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罚畜刑:古代蒙古族的特色刑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06: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在中国古代蒙古族曾长期存在着一种较有特色的刑罚制度——罚畜刑,它是古代蒙古族用来化解纠纷和处罚犯罪的重要方式,主要是根据违法程度,对犯罪者处以相应数量的牲畜,从而达到定分止争、定罪量刑之目的。

游牧民族法制思想的积淀。罚畜刑萌芽于草原游牧民族的“罚畜”习惯,成吉思汗统治时期呈雏形,北元时期逐步细化,清代发展至巅峰,后期加入了汉族刑罚内容,体现了蒙汉法文化的融合。清朝统治者通过保留罚畜刑,实现中原地区与蒙古地区“和而不同”的治理模式,保证了蒙古地区的长治久安。

蒙古高原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着诸多游牧部落和民族,这些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蒙古族的法文化。

罚畜刑最早见于古楼兰出土的木简中,木简记载了对滥砍滥伐者处以罚畜刑:“凡砍伐一棵活树者罚马一匹,伐小树者罚牛一头。”西夏国法典《贞观玉镜将》则将罚畜刑引入军事管理领域,上阵杀敌违规者处以罚马之刑。羌族的罚畜刑记载于《宋史》中,对于已经调处的纠纷,当事人又进行报复的,处以罚羊百头之刑。在吐蕃王朝所制定的各项法律制度中,其早期的“吐蕃三律”——《狩猎伤人赔偿律》《盗窃追赔律》《纵犬伤人赔偿律》中都有罚畜刑的相关记载。蒙古族在首部成文法典《大札撒》中引入罚畜刑,并在蒙古法发展的各个时期不断加以完善。

法律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蒙古法制文明经历了习惯法时期和成文法时期,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法文化形态和以“宽简”著称的法制精神,使其成为世界法律体系中游牧民族法制文明的典型代表。直至清代,罚畜刑不仅广泛适用于行政、刑事、民事和经济等处罚中,还体现在军事和宗教信仰方面。

在婚姻家庭方面,对于不遵守婚约、破坏他人婚姻、拐走未婚妇女、父母以不当方法将女儿许配给他人、丈夫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等行为均处罚一定数量的牲畜,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妇女的权益。在文化教育方面,孩童到一定的年龄,父母必须送其学习蒙古文,违反者将根据父母社会地位的高低处以相应的牲畜。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禁止破坏草场;保护野生动物;设立禁猎区,狩猎后要对幼小的、雌性的猎物放生,违者罚畜。这些均是蒙古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反映。

以“九”为基数的惩罚方式。罚畜刑,大多以“九”为基数来计算。《大札撒》记载:“丢马的人不管从谁处找到其丢失之马,罚此人一九。”这是对罚畜数量的最早记载。“一九”牲畜,也就是九头牲畜,牲畜包括牛、马、驼、羊,具体的组合方式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法典中有不同的规定。16世纪的《阿勒坦汗法典》规定:“九畜包括:马二匹,牛二头,羊五只。”而到了19世纪的《钦定理藩院则例》九畜则细化为:“马二匹、犍牛二只、乳牛二只、三岁牛二只、两岁牛一只。”除了对一般犯罪罚一九(9头)牲畜外,对于严重的犯罪则处罚二九(18头)或三九(27头),最高达到九九(81头)。据统计,一九、二九、三九出现频率最多,九九出现频率最少,这说明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同时,也在考虑刑罚执行的效率问题。

财产刑代替生命刑的价值。罚畜刑被广泛适用之前,蒙古法中较多适用生命刑和身体刑处罚罪犯,死刑的范围涉及通奸、鸡奸、故意制造谎言等几十项行为。在《蒙古秘史》中记载有“将脚筋挑了”“心肝割了”“性命断了”等残酷的人体刑罚。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大札撒》引入罚畜刑,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身体刑,内容虽比较简单模糊,但《大札撒》作为蒙古族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的开端,对后续的立法起到了指引和借鉴作用。

