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以楹联洞悉古诗哲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2 06:49:00 来源:四川日报

□李明泉

中国古典诗词将汉语言文字的精妙张扬到极致,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的认知和体悟。陶武先先生精读古诗,谙熟诗道,最近创作楹联50联,不取长篇大论谈诗,也非哗众取宠说诗,而以楹联之精巧析诗,以对仗之营构解诗,将诗人赋诗之情状、诗行蕴含之深意,简明概括、高度提炼,切中肯綮、直抵本质,使楹联本身与所品之诗相得益彰、互赋光耀。

探究刚柔互变的哲思。

读刘琨《重赠卢谌》联抒写时空之变:“时乖空伟略,平生志若浮云缈;气短叹雄才,百炼钢如绕指柔”,抓住诗眼,把生不逢时、空有大志、难成伟业的苦闷和忧愤揭示得痛彻肺腑,希冀变刚为柔、效法先贤、自救共兴,使原诗“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等意思更为凸现而简洁。

再如,读李白《把酒问月》联衍化辩证思维:“静以守常,不废今人邀古月;动而思变,怎将古月照今人”,在静—动、常—变、古—今的矛盾运动变化过程中,看透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历史长河与一瞬波光的叠加与折射,表达推进事物螺旋上升的变与不变的动态守衡规律,大大增强了对李白诗意的捕捉和对自身命运的认知能力。

挖掘生命价值的意义。

鲁迅评价屈原诗作“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九章·涉江》作于屈原被贬湘西途中,抒发“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的高洁理想和“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的现实苦闷,表达“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不悔心性。对这样一首影响后世的闳丽诗篇,作者借屈原之忧写今人之志:“路蜿尤贵心端直,身正何愁影独孤”,上升到生存智慧和人生哲理的高度,既融入作者对诗作的理解,又阐明如何看待生活曲直是非的“尤贵”之处和“何愁”之憾,其联当可做座右铭。

读刘桢《赠从弟》联“劲骨凌霄,松柏不凋冰雪里;高风跨俗,止行岂改穷达时”的“不凋”和“岂改”,道出追求人生理想的坚持坚守坚定而不畏艰难险阻和不惧庸俗侵蚀的生命真谛。

凝练旷达人生的意涵。

《赠刘景文》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写给好友的七绝。作者在原诗之上通过“趋炎燠之余”和“识寒凉以后”的对比,以景抒情、以物拟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展现了珍惜时光、乐观向上,切勿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人生旷达态度,为苏诗的形象摹写提供了价值判断的对比尺度。

读江淹《别赋》联:“世事悠悠,世上多无圆满事;人情耿耿,人间更重别离情”,把原赋各种别离情状的抒情提炼为“圆满”与“别离”的二元对立,在对仗叠字的顶真句式中,直视“事”与“情”的内生关联与反复纠缠,无事难有情,情在事中生。只有明晓“事”和“情”的本质属性,才能洞悉人生的别离将是新一轮情和事的悠然回归与耿然来思。

凸显识时变观的智慧。

读贾谊《鵩鸟赋》“卓识识时,祸福无形悲喜色;达观观变,死生等视去来缘”一联,借曹谊与鵩鸟的对话,谈生死祸福所表达的豁达中见悲愤、乐观中含失意的复杂情感,说明祸与福无形相伴而随时变,生与死等量齐观而视缘起,进而探究了老庄齐生死、等祸福思想的内在肌理,强调“卓识”与“达观”之于“识时”和“观变”而对现实人生的至关重要性。

读李商隐《花下醉》联,将“多”与“少”的数量关系运用于人事“沧桑”和生活“世味”的客观变化,揭示出“心难静”与“气自闲”的不同主观感悟和人生态度。

品鉴有无真洁的况味。

如何理解素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者撰“月晦月明,世事无常终有道;潮生潮落,人生有限也无涯”,以“无常”和“有限”揭示自然世事与人生意义的天地之道和无限可能。其“有”“无”之间的循环往复,正是一切生命此在和彼在的哲学意义,有如月亮明晦与潮水起落的节奏,谁读懂了自然启示录,也就读透了春江花月夜的生命真谛。

