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8 13:44:00 来源:戏说三国

《元世祖出猎图》是蒙元时期,对皇家狩猎情景的写实精品之杰作,不仅能让人一窥皇家狩猎的架式,更能了解蒙古狩猎文化之精髓。而在画的左下角还有"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臣刘贯道恭画"的标记,宫廷画师为皇帝作画而有明确纪年题款实属罕见。

而在《元世祖出猎图》这幅作品中,最为珍贵的是史上首见"哈剌苏力德"的实体展现。另外,描绘了蒙元时期所有狩猎的方式,除了有猎鹰、猎豹、猎犬外,还有弯弓射箭、打布鲁,以及用来惊吓鸟飞的皮鼓及手持唤鸟持鸟的白布旗,也看到了狩猎的战利品,天鹅、大雁、狐狸。这些巨细靡遗地描绘,提供了研究蒙元时期狩猎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此幅画最精彩而令人赞叹的是,将帝王出猎的诸般情景,具体而微地描绘得细腻传神。画面中所有人物全都勒马停歇,就连那只猎犬,都回头张望看那即将发生的事。因为此时远方的天际,飞来了两只鸿雁,左方的骑士,旋即转身弯弓双眼凝视猎物,气势凌人蓄势待发。画中人物之目光,包含那只猎犬,全都聚焦在这箭矢离弦的刹那,气氛凝聚的张力十足,显得无比紧张而期待。

蒙古人的狩猎,我想先从《蒙古秘史》中,描述成吉思汗的童年故事谈起吧!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铁木真(成吉思汗)小时候,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后族众离散,寡妇弱子居于斡难河畔,母亲诃额仑夫人拣些杜梨山丁,剜野蒜苗、野葱、野薤养育儿子们,在他们稍长之后,他们去斡难河钓鱼、用网捞鱼,还用无镞的箭射雀儿,来奉养母亲。就在那不久之后,铁木真他们又受到其他部族的欺压,他们就迁到不儿罕山附近住了下来,此时,他们猎杀土拨鼠和野鼠为食。

铁木真因与异母兄弟争夺猎物,而引发了蒙古历史上一场因狩猎而兄弟相残的悲剧。

铁木真,因同父异母的两兄弟——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连续抢夺了他与弟弟合撒儿的猎物,雀鸟和小鱼,于是他与合撒儿设下埋伏欲射杀他们。自知难逃一死的别克帖儿恳求他们:"……不要毁灭我的火盘,不要撇弃别勒古台!"然后铁木真、合撒儿就一前一后将别克帖儿射死而去。

此事当然令母亲诃额仑夫人愤怒而痛加责叱。铁木真也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于是向母亲承认了错误,之后就如同亲兄弟一般地对待别勒古台,作为自己的忏悔。如果当时也杀了别勒古台,蒙古历史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英雄。这就是有名的诃额仑太后训诫成吉思汗的故事,同时此事也为蒙古人留下了一项重要的草原法则,"猎物要公平的分配"。

在蒙古,狩猎的对象和方法,可分为走兽与飞禽;围猎与行猎。以飞禽为对象的多是用猎鹰捕捉,他们是骑马架鹰携猎犬出猎的,当然也有弯弓射大雕的,但这些都是属于娱乐的成分较多。若是大规模的围猎,就有如军事行动的架式了,现代社会已没有此围猎了。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据《蒙古黄金史》所载,当成吉思汗晚年思考立皇储大业时,曾派人打探4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是如何谈论"人生何事最为快乐"的。

术赤说:"我想谨谨慎慎的牧养家畜,挑选最好的地方叫安营扎寨,大家在一起宴会享乐,这是最快乐的事。"

察合台哥哥说:"在我想来,克服敌人,击溃反叛,叫有骆驼羔儿的人们给幼驼穿鼻孔。长征去把戴贵妇头冠的"美女"掳回来,是最快乐的事。"

