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吟端午古诗 品端午文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06: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吟端午古诗 品端午文化

商报小记者在古诗词中过端午

商报讯 (记者 严斐)你知道端午有哪些习俗么?你知道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外,据说还与哪些古人有关么?你知道多少描写端午的诗词?上周六,商报小记者跟着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执行主任鹤矾老师,了解了端午的来历、习俗,以及诗词等。据悉,本次活动由杭州图书馆主办,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协办,每日商报小记者实践营提供媒体支持。

小记者投稿

端午学古诗

端午前夕,我们听了鹤矾老师讲端午的来历和有关端午的古诗,让我大开眼界。

端午(端阳)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秋时期就有,最初是对龙的崇拜——这一日苍龙七宿位于中天,即“飞龙在天”。

后人把吃粽子的习俗扣在屈原身上,是因为他是五月初五投的汨罗江,楚国国都被秦攻破,他投江殉国。其实与端午节有关系的还有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如果说屈原代表的是爱国,那么,伍子胥代表的是复仇,曹娥代表的是救父,介子推代表的是“不言禄”的精神。

而古诗词里,对端午的抒写可以说是非常充分的。不过,个人觉得最有诗味也最让人有共鸣的还是下面两首。

一是为屈原不值。唐代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一是对统治者的愤怒。张耒《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商报小记者 (长青小学) 李含夏

端午诗情

6月10日便是端午节了。这周六,我上了一堂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课。

端午节是集祭拜、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屈原、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与端午节都有很大的关系。在本次古诗词活动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古人传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汨罗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在之后的古诗词擂台赛中,我知道了这些可能——太湖一带的百姓端午节纪念的是伍子胥,山西一带的百姓端午节纪念的是介子推,湖南一带的百姓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上虞一带的百姓端午节纪念的是曹娥。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还让我积累了更多关于端午的古诗。

商报小记者 (采荷二小) 娄祎涵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早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就开始过端午了。 最初是祭祀龙的节日,后来又加入了祈福辟邪的习俗。人们还会在这一天欢庆娱乐,品尝美食。端午节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在2009年9月正式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有着许多十分独特的习俗。比如划龙舟、吃粽子,戴香囊,挂艾叶,吃五黄(即黄瓜,黄鳝、蛋黄、黄鱼、雄黄酒)等。大家最熟知的划龙舟,很多人认为是楚国人划船追赶投江的屈原,而吃粽子则是楚人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将饭团投进汨罗江,想让鱼只吃饭团,后来演变成粽子。戴香囊、挂艾叶是人们希望驱灾辟邪。

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就更多了。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这些人的故事真是可歌可泣。在各代诗人的笔下,端午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如苏轼、舒頔、边贡、汤显祖、文秀、张耒、陈与义等诗人都曾留下过关于节日习俗或纪念屈原的诗篇。他们的诗慷慨激昂,读来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端午节真是个历史文化元素浓厚的节日!

商报小记者 (采荷二小)洪悦 指导老师:戴娅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地评线】东湖评论:在古诗词一起邂逅文化端午
...了屈原以身殉国的崇高精神。与端午有密切关系的屈原、伍子胥、勾践、曹娥等人物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和人伦情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有历史延
2024-06-10 07:56:00
跟着语文插画大师温习古诗
...手推出“行走的阅读——东瓯古国 墨池书香”活动,70名小记者、小读者探访了东瓯王庙,漫步在墨池坊巷,与瓯越人文始祖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活动途经“东瓯王庙”“墨池”“温州
2024-03-27 14:05:00
吟诵千古名篇 领略大好河山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镇报小记者“飞花争霸赛”第十六期:吟诵千古名篇 领略大好河山扫一扫二维码报名参赛“码”上看镇报小记者精彩表现本报讯(记者 孙力 实习生 沈旭文)江河湖海,奔腾不
2023-10-23 09:14:00
...乐会在南京市建邺区文化馆二楼剧场开演。50名南京晨报小记者应邀欣赏音乐会,进行现场采访并学习吟唱古诗。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小记者和小诗人。《古韵悠扬》专场合唱音乐会由冰之声合唱团
2023-10-31 06:05:00
“古诗学六书”结集出版,张炜:研究诗上就是要跟庸俗做斗争
记者 师文静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张炜古诗学六书”合集。这是著名作家张炜在过去20余年里钻研古诗词所写下的《读〈诗经〉》《〈楚辞〉笔记》《陶渊明的遗产》《也说李白与杜甫》《唐
2023-11-09 12:00:00
相约在“云”端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镇报小记者“飞花争霸赛”第九期:相约在“云”端扫二维码报名参赛“码”上看镇报小记者的精彩表现本报讯(记者 朱晶晶)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
2023-08-21 09:12:00
...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的认知和体悟。陶武先先生精读古诗,谙熟诗道,最近创作楹联50联,不取长篇大论谈诗,也非哗众取宠说诗,而以楹联之精巧析诗,以对仗之营构解诗,将诗人赋诗之情
2024-08-02 06:49:00
...天,一直是妈妈和儿子一起背诗,已陆续在《京九晚报·小记者》发表文章10余篇;贾子卓、李梓逍兄弟二人,也是阅读群的坚持者,均已成为班里语文学习的带头人;阅读群里的杨语辰每天晨读
2023-04-24 01:28:00
...“关于端午节起源,除了纪念屈原的说法,民间还有凭吊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说法,也有‘辟邪说’‘祭龙说’。”郑承志说,在屈原诞生地和投江区域,端午习俗主要是纪念屈原;在江浙一带
2024-06-11 02: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