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吟端午古诗 品端午文化
商报小记者在古诗词中过端午
商报讯 (记者 严斐)你知道端午有哪些习俗么?你知道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外,据说还与哪些古人有关么?你知道多少描写端午的诗词?上周六,商报小记者跟着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执行主任鹤矾老师,了解了端午的来历、习俗,以及诗词等。据悉,本次活动由杭州图书馆主办,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协办,每日商报小记者实践营提供媒体支持。
小记者投稿
端午学古诗
端午前夕,我们听了鹤矾老师讲端午的来历和有关端午的古诗,让我大开眼界。
端午(端阳)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秋时期就有,最初是对龙的崇拜——这一日苍龙七宿位于中天,即“飞龙在天”。
后人把吃粽子的习俗扣在屈原身上,是因为他是五月初五投的汨罗江,楚国国都被秦攻破,他投江殉国。其实与端午节有关系的还有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如果说屈原代表的是爱国,那么,伍子胥代表的是复仇,曹娥代表的是救父,介子推代表的是“不言禄”的精神。
而古诗词里,对端午的抒写可以说是非常充分的。不过,个人觉得最有诗味也最让人有共鸣的还是下面两首。
一是为屈原不值。唐代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一是对统治者的愤怒。张耒《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商报小记者 (长青小学) 李含夏
端午诗情
6月10日便是端午节了。这周六,我上了一堂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课。
端午节是集祭拜、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屈原、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与端午节都有很大的关系。在本次古诗词活动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古人传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汨罗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在之后的古诗词擂台赛中,我知道了这些可能——太湖一带的百姓端午节纪念的是伍子胥,山西一带的百姓端午节纪念的是介子推,湖南一带的百姓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上虞一带的百姓端午节纪念的是曹娥。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还让我积累了更多关于端午的古诗。
商报小记者 (采荷二小) 娄祎涵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早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就开始过端午了。 最初是祭祀龙的节日,后来又加入了祈福辟邪的习俗。人们还会在这一天欢庆娱乐,品尝美食。端午节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在2009年9月正式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有着许多十分独特的习俗。比如划龙舟、吃粽子,戴香囊,挂艾叶,吃五黄(即黄瓜,黄鳝、蛋黄、黄鱼、雄黄酒)等。大家最熟知的划龙舟,很多人认为是楚国人划船追赶投江的屈原,而吃粽子则是楚人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将饭团投进汨罗江,想让鱼只吃饭团,后来演变成粽子。戴香囊、挂艾叶是人们希望驱灾辟邪。
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就更多了。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这些人的故事真是可歌可泣。在各代诗人的笔下,端午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如苏轼、舒頔、边贡、汤显祖、文秀、张耒、陈与义等诗人都曾留下过关于节日习俗或纪念屈原的诗篇。他们的诗慷慨激昂,读来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端午节真是个历史文化元素浓厚的节日!
商报小记者 (采荷二小)洪悦 指导老师:戴娅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