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当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尚未实现时,未能及时启动治疗、强化或去强化治疗,就可以称作糖尿病治疗惰性。治疗惰性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在治疗1年内未能快速实现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看完下面这个案例,大家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糖尿病治疗惰性。
糖友老胡初患糖尿病时,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血糖飙升。
医生建议他及早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是老胡既嫌麻烦又怕痛,没有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这时他才开始胰岛素强化治疗,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并发症非但没有控制反而日趋加重
体验了不同国家的风情后
再拍上一组大片,假装去了一趟欧洲01
谁是糖尿病治疗中存在临床惰性的“重灾区”?
需要注射治疗的胰岛素可能“榜上有名”。数据提示,中国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时,平均病程已>5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往往>9%,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比例可达30%和49%。除起始治疗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转化和强化治疗中也存在临床惰性。例如在胰岛素治疗不达标的患者,仅有4.7%的患者起始强化治疗。02
临床惰性的影响因素
01
患者相关。
例如否认患病、对血糖不良的影响缺乏认识、担心副作用、担心治疗费用导致沟通障碍、对医生不够信任等;02
医生相关。
例如低估患者的需求、在指导和治疗程序上遇到困难、缺乏新的治疗方案的信息和潜在获益的了解、缺乏关于个体化治疗的明确指导、对低血糖不够关注等;03
医疗保障系统相关。
例如无临床指南,无出诊计划,无团队护理方法,医师与医护人员沟通不良等。
以上一系列的因素均可能导致临床惰性,从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以与医护双方均相关的影响因素低血糖为例,一方面,真实临床实践中医患双方对低血糖关注度有待加强,医患双方在就诊时可能很少提及低血糖事件。另一方面,医患双方由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影响糖尿病管理的积极治疗。为了打破这一困局,除了针对医患双方开展教育外,血糖监测等保障手段也需要跟上。
因此,面对临床惰性这一挑战,需多方协作共同干预,治疗主体医生需严格遵循糖尿病指南推荐,对疾病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提供充足的患者教育资源和医疗保障举措。针对医生、患者和医疗保障的三大策略从三方面“齐头并进”,或许有可能打破临床惰性。
本篇文章仅作科普分享用,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