窝阔台说:"我想使我们有洪福的汗父艰艰苦苦建立的大国,得到平安,叫百姓们手有所扶,足有所踏,使国家人民长治久安。公平的执掌国政,使年老的长辈们享安乐,叫生长中的后生们得平安。这才是最快乐的事。"

托雷说:"骑上调练好的良驹,架着训练好的猛鹰,到深泽行猎,去捉布谷鸟。骑上调练好的花斑马,架着红色的海东青,到山谷行猎,去捉花斑鸟儿,是最快乐的事。"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当成吉思汗听完之后说:

"术赤从小就喜爱家畜,所以他那么说。察合台从小就和我一同从征建立国家,所以他那么说。托雷说了不成大器的话。窝阔台的话实在好!"

最终的结果,看来成吉思汗并不欣赏么儿托雷捉布谷鸟的雅趣,而是立了三子窝阔台为皇储,而后他也继承为蒙古大可汗。

元世祖忽必烈是托雷的次子,他在10岁的时候和弟弟旭烈兀打猎竞赛,依照蒙古人的习俗,小孩子第一次出去打猎时,要在大拇指上抹黄油,借以祝愿未来的成功和致富,这次的狩猎仪式,是由祖父成吉思汗亲自主持的。尔后,成吉思汗在临终前说:"留心听少年忽必烈所说的话,他有一天要继承我,你们对他要和对我生前一般!"

成吉思汗不知道的是,他最器重的皇孙忽必烈,其实也是个酷爱畋猎之乐的人。

马可波罗曾详细描述过忽必烈的畋猎之乐:

"各人有一小笛及一头巾,以备唤鸟持鸟之用,俾君主放鸟之时,放鸟人勿须随之。盖前此所言散布各处之人,守卫周密,鸟飞之处,不用追随,鸟须救助时,此辈立能赴之也。……大汗坐木楼甚丽,四象承之。楼内布金锦,楼外覆狮皮。携最良之海东青十二头。扈从备应对者有男爵数人。其他男爵则在周围骑随,时语之曰:〞陛下,鹤过。〞大汗闻言,立开楼门视之,取其最宠之海东青放之。此鸟数捕物于大汗前,大汗在楼中卧床观之,甚乐,侍从之诸男爵亦然。故余敢言世界之人,娱乐之甚,能为之优,无有逾大汗者。"

比起老爸托雷捉布谷鸟,忽必烈显然更胜一筹,不仅卧榻之上捕猎大鹤,还征服中国建立大元,将帝国盛世推到极致。

忽必烈的猎场有多大?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尚有一事须为君等言及者,此地周围二十日程距离之内,无人敢携鹰犬行猎。在大汗所有辖地之中,有兽四种,无人敢捕。即山兔、牡鹿、牝鹿、獐鹿是也。此禁仅在阳历三月迄阳历十月之间有之。违禁者罚。"但在此禁猎期限之外,"则解其禁,个人得随意捕之。"《元世祖出猎图》中的狩猎之处,不知是否在此猎场?不得而知,待考中。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忽必烈至元17年,刘贯道画《元世祖出猎图》,描绘忽必烈带着皇后率领随从8人,在秋凉时节到旷野狩猎的情景。画中内容,描写黄沙浩瀚、朔漠无垠,远处沙丘之中骆驼商队缓缓而行。忽必烈身着红衣白裘骑黑马,与其并骑穿白衣者是皇后彻伯尔。随行侍从之中三人,可由其肤色、容貌看出是色目人,此图可证蒙元时期是国际化的大帝国。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哈剌苏力德",是君王的黑色军旗,代表忽必烈亲临在此。《元世祖出猎图》写实功力被世人公认为绝顶之作,此"哈剌苏力德"是历史上首次的实体纪录。

另外在《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1204年4月16日,洒马奶子祭了大纛旗后出征乃蛮,这大纛旗显然就是哈剌苏力德。此外,《蒙古秘史》另载:"虎儿年(1206),在斡难"河"源头,召集"大"会,立起九脚白旄纛(即查干"白色"苏力德,帝国的标志),"共"上成吉思可汗以可汗之"尊"号。"但九脚白旄纛实体形象为何,因无图像的纪录而难以确认。故本图所绘忽必烈的"哈剌苏力德"实乃弥足珍贵。