读曹雪芹《葬花辞》联“寻净土归根,质本洁来还洁去;愿红尘有爱,情由真始至真终”,写净土之根在于“洁”,红尘之爱在于“真”,“真”“洁”二字不仅明晓了红楼梦宝黛爱情的要义,而且包孕着人间最美的情愫,具有深透而朴素的辩证思想。

探微诗艺之道的精妙。

作者不仅以联品诗味诗意,而且以联论诗法诗道,探究创作主体与诗艺法则和社会现实的微妙关系。在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联写道:“见性明心,诗品常由人品论;摛文载道,客观不和主观移”,道出主体人格与主观能动之于认识世界和明心载道的创作规律。

读赵翼《论诗》联注重古今之通变:“肌理缘亲常薄古,诗文随世日趋新”,强调创新来自传统的赓续与时代的变革。

读郑燮《偶然作》提出作文需有思想主张和激情血性:“笔墨耻空谈,未有主张休纵笔;文章通造化,直抒血性乃成文”。

读邵雍《谈诗吟》则认为:“奋志为诗,人和心尽见;深情及物,天与意相连”,由此,诗句才能紧扣读者,万物才会附着人情,诗的世界才有真善美的辉耀。

陶武先的品诗联有如遥感考古,在隐藏的字里行间中捕捉至今能穿越历史的现代信息,用通俗晓畅、寓意深远的楹联形式发掘出古诗词赋中鲜活的东方智慧和人生命题,给今人以有益有趣的诗学启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总会坐在窗前捧着《唐诗三百首》阅读,那些意境隽永的古诗,是我平淡无奇日子里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大餐。怀才不遇、伤时感怀、乐以忘忧,古今人都难免。那些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下子
2023-12-13 07:19:00
...实在、更直接。新世纪之初,我走上高中讲台,开始钻研楹联和古诗词,并尝试创作。当时,中国楹联学会主办的一本《民间故事·对联》杂志,开办了一个“三级擂台”栏目,专门收集应对征稿。
2023-06-06 01:55:00
本文转自:每日商报吟端午古诗 品端午文化商报小记者在古诗词中过端午商报讯 (记者 严斐)你知道端午有哪些习俗么?你知道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外,据说还与哪些古人有关么?你知道多少描写
2024-06-12 06:36:00
短视频让千年诗意焕发新光彩
...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新光彩。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当古诗词遇到短视频,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小时候读唐诗虽然不能完全懂,但是你记在脑子里面,当你
2023-09-22 15:52:00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戎景兰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精华,而被选入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优中选优的名篇佳作。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古汉语水平和语言文化素养。《语文课程
2023-12-28 10:06:00
“传承经典,好书共读”读书分享会举行 李书敏现场书写楹联
...、著名作家和书法家李书敏。他以清朝戏曲家唐英的一幅楹联“未曾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为引子,深入探讨读书对于人生方向、思想成长以及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共享他自己的阅
2023-07-22 20:40:00
湖北这所山村小学,每个孩子都能背几十首诗词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示范学校”,今年上半年被湖北省诗词楹联协会授予“中华诗教名校”荣誉称号,参加英山县首届茶诗朗诵比赛获全县第五名、乡镇第一名的好成绩。“诵吟雅韵添新趣,诗意人生
2023-11-06 20:43:00
...传统戏曲的兴趣和探索学习的热情,树立文化自信。融入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学
2024-01-12 09:19:00
探索屈原的文学宝库
...他对理想国度的无尽追求。诗中充满了浓郁的象征意味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屈原卓越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离骚》的诗句流畅而富有音乐性,通过对比现实的黑暗与理想的光明,表达了诗人对于
2024-10-20 20: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