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东汉晚期并非没有外敌,在西边的陇西郡及凉州一带,东汉与羌人的战争持续了上百年,此外还有氐人时不时参与,羌人与氐人时叛时降,始终无法根治,直到三国时期仍然有羌人和氐人参与内乱。在西边的并州一带,是依附于东汉的南匈奴居住之地,南匈奴单于之子于夫罗参与了东汉末年的战争。
在东北的辽东方向,生活着游牧民族乌桓人,他们与东汉的关系也是时叛时降,时不时骚扰一下东汉的边境。在北方的右北平郡以东地区,这里是鲜卑人的地盘,鲜卑首领檀石槐曾经短暂统一了鲜卑各部,并与东汉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直到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后,鲜卑再次陷入分裂状态,鲜卑对于东汉的边境骚扰才稍微停止。
三国时期地图及周边外族分布图
事实上,东汉末年的边境并不太平,羌人、南匈奴、鲜卑、乌桓各部与东汉的关系都是时叛时降,当历史进入三国时期更是如此。
广义的三国是从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之后董卓作乱开始算的,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政权统一天下为止,这一段时间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时间未统一的乱世。
一、羌人与氐人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羌人北宫伯玉响应黄巾起义,起兵反叛东汉,并联合了边章、韩遂等人一起,边章、韩遂原本是东汉凉州地方官吏,在北宫伯玉的胁迫之下,由东汉政府军摇身一变成为叛军,叛军中有为数不少的羌人与氐人,还有汉人,此次叛乱规模浩大,叛军集结了十万兵力,攻打东汉的三辅一带,四处劫掠。
汉羌百年战争
直到185年东汉平定了黄巾起义后,才腾出手来,由皇甫嵩、董卓等人率军讨伐,但在持续两年的战争中,东汉没有平定叛军,直到187年叛军起了内讧,韩遂杀死了北宫伯玉与边章继续作乱,之后汉阳人王国、马腾又与韩遂联合攻打东汉。
结果叛军再次发生内讧,韩遂、马腾杀王国,与此同时,东汉政府军击败了韩遂、马腾,韩遂、马腾在一系列内讧与外战中实力衰弱了,割据凉州自立。从184年到184年的凉州及三辅叛乱原本就是羌人挑起来的,但数次争斗中,羌人逐渐失去领导权,变成了以韩遂、马腾为首的汉人割据势力,两人与羌人和氐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公元211年,曹操势力进入关中,与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十部军阀混战,马超、韩遂战败逃走,不久,马超在百顷氐王杨千万与兴国氐王阿贵的支持下,再次集结兵力与曹操部将作战,马超再次被击败,逃到汉中投靠了张鲁,从此马超退出了凉州与关中。
马超在羌人与氐人中有威望
马超投靠刘备后,在汉中之战,还策动氐人部族雷定七部合计一万余人响应刘备,与曹操为敌,而一部族阴平氐王强端则斩杀了刘备手下将领吴兰,投靠了曹操,氐人参与了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战争,这是因为战争在氐人地盘的附近作战,他们都是被动应付的。
在西边,不管是羌人也好,氐人也罢,虽然参与三国时期的战争,但是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实力,也没有对三国时期的魏、蜀边境有过攻击,他们名义上是臣服于魏、蜀的,整体处于各不相干的状态,这是因为曹魏与蜀汉有着强大的实力控制边境地区,威慑外族。
对于曹魏来说,控制关中与凉州后,负责整个西部军区的将领是夏侯渊,相当于西部军队总司令,夏侯渊在关中及凉州一带击败了韩遂,韩遂逃入羌人部落,后来被杀,夏侯渊还击败了帮助马超的兴国氐王阿贵与百项氐王杨千万,迫使大量的氐人投降曹魏。
夏侯渊打败韩遂
夏侯渊镇守关中8年,直到汉中之战被刘备手下将领黄忠在定军山所杀,张郃暂时代理主帅,直到曹操进入汉中,张郃之后关中及凉州由曹真负责镇守,曹真当时的官职是征西将军,张既担任凉州刺史,曹真在221年击败了胡人组成的联军,打通了河西走廊,使曹魏的势力到达西域。