图中侍从应为猎队之首,其不仅配带弓箭,马背上也已有捕获之狐狸,他手中的白布旗,则是马可波罗所描述的布巾,"以备唤鸟持鸟之用",由其立马于忽必烈之侧,可见其在猎队中的重要性。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这位肤色黝黑的侍从,手持一根套着金属头的长杆,蒙语叫"布鲁"。在蒙古人的生活中,狩猎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蒙古人的狩猎工具,除了弓箭、套索、捕兽夹外,更有这种号称"打狼神器"的独门秘密武器"布鲁",不论远距离投掷或近距离击杀猎物,都很称手。

另有两人的手臂上,则分别架着白海青和鹰隼。白海青之尊贵,见《蒙古秘史》记载:术赤征服了"林中百姓",带着他们的"诺颜"谒见成吉思汗,呈献白海青、白骟马、黑貂皮。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猎鹰生性犀利凶猛,善于搏击天鹅、大雁,也常用于追捕沙狐、兔子、旱獭等小动物。猎鹰是驯养来打猎的好帮手,蒙古人称饲鹰者为"昔宝赤"。其中有一骑者的座后垂挂着天鹅及大雁,正是此行的战利品。

架着白海青的马上有只鼓,鼓面有猎捕天鹅的图案,两位昔宝赤的马上都有皮鼓,蒙古人以击鼓惊吓方式,使天鹅、大雁从藏匿处飞起,此时放鹰搏击。鹰体型小,是由上往下冲,用鹰爪攫住天鹅头部下压搏击墬地。当看到明代殷偕的《鹰击天鹅图》,顿时豁然了解马可波罗所言:"鸟须救助时,此辈立能赴之也。"当天鹅坠地挣扎时,昔宝赤即纵马上前刺死天鹅,并立即取出鹅脑以奖赏猎鹰。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另外,出猎图中白海青头戴红色鹰帽,甚为突显。驯鹰,须长时间用各式鹰具使其驯服,并听从号令捕捉猎物,而鹰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遮住鹰眼的鹰帽,也能展现主人美观实用的巧思。其功能是遮眼护头,可稳定情绪、蓄养体力。当拿起鹰帽时,鹰就会依指令方向疾飞捕猎。鹰帽,至今依然在蒙古猎户手中护卫着猎鹰文化。

这位骑者,像是西亚的色目人,背后蹲踞着一头猎豹,豹口以皮索套住。猎豹产于印度及西亚地区,蒙古宗王用的猎豹,主要来自征服波斯后所进献的文豹,有为宗王专门饲养猎豹的人,蒙古语称为"巴儿赤"。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马可波罗行记》中提到忽必烈热爱猎豹,时常骑马携豹出猎野鹿。另外,蒙古裔的帖木儿汗国后代,在印度建立了蒙兀儿帝国,其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开创了全盛时代,史载阿克巴皇帝也酷爱用豹狩猎,因印度是豹的产地,故其先后驯养超过千头猎豹。

"弯弓射大雕",射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飞鸟和箭的速度配合好,方可射准,不然射雕者又有什么稀奇呢!蒙古人称神射手为"默尔根",极受众人的尊敬。

远方的天际,飞来了两只鸿雁。在黄沙浩瀚的沙丘之中,骆驼商队缓缓而行,描写商贸于途民富国强的景象。

2015年出版的《蒙古文物汇编》,在蒙古国造成轰动,蒙古的传统制弓师如获至宝,终于可以将传说中的牛角弓再现风华了。

此肤色黝黑穿红衣的色目人侍从,是训管猎犬的人,蒙古语称为"诺亥赤"。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猎犬,台嘎,阉割过的短毛细犬,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灵敏锐捷速度快。据说此种细犬原产于古埃及,可见于金字塔中有细犬出猎的壁画,至于何时传到蒙古草原,待考证。

