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清朝时期的有关龙的传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3 20:1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龙是东方特有的产物,这种生物象征着高贵大气,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我们常常以“龙的传人”自称,可迄今为止,不计其数的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这种生物,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这种生物吗?很多人对此产生质疑。今日,我们便来聊聊清朝时期关于这种生物的传闻,开拓大家视野的同时,还可以为茶足饭饱提供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件事要从苏州说起,苏州是一座历史气息浓厚的城市,这座城市自数千年前便已存在,它与长江相邻,且向东便是大海。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既是旅游胜地,又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在苏州城中,有一个雄伟壮观的土墩,这里被人称之为“龙墩”,为何叫这个名字却无人知晓。

聊聊清朝时期的有关龙的传闻

有些百姓在此定居,生活却受尽折磨。龙墩一带属于荒凉之地,该地寸草不生。夏日高温,百姓常常渴望一场大雨改变环境,使得气温下降,可在这个地方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不会积累雨水;冬日寒风刺骨,天上鹅毛大雪飘落,却不会在地面留下丝毫痕迹。甚至有人不信邪,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们将一捆刚刚割下的草扔在此处,等待一日之后,这捆草仿佛被火烧过一样,由此可以想象居住在龙墩附近的百姓生活如何。

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令人大为惊叹的事情,自此之后,此地环境发生改变。清朝嘉庆年间,龙墩一带居住的百姓照常起床,准备开始耕种劳作。突然,狂风大作,乌云蔽日,倾盆大雨随之而来,路边的树木、房屋惨遭摧毁。狂风停止之后,暴雨依旧没有停止,其中还掺杂着大量冰雹。

聊聊清朝时期的有关龙的传闻

苏州城内的百姓对此天气感到吃惊,可这样的天气只是铺垫,使得接下来的生活闪亮登场。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击中龙墩,一声震耳欲聋的呻吟声就此想起,引人注目。在龙墩那里,一个庞然大物迅速飞起,停留在空中。人们在下方议论纷纷,其中有人喊出这是一条蟒蛇化作的蛟,曾在古书中见过其面貌。

聊聊清朝时期的有关龙的传闻

这只蛟呼风唤雨,将更大的灾难带给人们。许多人家的房屋被卷入天中,甚至有一个人也被卷上了天。蛟快速将其抓住,对其造成清晰可见的伤痕。男子虽然摔在地上,却没有死亡,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此时,东边来了一只体型可以与蛟相提并论的黑龙,黑龙扑向蛟,与其打成一团。

这场战斗持续多日,虽然黑龙占据优势,却不能将蛟制服。没过一会,又一条白龙从北边飞来,协助黑龙对蛟发起进攻。面对黑白双龙的夹击,蛟终于不敌,落荒而逃。黑白双龙乘胜追击,向蛟逃窜的方向追去。三者不见踪影,不过这一幕却给很多苏州百姓造成视觉上的冲击,使他们日后想起这个场景历历在目。嘉庆皇帝知晓此事后,拨款救灾,安抚百姓。

蛟之形似狗而大,初起时,有黑龙自东飞来,与蛟斗良久。旋有白龙从北来,如佐黑龙者,踰时而去。其近处居民俱所亲见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06: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徐州云龙山的历史地名中含“龙”的上百处之多,无处不在
...。苏州十全街附近有条小巷“五龙堂”。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曾在此地设坛祭龙。唐、宋二朝,“五龙堂”是苏州敬龙祈雨的圣地。1183年秋,苏州大旱,知府在此斋祓祈雨,有五条
2024-01-29 21:04:00
...行端午诗会,共同吟诵诗社名作。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关于端午节起源,影响最广泛的是纪念屈原说。”武汉大学特聘研究员、秭归民俗文化专家郑承志说。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屈
2024-06-11 02:00:00
...骨文的发现,让中国的汉字史推进到了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解读和考试甲骨文,曾经一度成为“显学”,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
2024-02-11 10:20:00
乾隆美食之旅,探索清朝皇帝与美食的传奇故事
...很大,等到乾隆下江南路过徐州时,就指名要吃蜜三刀。传闻皇帝吃过以后,还御笔写下了“徐州一绝,钦定贡”,可见对这道小吃很喜爱了。 猫耳朵据传,乾隆在西湖一个船舱里躲雨(是的,
2023-09-28 17:59:00
为什么苏州是历史上产生状元最多的城市
...,南宋时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也因此,春秋时期的吴国、战国时代的越国、两晋时的吴国(后吴)都将苏州作为国都,在南宋初年赵构南渡还将苏州作为行都。 在这种富庶温和的江
2022-12-31 11:24:00
...君权神授”的帽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载:战国时期齐人邹衍曾宣扬“五德终始说”,其核心思想即“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苦兹”。邹衍提出做天子者必须具备“五德”中的一德,
2024-05-01 20:20:00
...屈原不值。唐代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一是对统治者的愤怒。张耒《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
2024-06-12 06:36:00
文史志|清代黑龙江书院掠影
...看,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元代延续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黑龙江的书院具有特别之处,有不同于其他地区书院的特点:一是数量少;二是清代黑龙江所建的五所书院全部是官
2023-12-13 05:46:00
...计。农行苏州分行成立防范非法集资宣传领导小组,对此有关宣传活动作了细化分工,明确提出结合案例在重点区域、对重点人群大力宣传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
2023-03-15 10: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