罚畜刑的出现,使得人的生命价值被重新认识。罚畜刑不仅可以增加受害者的收入,保存劳动力,还能弥补受害人的损失。从犯罪者本身来说,牲畜是其基本生产资料,剥夺其牲畜,不仅能起到惩罚犯罪的作用,还能发挥警示作用,让潜在的不法者考虑预期的刑罚成本,从而选择主动放弃犯罪。

此外,游牧生产生活的分散性也决定了在古代蒙古地区实行徒刑、流刑以及自由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罚畜刑作为触及牧民根本利益的惩罚方式,实际运行中效果良好。

在以畜牧经济为主的广大牧区,侵权、合同等纠纷,都可以采用罚畜的方法处理。罚畜刑是惩治经济犯罪、财产犯罪的重要手段,这类犯罪具有贪利性,对其使用罚畜刑,可以破其所图,灭其所欲。

罚畜刑采用的具体惩罚数额可以根据犯罪危害性的大小进行调整,使得司法审判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案情灵活变通,更好地做到罪刑相适应。罚畜后,牲畜的归属较为灵活,可以判给被害人,也可以选择充公,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国家和地区的财政收入。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宗教习惯法研究”(项目编号:23SKJD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从元代法律条文,看元代的刑事诉讼制度
...发展。二、时闲愤怒便引拳,招引官方在眼前众所周知,蒙古族在我国建立过一个大的封建王朝,就是元朝。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这个统一的大王朝和之前的汉族相比,在制度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各
2024-02-23 19:54:00
元朝灭亡后,明朝境内还有10几万蒙古女人,朱元璋如何处置她们?
...级,,是因为他们是在蒙古西征的时候就依附了蒙古,在蒙古族向西扩张时期,蒙古人负责行军打仗,而色目人则负责管理经济和财政。所以色目人很早就取得了蒙古人的信任,在元朝建立之后,当
2023-08-30 17:43:00
古代处理女俘虏的四种方法,其中一种非常残忍
...外族皇室颁发的针对异族子民的制度。比如元朝灭亡后,蒙古族首领便下令,汉人女子出嫁需要先得到地方蒙古官员首肯。所以在出嫁前夜,这些少女都会去拜见官员,而一旦官员看上了女子,女子
2023-01-02 14:56:00
非遗吉林 | 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节奏自由、情感细腻、曲调高亢、悠扬婉转、回味深长。它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类,长调民歌一般以蒙古语演唱,篇幅广、气息长、情感深,颤音运用细腻独特、曲调悠远
2025-09-19 11:28:00
蒙古额驸毒害大清郡主,乾隆是怎么处理的?
满蒙联姻,就是指明清时期满族和蒙古族之间,建立了世代姻亲关系。他们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一直持续了三个世纪,这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在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
2023-02-17 17:44:00
...声、以麦为词,用于表现人的情绪和情感的演唱形式。在蒙古族民歌中有很多表现马背上生活场景的歌曲,这些歌曲对蒙古族人民生活中重要场景进行了高度概括和高度提炼。(二)服饰文化元素的
2023-11-18 05:33:00
首届“蒙古马精神杯”锡林郭勒蒙古马超级联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在篝火舞蹈区,游客们伴着节奏动感的音乐,尽情地跳起蒙古族舞蹈,似火的热情驱散冬日草原的寒冷。 本次比赛历时两个月,经过嘎查、乡镇、旗县三级层层比拼,参赛选手在盟级总决赛迎来
2024-01-27 19:50:00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蒙古族村落唱响民族团结歌全媒体记者 龙炳洁走进鹤峰县中营镇三家台蒙古族村,烈日下,家家院坝晾晒着金灿灿的中药材黄柏树皮;山坡上,村民干劲十足地剥取黄柏树皮。“今
2023-08-12 10:04:00
新疆博湖:指尖开出“非遗花”
...花,探寻非遗瑰宝。6月10日,在博湖县天湖湾广场,身着蒙古族服饰的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颇为引人关注,1000余件蒙古族刺绣作品展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往来游人驻足观看。花卉
2023-06-10 20: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