当猎犬第一次出猎之前,诺亥赤会先往狗鼻子里灌注狐狸热血直至呛到,使其厌恨这种气味,让它与狐狸成为死敌,一有机会就搏命追猎绝不放过。但这种专门猎取狐狸的猎犬,可不能带去猎兔子。因为在追猎狐狸时,一旦途中遇到兔子,猎犬就会改变方向去追兔子了。

结语

以往在阅览各类史料记载蒙元时期的狩猎情景,常有不甚理解之处,如今在与《元世祖出猎图》比对之下,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且一切了然了。此画可谓是研究蒙元时期狩猎文化,最完整、最珍贵的宝库了。

从《元世祖出猎图》看蒙古的狩猎文化

古时蒙古狩猎的方式与目的,在现今已彻底改变了,大型围猎已不存在了,而由数个人组成的行猎方式为之。更重大的变化是,已由汽车取代骑马,猎枪成为狩猎工具,而其亦已不具经济、军事、政治等目的,而以娱乐、联谊的成份居多。但是,狩猎依然是蒙古草原之精神所在,是蒙古男人的最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6:46: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因狩猎伙伴而爱狗的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蒙古族……
...标题:因狩猎伙伴而爱狗的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在广袤的北方草原和森林中,生活着几个与狗有着深厚情感纽带的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蒙古族。这些民族的人们不仅将
2025-01-04 10:49:00
八百年前的蒙古大军为何能所向披靡
元朝是蒙古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疆土得以席卷大半个亚欧大陆,曾令无数国家闻风丧胆。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认为:当时的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够占领如此辽阔的领土取得骄人的战绩,绝对不是偶然
2023-05-08 14:40:00
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中原王朝千年, 为何在清朝时期彻底终结?
...放的性格。自满清建国起,大喊满蒙一家口号分化汉族和蒙古族。实行满蒙结盟,乃是整个清代的国策,清廷根据蒙古封建主原来地位的高低和对其效忠的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亲王、郡王、贝
2023-01-07 17:00:00
介绍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第四子元睿宗拖雷
...子(幼子),也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儿子。1266年(至元三年)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在位时,被追谥为景襄皇帝,庙号睿宗。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生有4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
2023-02-10 14:31:00
...网北京8月17日电(见习记者杨景茹)非法狩猎、贩卖、运输蒙古百灵鸟雏鸟,造成2208只雏鸟死亡或脱离草原,致使草原百灵鸟种群数量减少。经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锡林郭勒分院提起民事
2023-08-17 11:24:00
女真为什么如此强大?竟能两次统一中原
...狩猎文化,后进击中原,建立“金”朝;金灭亡后,居于蒙古,明末继续进击中原,一统天下,建立“清”朝。一个平平无奇的少数民族,为何独独女真人能两次牧马中原呢?并且为什么建立的金朝
2023-01-12 21:00:00
内蒙古一居民家中来了只“大猫”,这种猫可一点都不好养
来源:极目新闻一只野生猞猁闯入内蒙古额尔古纳的一户居民家中,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困扰。由于猞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居民报警求助,并得到了民警的支持。经过多次尝试,民警成功将猞猁捕获并
2023-11-05 15:44:00
当“捺钵天团”来到篮球场……
...去纳凉避暑,“无常在,多在吐儿山”,吐儿山在现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和乌珠穆沁旗之间的的永安山附近,“黑山”则是在巴林右旗的东汗山附近。《辽史》记载:辽朝皇帝每到夏捺钵驻扎以后,先
2024-12-25 16:27:00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在中国古代蒙古族曾长期存在着一种较有特色的刑罚制度——罚畜刑,它是古代蒙古族用来化解纠纷和处罚犯罪的重要方式,主要是根据违法程度,对犯罪者处以相应数量的牲畜,
2023-09-22 06: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