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每到夏天,人与蚊子之间可谓暗潮汹涌。燥热的气候助长了蚊子的威风,它们从土壤、草丛、水边成群地集结,调动优秀的潜伏技术和巧妙的逃逸策略,在与人的生死较量中,勇于冲锋陷阵,以自然界赋予的本能与恒温动物智慧交战,在漫长的夏日,这些渺小的昆虫勾画出人类世界痛痒难耐的记忆。
记得有天晚上,照例刷朋友圈,突遇“又到了喂蚊子的季节”,不由会心一笑,再看孩子脸蛋两个红肿的鼓包,抹了两天药还未完全消除。“三点一线”的生活和反常的气候使我一度迟钝,竟未预备任何防蚊用品,直到孩子惨遭叮咬,才意识到已处于蚊虫围困、水深火热的狼狈处境。
儿时,每逢盛夏,奶奶总会手持一把杏木手柄的小镰刀,月牙状刀头泛着铁制品的银白光泽,在田间地头俯身收割白蒿(一种西北农村极为常见的植物,又称白艾,可入药)。春天农闲时,田间地头畔,隐隐浮动老人和妇女们矫健的身影,他们手握刀具、挎着竹篮在野外采挖从地底下冒出的一簇簇白蒿嫩芽,细小的绿色叶面长满一层密实的白色茸毛,叶片紧凑地结成茂密的一团,无畏对抗着初春的干旱。采来的白蒿头晾晒干燥后,送到药材收购点,每斤只卖得几毛钱。
进入夏天,白蒿猛烈抽芽,长得枝干茂盛,在土壤肥沃的地方,这些植物可以长到两三米,大有遮天蔽日之势,偶有顽童藏在白蒿株下躲猫猫,听闻伙伴脚步声,在白蒿丛捂嘴窃笑,待呼唤声渐次远去,又禁不住愤怒地跳脚,埋怨同伴的粗枝大叶,心里深受冷落,殊不知白蒿那茂盛阴凉的气场,早已将孩童探究的好奇一扫千里。对于农民,简素的白蒿大有用处,在蚊虫肆虐的夏天,农民们将割下的白蒿搓成白蒿绳,挂在烈日下晾晒几日,待完全干透,闲庭信步的空隙,逮一条置备齐当的蒿草绳,打火机的脆响声里鲜活的火苗燃起,一股浓烈的青蒿味随即在屋内蔓延,伴着阵阵浓烟,睡眠前的仪式才算完结。向奶奶讨要“白蒿绳”,也因此成了我幼时的一项功课,转出门后,思忖再三总会摸索出讨人喜的问句,白蒿碎屑一路飞扬,懵懂的手指握着这粗糙简陋的物什,便知今晚又会有一夜畅眠。
在每一个离家的夜晚,蜷缩在别人家气味新鲜的被窝里,如遇主人拿出自家的白蒿绳,温馨的气氛使我不由铭记,仿佛受了深情的款待,虽然鼻腔、喉咙得忍受烟熏火燎的煎熬,却依旧在睡梦中贪婪地搜寻、饱尝残存的青蒿味,那来自自然的抚慰,总能舒缓疲累的躯体。在端午节,西北人惯常将几株白蒿立于门庭,这是当地广为流传的祭祀祈福风俗。几日过去,门前的蒿草虽已干枯,却在木质门框留下依偎的姿态,在时间的推移中,与祈愿人虔敬真诚的心意一道融入树木温暖的年轮里。
对于白蒿能否驱蚊,我始终有所怀疑,而在白蒿点燃的每一个夜晚,屋内总能维持安稳香甜的睡眠。
“点起白蒿,蚊子嘴巴都肿了。”奶奶说。这毫无科学依据的解释,令我分外震惊,那令人深恶痛绝的蚊子,原有着跟人同一称谓的器官——嘴巴。奈何嘤嘤嗡嗡的蚊蝇,人们只有一种灭之而后快的心情,当阵阵聒噪的声音在耳畔消失后,想起奶奶的话,来自肉体的放松竟令我内心升腾起难以言喻的欢喜。
在市场转了一大圈,琳琅满目的蚊香液和花露水让人甚是迷茫,忽而无比怀念那一簇簇喜人的白蒿,顽强对峙着烈日的炙烤,通体散发持久的清香,在它们身后,夏天的蚊蝇远远地避开。这是生在乡野很少被人在意的平常野草,因其触手可及,农人便随用随取,与黄土高原上的野草们一道,构成自然界最寻常的景观。
□时龙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9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