诸葛亮北伐初期,对手就是曹真,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期,曹真病逝,魏明帝曹睿调司马懿都督关中及凉州诸军事,指挥张郃、郭淮、费曜、胡遵、戴陵等将领一起守边,在此期间,司马懿还击败了匈奴人胡薄居姿职的叛乱,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也被调走,之后曹魏西部的边境不再常设军区总司令,由各位将领分别把守,姜维北伐期间,对手有陈泰、郭淮、邓艾等将领,甚至司马昭也曾短暂镇守过关中。
这个时期,曹魏镇守西部边境的将领都算得上是名将,羌人与氐人也没有大规模反叛,最主要的目的是曹魏的实力强大,足以让周边外族臣服。
曹真镇守关中
二、南匈奴
南匈奴在东汉晚期一直是东汉的附庸,187年,东汉为了讨伐张纯与鲜卑人的叛乱,向南匈奴征兵,南匈奴派出单于之子于夫罗率军配合汉军作战,到了第二年,南匈奴起了内乱,单于被杀,而东汉当时正处于内乱,无法控制南匈奴,于夫罗又回不了匈奴,于是留在了中原参与了混战。
于夫罗最初跟白波军一起劫掠河内郡,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于夫罗也跟随讨伐,随后又反叛,并挟持张杨出走,后被袁绍打败,逃到了河北一带,到192年,于夫罗又被袁术拉拢攻打曹操,结果被曹操打败,之后臣服于曹操,195年,于夫罗又救援了从长安逃往洛阳的汉献帝一行人。
随后不久,于夫罗去世,于夫罗有个孙子叫刘渊,刘渊在西晋末期建立了汉赵政权,其跟随者灭亡了西晋政权,这是后话。
南匈奴单于之子于夫罗参与中原内乱
南匈奴虽然参与了中原的战争,但起到的作用不大,并且只有于夫罗带领了一支匈奴军队,于夫罗去世后,曹操控制了中原及河北,南匈奴随之依附于曹操,曹操把南匈奴分为五部,并且不设置单于,这是继续分裂南匈奴的做法,曹操让他们居住在平阳郡一带,曹魏政权建立后,南匈奴一直臣服于曹魏,直到西晋时期。
三、乌桓
东汉末年,北方边境的乌桓也时不时入侵边境,光和年间(178年~184年)时,东汉中山太守张纯反叛,并联合乌桓首领丘力居一起攻略汉朝边境,汉朝派公孙瓒率军讨伐并击败对方,公孙瓒英勇善战,身边还有一群同样英勇的白马义从,胡人因此不敢犯境,公孙瓒也因功升官,之后公孙瓒一直镇守汉朝边境,并威慑胡人。
乌桓首领丘力居去世后,将首领之位传给了自己的从子蹋顿,蹋顿后来与袁绍联合打败了公孙瓒,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后,听取谋士郭嘉的建议远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杀死了乌桓首领蹋顿,蹋顿一死,乌桓逐渐衰弱,并臣服于曹魏政权。
威胁中原的外族主要来自北方
公元218年,代北乌桓无臣氐反叛,曹操派出他的儿子曹彰率军平定,到了公元235年,由于辽东公孙渊政权对于曹魏政权时叛时降,魏明帝曹睿命令毌丘俭北征辽东,毌丘俭联合了臣服于曹魏的鲜卑、乌桓骑兵一起攻打辽东公孙渊,但是没有成功。一年后,司马懿率领大军,再次联合鲜卑与乌桓一起攻打辽东,终于灭亡了辽东公孙氏政权。
由于同一时期曹魏政权的强大,乌桓眼看着曹魏灭亡了强大的辽东政权,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乌桓都是臣服于曹魏政权的。
四、鲜卑
鲜卑最早是匈奴的别部,臣服于匈奴的,匈奴没落后,鲜卑开始独立,在汉桓帝时期,鲜卑首领檀石槐曾经短暂统一了鲜卑各部落,这是鲜卑历史上第一次统一,鲜卑一强大,就开始跟东汉发生战争,东汉联合乌桓、匈奴共同攻打鲜卑,双方打了十余年,不分胜负。
曹魏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
檀石槐去世后,鲜卑再次陷入分裂,东汉的一个强大的外敌就消失了,到了三国时期,鲜卑又出现了一个能人,就是轲比能,这个人有雄心、有能力,想效仿当年的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对于曹魏的态度,轲比能也是时叛时降,诸葛亮北伐时,曾写信联络轲比能一起攻魏。
