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646年,大唐帝国的宿敌西突厥汗国首领乙毗射匮可汗,在唐军持续的打击下,迫于形势正式对大唐帝国臣服,作为臣服大唐的“见面礼”,乙毗射匮可汗割让了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处战略要地给大唐。为便于统治西域,唐太宗李世民将安西都护府西迁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地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节制,是为“安西四镇”。
同时从内地抽调精锐唐军在安西四镇驻防,是为安西军,受限于西域的自然条件和内地通往西域的后勤补给状况,安西军的总兵力只保持在3万人的规模,但这3万名安西军将士,无一不是唐军中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在西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为守护西域、守护丝绸之路立下了不世之功,今天就来讲一讲安西军的故事。
公元7-8世纪的大唐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最强盛的国度,无论是政治、科技、文化、军事都是傲视全球的那种,当时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城中有100多万人,同时期欧洲最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只有7万人,而且大唐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国度,长安城中的100万人中就有20万异邦人,来自日本、越南、朝鲜的遣唐使充斥着长安的大街小巷,骁勇善战的突厥勇士成为唐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地区)的商人在长安的集市上自由贸易,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甚至犹太教在长安共同发展,那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国度。
因为大唐与外界的交流频繁,作为大唐与西方联系的必经之地西域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才有了大唐经略西域并在西域驻军的一系列战略动作。
时间到了8世纪,大唐进入了更加鼎盛的盛唐时代,在唐玄宗李隆基的领导下大唐开启了大规模的对外征伐运动(主要是在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前的那段时间)。作为大唐最重要的安西战区,自然也是战斗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即位第二年,大唐走出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的短暂混乱局面,李隆基“拨乱反正”使得大唐走入正轨,国力益加雄厚。恰好大唐的宿敌、盘踞青藏高原、与大唐争夺西域的第一对手吐蕃内部发生动乱,最高统治者遏波之被叛军驱逐,不得已之下遏波之向驻扎在西域的安西军求援。安西军统帅张孝嵩敏锐的发现这是一次介入吐蕃上层政治决策圈的机会,于是亲率数千名安西军将士赴吐蕃平叛,安西军一路横扫吐蕃叛军,如入无人之境,并顺利攻陷吐蕃都城,重新扶植遏波之上位,此后遏波之对大唐极为恭顺,安西军也因此声动西域。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安西军统帅高仙芝率10000名精锐的安西军将士长途奔袭数千里征讨小勃律,这10000多名勇士冒着皑皑白雪,翻越帕米尔高原上的高山险川,如神兵天降直捣小勃律老巢连云堡,小勃律被突如其来的唐军吓破了胆,顿时失去了抵抗意志,唐军斩首数千级,大胜而还。此次长途奔袭使得唐军的声威响彻西域和中亚地区,大唐在西域的威望达到最高峰。
公元755年,大唐帝国东北战区的总指挥、统辖大唐三分之一军力的安禄山在自己的根据地范阳(北京)反动叛乱,是为安史之乱。因为内地的唐军承平日久,战斗力滑坡严重,而安禄山所部叛军皆是大唐最精锐的边军,战斗力彪悍,所以安禄山起兵不久就攻占大唐在中原最重要的据点洛阳,天下震动。为了抵挡叛军,李隆基不得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大量抽调河西、朔方、安西等地的唐军到内地平叛。精锐的安西军也被抽调了25000人到内地作战,只留下了5000留守西域。
后来安史之乱平定后,大唐国力大衰,再也无力经营西域,而吐蕃则趁机控制了河西走廊,切断了大唐内地通往西域的通道,留守西域的5000名安西军顿时成为了一支孤军,吐蕃也凭着地理优势不断蚕食大唐的西域,并不断派骑兵袭击安西四镇的安西军,同时四处派人招降安西军将士,在此严峻的局面下,安西军采取收整军力,集中驻防、放弃部分次要据点的方式得以在西域顽强地坚持下来,但毕竟是敌众我寡、毕竟是身处敌后,安西军只能做到苦苦支撑而已。
公元808年,安西军最后的重镇龟兹在吐蕃大举进攻下失守,坚持了53的安西军全军覆没,无一人投降,因为河西走廊的断绝,大唐只能眼睁睁看着西域沦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3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