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相争,最后三分天下。但即使是在这样内乱严重的情况下,汉朝周遭胡人也并没有向后代的五胡乱华一般,大举入侵中原土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外族在汉朝末年也没有分得一块蛋糕呢?

首先,三国未分之前,有一大军阀,名唤袁绍。袁绍也许不是一个好主公,他在麾下大将的帮助下统一四洲,但却生性高傲易猜忌他人,在其手下大将屡立奇功的时候,他又害怕他们功高震主,这就导致主公与属下互相猜忌、君臣相离,最后在官渡大败于曹操。

虽然袁绍不是一个好主公,但他在对待外族的态度方面却是很强硬,官渡大败之后,袁绍的形势直转而下,面对曹操的步步紧逼,袁绍也没有撤回并州与幽州用来防御外族的军队,虽然撤回其军也不见得能改变什么,但从这点上看,袁绍也算是一位英雄了。

除了袁绍,还有一位在幽州抗击外族之人,他便是公孙瓒。在东汉末年将乱未乱之时,公孙瓒作为幽州太守,率领三千白马义从杀的乌桓不入幽州之地,其他外族从此想入中原也都改走并州、凉州了。

袁绍失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众所周知,汉朝时期外患的来源大多来自北方,于是面对虎视眈眈的外族,曹操首当其冲。要说三国时期对外战争频繁,战绩最辉煌的当属曹魏。

曹操抗击外族主要有三大战。
他进军南匈奴,打到匈奴臣服,还把被匈奴人掳走的蔡文姬给救了回来,而后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并且派汉人管理,从此匈奴在三国时期再无威胁。
建安十年,曹操出兵乌桓,大破乌桓于白狼山,史称“白狼山之战”。此战中,乌桓首领蹋顿被斩首,降兵二十余万,从此乌桓逐渐消亡于世间。
匈奴被分化之后,鲜卑人又起势,可强大的魏国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曹彰、田豫杀的鲜卑人闻风丧胆,其名简直成了鲜卑人的噩梦!

相较于曹魏,蜀国的外族威胁主要在西南蛮夷。这些蛮夷大多未开化,且西南之地一片蛮荒之地,难以大面积的进军出击,这使得蜀国政权颇为头疼。幸好有诸葛亮在,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先去平定南蛮,“七擒孟获”之事虽是演义之言,但也是那个时代之事的映射。总之,西南蛮夷之地在蜀国进军之后很快便被平定。

相对于其他两国,吴国的外患就要弱小很多,主要是山越人,山越人民风彪悍,而且,故被吴国捉拿用来充当壮丁,用外族之人化作自己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山越人很快就被灭,甚至于孙权为了找寻外族还发现了夷州,也就是台湾!
事实上,不管是三国未分之时还是魏蜀吴三国政权,都对外族极为抵制,而且对外战争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先把外患解决,这是三国时期各个军阀的统一思想,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没有发生类似“五胡乱华”事件的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0 1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