到公元233年,轲比能统一了漠南鲜卑各部,势力进一步做大,为了防止轲比能与诸葛亮联手攻魏,曹魏政权一直派大军防守轲比能,两年后,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杀,轲比能一死,鲜卑部落再次陷入分裂状态,对曹魏根本形不成威胁。
五、曹魏防守西北及北方边境的将领
1、梁习
公元206年,曹操夺取并州后,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并州是曹魏的边境,与匈奴、乌桓、鲜卑各部落交界,梁习是个狠人,在与鲜卑一首领育延进行互市时,一个胡人骑兵侵犯百姓,被梁习手下抓了起来,育延当时率领了五千兵,听说这事后,命令鲜卑骑兵射箭,梁习听说是胡人先侵犯百姓后,与鲜卑首领育延谈判,当场责备胡人犯法,并在大庭广众之下斩杀育延。
梁习
当时梁习手下士兵并不占优势,但是梁习就是这么牛,胆子超大,因为他的背后是强大的曹魏,鲜卑人一看首领被杀,五千鲜卑骑兵一时之间被吓破了胆子,不敢继续作战,全部退走,梁习因此而名声大振,公元217年,梁习派出鲜卑骑兵斩杀了准备反叛曹魏的乌桓王鲁昔,因功被曹操封侯,梁习任并州刺史那会,边境局势稳定。
2、田豫
田豫最早是刘备的部将,后来离开,田豫劝说刘虞部将鲜于辅投靠曹操,后来田豫被曹操任命为弋阳太守,218年,田豫辅佐曹彰远征代北乌桓无臣氐,并击败了支援乌桓的鲜卑军队,曹彰负责军事打仗,田豫就负责谋略,最终打败对方。
魏文帝时期,田豫担任护乌丸校尉,镇守北疆,面对的是很多不同部落,有同族部落,也有异族部落,田豫的谋略是挑拨胡人部落,使其混战不断,而不能联合,田豫还击退了轲比能的攻击,率领少数军队深入乌桓部落中,直接斩首了对曹魏不恭敬的乌桓王骨,其族人却不敢动。
田豫
田豫还利用鲜卑人杀死了反叛的山贼,他的策略就是利用胡人打击胡人,同时挑拨胡人之间的关系,使其不能联合,然后各个击破,田豫担任护乌丸校尉期间,名声大震,胡人不敢妄动。
3、牵招
牵招是刘备的好友,后来成为袁绍的从事,204年,袁绍去世后,牵招投靠曹操,跟随曹操参与了北征乌桓,后来被曹操任命为护乌桓校尉,与田豫一起镇守北境,曹丕时代,牵招又被任命为护鲜卑校尉,并安抚了鲜卑两个部落十余万人在边境居住游牧。
轲比能在统一鲜卑的过程中,打败了另一部落首领步度根与泄归泥,步度根与泄归泥投靠牵招,牵招率军打败了轲比能,并杀死轲比能的弟弟,牵招还在马邑城救出了被轲比能围困的田豫,与田豫一起大败轲比能。
牵招
诸葛亮北伐时,牵招挫败了轲比能与诸葛亮联合的企图,成功威慑轲比能,一时威震边境,胡人不敢再来攻打牵招,于是北境稳定,牵招与田豫一起镇守的北境胡人不敢进犯。
4、毌丘俭
毌丘俭是曹魏名将,诸葛亮去世后,曹睿任命毌丘俭为幽州刺史,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但没有成功,后来毌丘俭随司马懿一起讨伐辽东,成功消灭辽东公孙氏政权,毌丘俭因功被任命为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
辽东灭亡后,毌丘俭镇守北境,不久高句丽叛乱,毌丘俭率军讨伐,并两次攻打高句丽,魏军深入其国境千余里,打败高句丽主力军队,攻破其国都,迫使高句丽王北逃肃慎,并病死在那里,同时使得曹魏势力到达朝鲜半岛,其部将弓遵、刘茂继续南征,并成功攻战大半个朝鲜半岛,毌丘俭还在当地刻石记功,此石碑现在还在,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毌丘俭
毌丘俭的行动让曹魏声望直达朝鲜半岛,同时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临屯郡、乐浪郡、带方郡,如同当年汉武帝设置的汉四郡一样,毌丘俭这样的成就更让周边的胡人不敢与此为敌,边境因此安稳数十年。
华夏的外敌几乎全部来自西北以及北方,华夏的南方,基本上没啥外敌,蜀汉南征南中,也是一面倒的胜利,至于孙权控制区内的山越人,本来就是汉人,三国时期的中原外敌,基本上全部由曹魏政权防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3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