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白居易的《 卖炭翁》说明了唐朝江河日下,由兴盛转走向衰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19:27: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作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的《 卖炭翁》说明了唐朝江河日下,由兴盛转走向衰败

中国人农耕为重,重农抑商,一般人不会去市场做生意。唐朝前期,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调制度继续实行,这个实行了三百多年的制度起初效果良好,人们生活安定,国家收入稳定。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国家已经没有足够的田地实行均田制,加之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和土地私人拥有制的发展,百姓的永业田还是被豪强和贵族兼并而去,然而租调税仍无法避免,农民的生活无以为继,便四处逃亡,国家收入减少,租庸调制也随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两税法。卖炭翁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两税法实行之后,可见百姓为了按时交租想尽一切办法,却难以满足政府掠夺的大胃口。

诗所写“黄衣使者白衫儿”专指宦官。唐初,宦官是严禁参与政事的。唐中后期,宦者人数增至千人,大宦官开始干政。唐晚期,人数达三千余名,五品以上占三分之一左右,有的人还取得三品将军的职位。宦官们表面上为皇帝排忧解难,替减轻皇上负担,实际上事事包办,手握政权,借机排挤忠良,集聚权力、掳获钱财,以致后来宦官当道,皇权旁落。

唐朝有“宫市”,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加之宫廷人数增加,皇族生活日益腐化,内廷对市场的需求极为迫切,从前采购体制已不能满足内廷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宫市”。唐中后期,“宫市”非官非商,不按市场上的正常价格进行选购,而是随意给钱,成为皇帝直接掠夺百姓的残酷方式,用百文钱便可买到价值几千的东西,百姓的东西被强抢以后,还要付给宫廷看门人过路费和运费。百姓们为了生计不得已到“宫市”上去卖东西,却往往是满载而去,空手而归。

“黄衣使者白衫儿”在“宫市”的所作所为就是宦官跋扈贪婪,滥用权力、欺压百姓的具体表现。

白居易的《 卖炭翁》说明了唐朝江河日下,由兴盛转走向衰败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是为生计温饱而烧炭卖炭,但他并没有直接去种田织布,而是通过买卖来交换生活必需品。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唐朝的货币制度不发达,大量存在着实物货币。国家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唐朝铸开元通宝,由于铸币技术低下及政府的有意控制,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数量稀少,不敷使用。为了满足货币“需求”,唐朝政府将实物如绢帛规定为法定货币,从而演变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然而以实物货币计算价格,将产生持续的通货膨胀和财富缩水。而无法获取钱币的普通民众,只能使用实物货币,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使得富者恒富,贫者恒贫,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正是以这种虽然法定却不值钱的实物货币来掠夺劳动果实的写照。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有人认为,宫使付了钱,和卖炭翁之间仍然是买卖关系,只是价格不公道,这是对买卖关系很大的误解。是否付钱并不重要,是否自愿才最重要。“惜不得”三个字道尽了其中关键。一方不能说“不”的交易其实是一种掠夺,很难称之为真正的交易。而奉了皇命而来的宫使,显然也毫无协商和谈判的念头,不认为有达成自愿契约的必要,只体现出权力单方面赤裸裸的强制。

白居易的《 卖炭翁》说明了唐朝江河日下,由兴盛转走向衰败

《卖炭翁》说明了唐朝已经江河日下,由最初的兴盛转而走向衰败。因为一个民生凋敝的国家,又怎能指望它可以长久维持?等待它的,要么是从上至下的改革,要么是百姓揭竿而起,奋起反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白居易的哪首送别诗,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白居易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当时的元稹等人,一起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他本人同时也与元稹并称为“元白”,他们的诗作,大多都是重写实,提倡通俗,也
2024-03-14 15:42:00
2024广州新年诗会展示“幻想的借代”,AI “复活”杜甫和白居易来读诗
...别。主办方利用AI技术,根据古代画像“复活”的杜甫和白居易来读诗,也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在AI“复活”白居易后,诗会导演符文瑜还专门请来朗诵家王非与“白居易”做戏剧性对话,
2024-01-15 22:44:00
唐代文人元稹与白居易相知相惜的故事
在唐代文坛上,元稹和白居易两个文人给历代后人留下了文人不是“相轻”而是“相亲”的佳话。若有兴趣知晓,在此听笔者聊聊什么是“新乐府运动”,元白二人的相识及他俩亲密的友谊。(一)什么
2024-02-21 05:15:00
白居易长安城的布帛之谜:货币的失落与政策的失误
前言夏日午后,微风拂面,瓦罐淡茶的香气萦绕在白居易的书房。他轻轻抿了一口茶,手中的笔描写着脑海中的文字......在这繁华的长安城,他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然而他的心中却笼罩着一
2023-09-03 22:39:00
刘禹锡写诗安慰白居易,其中一个千古名句,劝慰如今不少人的焦虑
...源泉。唐诗之美,在于充满情感。唐代诗坛上,刘禹锡与白居易、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佳话。这三位文人的交往宛如一幅有趣的画卷,白居易为已故的元微之表达深深的伤感,而刘禹锡
2024-12-02 00:01:00
...,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下面一起来看看元稹与白居易的关系怎么样。白居易与
2023-10-09 16:18:00
元稹与白居易:生死相依的诗歌挚友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23岁的元稹在长安结识了30岁的白居易。他们彼此欣赏对方的才华,政治观点相同,语言相同,一拍即合。从此,两人成了终生的朋友。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发起新乐
2024-05-09 03:13:00
白居易鲜为人知的一首诗,挽救了不少为情迷失自我的少女
...们知道,《长恨歌》与《琵琶行》都是由我们的“诗魔”白居易所作,这就说明了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一看就能明白,一读就能记住,但又不失其中作为“诗歌”的内涵。他的名作《
2023-04-29 10:14:00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贯穿一生,他们的沟通方式很奇妙
...有杰出的代表作,这是至今的未解之谜!在仕途上不顺的白居易,在自己的诗词领域创造了自己的世界。白居易作为讽喻诗的代表人物,其简单明了的诗句揭露了人间的疾苦,替人民发声的伸张正义
2023-06-03 17: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