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晴雯之死留下伏笔,非常悲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05 09:42:00 来源:戏说三国

《红楼梦》一书未完,林黛玉最终抱憾而死。

那么她是怎么死的?这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探究林黛玉之死,有很多蛛丝马迹,通过这些重要信息,可以还看到林黛玉之死非常悲惨。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晴雯之死留下伏笔,非常悲惨

1.晴为黛影,晴雯之死是一种影射

晴雯作为贾宝玉房里的大丫头,在荣国府里就是林黛玉的化身。

查抄大观园之前,王夫人对她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评价。原文如下: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王夫人当场让人将晴雯喊到跟前,看到晴雯后,王夫人骂道:

“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

先是明确说晴雯长的像林黛玉,后来又骂晴雯像个“病西施”,一切直指林黛玉。

因为林黛玉一进荣国府,贾宝玉看见她,就有一句详细的描绘: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琏的小厮向尤二姐尤三姐讲起林黛玉的情况,也称她是“病西施”。

所以,晴雯就是林黛玉的影子。

晴雯生病期间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晴雯在表哥多浑虫家里,无药可吃,最终病死于土塌之上。林黛玉也是久病缠身,最终也会如晴雯一样因病而亡。

2.林黛玉为何会无药可治

林黛玉先天有疾在身,为了维持身体健康,从会吃饭的时候就开始服用人参养荣丸。

《红楼梦》第三回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林黛玉进入荣国府后,众人问起病情,林黛玉说道:

“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晴雯之死留下伏笔,非常悲惨

贾母听后,马上让药房给林黛玉配制此药。

众所周知,人参养荣丸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参。

而贾府逐渐没落后,已经没有人参可用。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记载,王熙凤抄检大观园后病倒,后来虽然可以出入行走,但仍需要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并且要服用调经养荣丸。

配药时,要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找到贾母。贾母让鸳鸯拿出一大包人参,皆有手指头粗细的,称出二两给王夫人。

但是太医看完之后,说人参过了一百多年,药效全无。王夫人无法,只好派人到外面去买。

薛宝钗知道此事后,细说人参行情。商人们为了赚钱,滥卖假人参。需要上好人参,必须托人去买。

由此推测,林黛玉在这个时候,已经吃不到人参养荣丸。

没有药物,林黛玉只能病死。

所以,她最终会如晴雯一样悲惨死去。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晴雯之死留下伏笔,非常悲惨

3.林黛玉的猜想也侧面透露她会和晴雯一样的下场

晴雯死后,贾宝玉写下了《芙蓉诔》。

林黛玉和贾宝玉谈论起其中的诗句时,曾经改过其中的内容,其中就暗指晴雯之事会在自己身上应验。原文如下:

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

贾宝玉先是赞同,后来却又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林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林黛玉所想,其实就是自己的命运所终。

4.启示

人终有一死,如何死亡无法左右。

晴雯也好,林黛玉也罢,无论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才华,在疾病面前,结局都一样。

两人之死是悲剧,值得同情。但是换成一个对立的思维来看,两人之死启示我们:身体是健康的基础,日常生活中如此,爱情婚姻中也是如此。

董卿说:“只有健康的人才有资格谈恋爱,把爱情拿来治病只会病得更重。如果还没有放下,就不要轻易开始,别伤害真心爱你的人。”

站在健康的维度来看待爱情与婚姻,董卿说的很现实。

贾母不同意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有很多原因,身体不健康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无论你是心灵手巧如晴雯,还是才华横溢如黛玉,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一定不会有一个好婚姻。

因此,身体健康才是生活幸福的基础基石。

请阅读此文的朋友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写在后面: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对《红楼梦》文本中的人和事,也就有了不断地认知。甚至对以往自己个人观点也会有颠覆性的再认识。因此,敬请各位在阅读中,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疑问精神,批判思维。短文若能引发您的思考,乃是一大幸事。若是有不妥之处,也请海涵,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权当贻笑大方了。(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贾宝玉抄家后多苦,林黛玉死前多悲?晴雯被撵后的细节都还原出来
...贾家败亡真相。整体结合,以晴为黛影来看,还原了日后林黛玉的大部分结局真相。林黛玉被王太医耽误病情,身体越来越差。王家幕后算计贾家,导致贾宝玉引火(祸)上身。林黛玉为了贾宝玉,
2024-10-08 15:27:00
林黛玉被撵出贾家,作者为何不明写?贾宝玉和丫头房中晨嬉留伏笔
第七十回最重要的两个情节是林黛玉的《桃花行》诗,史湘云的《柳絮词》所引出的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潇湘馆填词、放风筝。几个情节环环相扣,表达的核心思想就一个:散!《桃花行》虽是“行体诗
2024-09-19 19:35:00
晴雯身世之谜:落难孤女家世离奇,能补雀金裘的未必是千金小姐
...些道理。一样的女红技艺高超,一样的薄命女儿,一样为林黛玉作谶,是不是真是母女? 尽管读书人立场不同,能自圆其说便是一家之言,但实际晴雯与慧娘不可能有任何关系。首先,病补雀金
2024-09-13 20:43:00
芙蓉女儿诔无话可说,贾宝玉悼词再恳切,也不如文中两处错误重要
...贾宝玉泣血之作,更是他明祭晴雯实祭黛玉之杰作。后文林黛玉死后不会再有祭文,更不会像当初于水仙庵祭奠金钏儿那样嗟叹,也不至于像秦可卿死后“吐血”,只会大哀无声。闲言少叙,《芙蓉
2024-10-08 15:07:00
林黛玉不是病死,而是为救贾宝玉牺牲?真相就在《姽婳词》故事里
...藕败”和“桂花”伏笔的秋末死去。这几人无疑都是在为林黛玉的死于中秋作伏笔。脂砚斋批语《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也印证了林黛玉与杜丽娘一样死于中秋夜。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
2024-12-07 09:59:00
从《红楼梦》夏日看家族兴衰的伏笔
...红楼梦》第29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夏日里,娇弱的林黛玉因昨日到清虚观回家后中了暑,加上张道士提亲,心里正不痛快。宝玉撞进潇湘馆,说话造次,导致两个小冤家大闹一场。林黛玉的
2024-10-09 13:41:00
红楼梦:王爷的姬妾不惜一死,深入敌营报仇,成为林黛玉的绝唱
...率大,并不是肺结核。王夫人咬定女儿痨,主要还是针对林黛玉的病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管如何,晴雯终究是死了。虽然说死后化为灰,没能让她如愿穿着贾宝玉的衣服躺在棺材里,倒也是
2024-10-08 15:05:00
贾宝玉的房中琐事:晴雯会被妒忌毁谤,与袭人的一项工作安排有关
...有担当,不能保护和拯救晴雯,算不得“男人”。此言与林黛玉当日说贾宝玉“银样镴枪头”一样,借晴雯的遭遇影射日后黛玉的处境。二,她说“人的嘴一概听不得的”,揭开晴雯被毁谤的真相。
2024-10-08 15:14:00
薛宝琴的四盆花,不送宝钗却独送黛玉和探春,细想才发现不是好事
...黛影、袭为钗副”之说尽管不错,却并不周全。晴雯影射林黛玉,要注意“王家”之“火”间接害了晴雯之命,影射黛玉之死。袭人除了隐喻薛宝钗,她与林黛玉同一天生日,又姓花为草木人,未来
2024-09-17 15: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