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攻势凌厉公元756年六月攻克潼关剑指长安,唐朝百年盛世猝然终结,“马嵬驿兵变”催生出“皇室争权、宦官干政、禁军哗变”三大毒瘤。
“皇室争权”指唐肃宗李亨,“宦官干政”指内侍鱼朝恩,“禁军哗变”指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其中,陈玄礼因诛杀杨国忠赢得“三造唐朝”美誉,为何史书却对陈玄礼避而不谈?本文带您梳理陈玄礼的人生轨迹,探寻“马嵬驿兵变”的历史可能。
“马嵬驿兵变”陈玄礼不甘平凡,选择依附李林甫!
陈玄礼,备受唐玄宗信任,入朝为官四十余年,官至二品禁军龙武大将军,属于官阶最高的实权将领,然而,陈玄礼的出身、履历、生卒、后代均“不详”,问题只能出自唐朝皇室对史书的干预。
《新唐书》载:(陈玄礼)初为千骑营长官。参与诛杀韦后,宿卫宫禁,多次谏止玄宗。不与宦官来往。安史乱时从入巴蜀,乱平后封蔡国公。
史书记载虽少,但足够拼凑出真实的陈玄礼,
首先,出身;“千骑营长官”即神武军的果毅都尉,“神武军”是边军轮换时选拔的精锐,武则天时期以“关东世族”制衡“关陇贵族”,唐中宗基本延续“武周”班底和执政理念,综合“关东世族”中陈姓家族且在“府兵”值役范围内,颍川陈氏和汝南陈氏可能性最高;(两家族介于关陇贵族与关东世族)
唐朝禁军
其次,生卒;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爆发“韦后之乱”,唐朝16岁起参军,战事频繁屡立战功想升任“正六品上”都尉至少十年,而“禁军”中稀缺的骑兵营难度加倍,推断陈玄礼出生于公元684年较为合理,“乱平后封蔡国公”说明活到公元763年唐代宗时期;(很多文章说“陈玄礼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致仕”,唐朝确实有70岁“致仕”退休的“常例”,但也会根据健康状况提前或者延后退休的“特例”。)
最后,履历;陈玄礼唐中宗时担任神武军的果毅都尉,“韦后之乱”结识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协助李隆基“平定太平公主叛乱”,李隆基在位44年(712-756),陈玄礼便“宿卫宫禁”44年,凭借长寿累积功劳担任龙武大将军,成为唐玄宗天宝禁军的总统领;
唐朝禁军
陈玄礼官职晋升伴随着“皇室内乱”,唐中宗时“韦后之乱”与唐睿宗时“太平公主之乱”,陈玄礼靠着对时局的准确判断追随李隆基“两造唐朝”,但实实在在的奖励没享受到,韦氏利益集团和太平公主的报复很难熬,御使奏报使李隆基产生猜忌;
唐玄宗时期名将无数如王忠嗣、张守珪、郭子仪、李光弼等,都是浴血奋战用敌军首级堆砌的战功,对没有战功的陈玄礼极为轻视;禁军将领中李隆基真正的心腹是王毛仲、常元楷、李守德、李慈等,联手排挤在李隆基面前“争宠”的陈玄礼;
陈玄礼
面对御史弹劾、将领蔑视、禁军排挤,陈玄礼坚毅的韬光养晦三十余年,直到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在武惠妃与高力士的引荐下李林甫升任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按照《新唐书·百官二·门下省》为正四品上,作为皇帝近侍为皇帝监督尚书事和统筹皇宫诸事。
李林甫精于权谋且嫉贤妒能,精于权谋需要招揽心腹尤其是军方将领,嫉贤妒能防范威胁其相位的臣僚,低调稳重的陈玄礼便受到李林甫青睐。
其一、通过禁军轮戍麾下亲信在军中树立威望,且执掌禁军最先知晓各地突发事件,陈玄礼拥有较高的价值;
其二、陈玄礼年近五旬,锐气早已消磨殆尽,且资质难以争夺相位,“封侯授爵”是种奢望,所求无非“荫庇子嗣”;
李林甫
李林甫是枭雄安禄山都畏惧的存在,用安禄山的话说,李林甫能够看透人的心思,在他面前不存在任何隐瞒,李林甫轻易拿捏陈玄礼的弱点,陈玄礼畏惧解甲归田更畏惧身败名裂,李林甫完全有能力让陈玄礼身败名裂孤独终老,于是李林甫顺利将陈玄礼收入麾下。
李林甫仅用时3年,便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升任中书令(右相),此后执掌相位十九年,至天宝十一年(公元753年)病逝,陈玄礼受李林甫提携受唐玄宗倚重,步步高升至禁军最高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已准备好功成身退,却又被卷入时代的浪潮。
唐玄宗与杨贵妃杨国忠专权误国,马嵬驿自食恶果!
