弃范阳,那么这个奇谋也不能实施。叛军肯定也不会放弃范阳。在叛军看来,范阳比两京更重要。占据两京才能实施战略攻势,稳固范阳才能立于不败。范阳是叛军的总根据地,不仅为叛军输送粮食而且为叛军输送兵源。

推动历史发展的是欲望和力量,但力量往往是根本,是足以制定局面和改写局面的。所以,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局面,那就是:

叛军是当时的最强军事存在。他们不仅有能力控制打下来的地盘,而且有能力彻底消灭大唐。

05.大唐的力量困局,使得两京之战必然发生

天宝年间的大唐节度使,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兵团:一个是东北兵团,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一个是西北兵团,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一个是北方兵团,朔方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

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都是局面弄人

动能等于力量乘以速度。平卢节度使力量不够,只能是范阳节度使的附庸。安西节度使距离太远、速度不够,远水解不了近渴。剑南节度使和岭南五府经略使,要力量没力量、要速度没速度。北方兵团的朔方和河东,距离近、速度高,但力量远弱于西北和东北兵团,而且河东还给了安禄山。

潼关喋血、哥舒翰被俘,河西军和朔方军的高层将领集体陨落。所以,东北边军集团就是当时的最强军事存在,想打谁、就打谁,而且打谁、谁死。

叛军不舍范阳、大唐必夺两京,都是局面弄人

李泌奇谋“三地禁四将”,只是应急攻略。至于能否平叛,还得靠力量。力量的来源,一个是军事上的,一个是财力上的。但是,范阳军雄冠八镇之首、清河粮仓号天下北库,叛军要力量有力量、要财力有财力。潼关之战而灵武称帝,出击河北的朔方军撤回太原,河北勤王部队一哄而散,叛军再定河北这个大唐经济中心。

这就是叛军的资本。被动地看,安史叛军困在了北自范阳、南至两京的“风箱”,唐军据山西高地而左右开攻。但主动地看,安史叛军却以三镇精兵、拥河北财富、挡中原要冲、携两京之要,而唐军只是穷据山西高地而做困兽犹斗。

虽然河西与安西的西部边军已经会师灵武,但是灵武朝廷能拿出手的力量,只有郭子仪的朔方军。

这是军事上局面,财力上局面则更窘迫。河西、陇右、关中,甚至算上西域,加在一起也支撑不了灵武朝廷。唐肃宗的财力,只能靠凑:一个是江淮财富,从荆襄到汉中,然后翻越秦岭、经由关中,运到前线;另一是四川财富,有多少、运多少,但也得翻越秦岭、经由关中,运到前线;再一个是关中财富,虽然关中大半在唐军手中,但关中早已贫弱。

军事上,只能靠朔方军;财力上,只能靠三方拼凑。这就是大唐的力量困局。要改变这个困局,只有打通两京和汴州这个通道,使得江淮财富通过大运河直接供应大唐。所以,两京争夺战势在必行。坐拥李泌奇谋而与贼长久,其结果只能是安史叛军越来越强、唐军越来越弱,大唐只能一直在至暗时刻里长期忍受。

06.不是英雄选择正确的战略,而是战略选择正确的英雄

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

李泌奇谋,只需要一年时间。唐肃宗和他的灵武朝廷,只需要在至暗时刻与叛军僵持一年,便能耗尽叛军的精锐骑兵部队。到这个时候,力量对比就能发生变化。之后,唐军就可以实施李泌最具想象力的范阳夹击战。

但是,唐肃宗有自己的不得已;自身始终遭遇合法性危机,灵武始终无法摆脱敌强我弱的困局。所以,李泌奇谋虽然是正确的战略,但唐肃宗却不是执行这个正确战略的人。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不是没有正确的战略,也不是没有想到正确的战略,而是出于局面困境,历史的当事人做不到。

公元613年杨玄感黎阳兵变。谋士李密建议杨玄感,要么北上擒王,捉了隋炀帝、改朝换代;要么直捣长安,雄踞关中、威视天下。但是,杨玄感却一意孤行,非要打洛阳,结果顿兵洛阳、兵败身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4 18:5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大唐,叛军,局面的资讯:
安史之乱,是唐朝凭借军事实力平定的吗?
如果大唐真能凭借军事实力平定安史之乱,那就可以继续再造盛唐帝国了。安史之乱后,大唐朝廷已经没啥存在感了。甚至,有人直接说大唐已经亡了。因为安史前后的大唐,就是完全两种不同存在的物
2023-06-06 11:45:00
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危机与重生
...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用了长达八年的时间,最终在公元763年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不过,虽说叛乱得以平定,但却给大唐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最明
2023-09-21 19:41:00
安西军:大唐守护西域的“定海神针”
公元646年,大唐帝国的宿敌西突厥汗国首领乙毗射匮可汗,在唐军持续的打击下,迫于形势正式对大唐帝国臣服,作为臣服大唐的“见面礼”,乙毗射匮可汗割让了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
2023-07-13 08:04:00
唐朝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公元755年最后的一个月,繁盛的大唐歌舞升平,一片盛世景象,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刚刚被唐玄宗赐婚给儿子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了!夭寿了!,安禄山的叛军从范阳出发,仅
2022-12-17 17:47
...时,正是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登基后便全心全意的收拾着大唐这个烂摊子,而这当务之急就是要打败安禄山的叛军。但是当时的局面,大唐的军队军心涣散,唯一的忠臣并且可以重用的就是郭子仪了
2023-08-23 17:20:00
他坚守孤城誓死不降,杀掉爱妾分给部下食用
...任用奸臣,不理国政,最终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王朝由盛转衰。一说起安史之乱,就不能不提到一场让后世感动的睢阳保卫战,熟悉唐史的朋友想必知道,当年睢阳保卫战守将张巡面对
2023-01-06 11:54:00
从盛唐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是怎样把大唐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的?
...解危机。而安史之乱的发生固然让安禄山罪大恶极,但是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却给安禄山这场叛乱一步步创造了条件,叛乱发生之后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处理这场乱局。那么唐玄宗究竟在这期间犯
2022-12-27 22:10:00
...得唐朝军队节节败退。仅仅一个月,安禄山军队就攻破了大唐王朝第二大城市、东都洛阳。第二年年初,大唐王朝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又被叛军攻破。面对咄咄逼人的叛军,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带
2023-01-11 14:14:00
安史之乱对历史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妖猫传》剧照)一、安史之乱与盛世落幕唐玄宗时期,大唐建国一百多年的积蓄喷涌而出,描绘出一幅壮观的盛世画卷。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自天子到庶人,无不因“我唐”的气派而自豪。在
2023-10-25 19: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