杨国忠凭借族妹杨玉环的引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便兼任十五个官职,甚至兼任剑南道节度使的要职,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杨国忠命鲜于仲通率军攻打南诏,李林甫与陈玄礼知悉唐军惨败,但李林甫不愿得罪杨贵妃,不认为战败就能扳倒杨国忠,倒不如掌握把柄日后清算,于是替杨国忠掩饰兵败事实。
天宝十一年(公元753年)李林甫病逝后,杨国忠联合安禄山诬告李林甫意图谋反,杨国忠担任宰相趁机兼并原属于李林甫的幕僚和盟友,杨国忠在处置陈玄礼时,想法与李林甫出奇的一致,陈玄礼算得上唐玄宗的心腹,且年近七旬不具备争夺相位的可能,与其铲除倒不如拉拢陈玄礼和他背后的禁军将领。
杨国忠
杨国忠有杨贵妃作为后盾,位列宰辅满朝文武尽皆逢迎,唯有安禄山拒绝贿赂杨国忠,
其一、杨国忠能力欠缺,依靠杨贵妃担任中枢宰相,胡乱变革军政外交令安禄山鄙夷;
其二、安禄山谨言慎行,唐玄宗忌讳朝臣勾结边将,安禄山为避嫌疑刻意疏远杨国忠;
只会敛财的废柴杨国忠,为了坐实安禄山造反的罪名,在安禄山已经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地节度使,总辖兵力十八万五千人的情况下,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准许其心腹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兼任卢龙军使,同时授予安禄山闲厩使、陇右群牧等职便利拣选战马,杨国忠压制陈玄礼所遣禁军将领对安禄山的奏报使局势走向失控。
安禄山
在打击安禄山的问题上,杨国忠有着天然的盟友——太子李亨,李亨对节度使专权和朝廷“内轻外重”忧心已久,相对而言杨国忠弄权结党等罪行只是小儿科,可惜杨国忠却愚蠢的选择与李亨明争暗斗,其中就包括长安禁军的控制权,杨国忠将陈玄礼推上大将军(总统领),却也将陈玄礼推向太子李亨。
陈玄礼老实但不傻,杨贵妃没能为唐玄宗诞育子嗣,未来唐朝皇帝仍然姓“李”而不是杨,陈玄礼决心辅佐太子李亨,但杨国忠势头正盛,而唐玄宗忌惮东宫势力过盛,陈玄礼唯有隐藏内心想法等待良机,陈玄礼准确的预判出,唐玄宗之后的皇位交接很可能又是政变,遂以杨国忠的名义强化对禁军将领和禁军的掌控。
安史之乱
公元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克潼关,长安城虽有近十万禁军,但安逸的生活消磨士兵的意志,常年挥霍府库缺乏兵械粮饷,杨国忠建议唐玄宗到蜀地避难,再诏令天下勤王之师共同剿灭安禄山,正是这个提议导致禁军在马嵬驿哗变。
于私,禁军将士安家在长安,由于唐玄宗匆忙“西幸”,禁军并未携带家眷随行,父母无依、妻离子散、家财尽失;
于公,禁军为天下军士楷模,城坚池深却不战而逃,无颜面对大唐同袍和百姓,山河破碎、战乱蔓延、军心尽丧;
杨国忠迎唐玄宗入蜀,可抬高其在剑南道的威望,日后平定安禄山叛乱更可名留青史,杨国忠为了独揽功劳,由唐玄宗下旨令李亨殿后,杨国忠伴在君侧赶赴蜀地。
唐玄宗赴蜀
唐玄宗车驾7月14日行至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西约11公里),距离都城长安仅60公里,而蜀地尚有千里之遥,禁军将士已怨声载道。
《新唐书》载“陈玄礼与太子李亨、李辅国谋,请杀宰相杨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
陈玄礼策动哗变,看似荒诞实则很可能,太子李亨执掌的禁军分别交由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统领殿后,唐玄宗由陈玄礼率精锐护卫,在此情形李亨发动兵谏胜算极低,即便成功也要背负弑父夺权的千古骂名。
此时陈玄礼主动向李亨表露忠心,事成,陈玄礼将“四朝功勋”成就“三辅社稷”之功;事败,陈玄礼身死诛杀杨国忠,为李亨继位扫除障碍可保子嗣富贵;
“马嵬驿兵变”看似以最好的方式收场,杨贵妃与杨国忠党羽被诛杀,禁军归心;唐玄宗宽释陈玄礼等众将领罪责,诸将表忠;但实际上唐朝内部分裂。
李亨称帝,但唐玄宗有陈玄礼禁军和剑南道兵马,父子猜忌;舍弃长安,繁华的世界之都遭遇浩劫日渐残破,辉煌已逝;宦官掌权,监察将领削弱唐朝军队战斗力,战乱难除!
唐朝九镇节度使综述:唐朝的盛世在“马嵬驿”落幕,陈玄礼投机的“忠诚”被后世唾弃!
“马嵬驿兵变”,陈玄礼并未随同唐肃宗李亨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而是陪同太上皇李隆基前往剑南道,重点是陈玄礼并非出于对李隆基的忠诚,而是替唐肃宗监视李隆基在蜀地行动,并护卫“太上皇”李隆基由蜀地返回长安。
陈玄礼历仕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四朝,参与“平定韦后之乱”、“太平公主之乱”、“马嵬驿兵变”,被誉为“三辅社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三造唐朝”,但陈玄礼身为禁军将领却参与皇室政变属于“背弃主君”,唐肃宗李亨绝无可能再重用陈玄礼。
《新唐书》载:至德二载,玄礼从玄宗自巴蜀返回京师长安,居兴庆宫(南内),封蔡国公,食邑三百户。
以陈玄礼“马嵬驿兵变”之功和五十年扈从之劳,食邑三百户都显得过于吝啬,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八月致仕,大约于玄宗迁至太极宫(西内)甘露殿时逝世,唐朝皇帝维护唐玄宗颜面,避谈“安史之乱”也就淡化“马嵬驿兵变”,而宋朝篡夺后周江山,将陈玄礼“伪忠”作为宣泄口,三造唐朝的陈玄礼就此被遗忘在历史长河。
结语:陈玄礼并非绝对的“忠良”也算不上“奸佞”,唐玄宗后期任用奸相陈玄礼无非是妥协罢了,“马嵬驿兵变”杨国忠设想有可取之处,但杨国忠与李亨、藩镇、禁军关系紧张,真正施行未必会取得成效,因此,陈玄礼“马嵬驿兵变”虽为唐朝留下隐患,但避免唐朝内耗对推动平息“安史之乱”功大于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