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黄俊生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奇特的时期,这个时期,文化大放异彩,经济南盛北衰,社会处于大分裂、大动荡之中。300多年间,西晋虽然统一了南北,但昙花一现,大好局面迅速被政权内部八股势力搅得四分五裂,这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乱”,有司马家这八个亲戚搅局,直接导致羌、氐、羯、鲜卑、匈奴“五胡乱华”,中国进入刀光剑影的黑暗时代,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民众生命如同蝼蚁一样轻贱。西晋统一之初,全国有3500万人口,经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东晋北伐、淝水之战、朋党之乱后,人口急遽减少,只剩下1740万左右,不到原先的一半。
战争是人类迁徙的加速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潮就出现在刀光剑影中,南北方人口进入大融合时期,这种融合,主要是人口稠密的北方人口,向相对稀少的南方转移。
晋武帝平吴统一中国后,向外流失的淮夷之民开始大批回迁。中原地区战乱频繁,连年自然灾害,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现象,于是,饱受战乱天灾之苦的难民,大量逃离黄河流域,涌向长江流域,涌向社会经济相对繁荣的江南。史载,山东兖州南迁的近百万“流人”中,约有半数移居江淮,许多氏族整体迁入。曾定居于河南、皖北一带的江西客家人,为原住民所不容,也被迫南迁,其中一支进入江淮之地。络绎不绝的北人南迁,使劳动力匮乏的江淮人口迅猛增加,长江以北淮河以东地区第一次出现人丁兴旺的气象,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的格局得到根本性扭转。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隋炀帝疏浚大运河的事。隋炀帝在位14年,以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形象留存于史。客观上讲,隋炀帝算是位有文韬武略之才、文治武功成就的君王,只是亡国之君,多有毁誉,自古以来历史就是这么写的。隋炀帝颇有诗才,《隋书》评价他“并存雅体,归于典制”,承袭梁陈诗风,他那首《春江花月夜》对张若虚有很大启示,或者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构思,就受隋炀帝启发。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炀帝在位期间,至少做成了一件大事,即贯通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邗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隋炀帝贯通南北运河,不局限于军事目的,更有经济与政治的考虑。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很长时间里是在黄河流域,到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战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隋朝先后定都长安和洛阳,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这样的政权格局,极其需要一条快速通道,来打通南北交流,南可弹压门阀世族的蠢蠢欲动,北可调运东征西战的粮食物资,这些物资包括江南的粮食、江淮的盐。大运河的开挖,客观上造成盐业生产日益兴旺,扬州成为盐业漕运枢纽,围绕盐业生产形成产业链,商业经济空前繁华,而沿江沿海的滩涂不断淤长,对四方民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不断有人来此安居。
北宋范仲淹在天禧年间担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西溪现属盐城东台市,盐仓监官级正八品,相当于担任京畿周边县令的县处级干部,北宋时期在这个岗位上走出三位宰相,分别是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可以说,西溪是北宋的“宰相摇篮”。范仲淹曾有《至西溪感赋》诗云:
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参知两宰相,曾向此间来。
吕夷简与晏殊在西溪盐仓监任上的政绩少有记载,范仲淹却因率众修建捍海堰而名留青史。
范仲淹就任西溪盐仓监时已年过而立,他的职责是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西溪处于黄海之滨,唐代李承实曾在此修筑过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盐耕生产受到严重威胁。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有人说范仲淹这是越职行事,一条裤子三条管——多了一管。范仲淹道:“我乃盐监,百姓逃荒去了,何以收盐?筑堰挡潮,正是我分内之事!”张纶深明大义,奏请朝廷批准,转任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后来,范仲淹母亲病逝,辞官守孝,尾期工程由张纶主持完成。时人虽为张纶立了生祠,但后人将唐代淮南节度判官黜陟使李承实,以及宋代泰州知事王文佑、西溪盐仓监范仲淹主持修建的捍海堰,包括明清续修的由阜宁至吕四的海堤,统称为“范公堤”。清代乾隆年间,海安西场仲鹤庆诗赞范仲淹,当能表达后人敬仰、缅怀之情:
茫茫潮汐中,矶矶沙堤起。
智勇敌洪涛,胼胝生赤子。
西塍发稻花,东火煎海水。
海水有时枯,公恩何日已。
时至今日,范公堤防潮挡浪的作用不复存在,但千余年来,它像一条蜿蜒起伏五百多里的巨龙,俯卧在海边,形成一道屏障,镇守身后万顷良田与盐场,使乡民盐民由流离失所转为安居乐业,范公堤厥功至伟。事实上,范公堤修筑后,各盐场之间开凿了串场河,方便了盐业运输和农业灌排,制盐方式从“煮海为盐”到“刺土成盐”再到“晒灰采卤”,技术的革新,使盐业生产不断发展。由于广泛使用了中原移民带来的曲辕犁、弯月镰等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南宋《舆地纪胜》描述“民居以鱼盐自给,不为盗贼”,“讼庭多虚,囹圄空隙,殆有古之淳风”。如此稳定繁荣的局面,产生一种虹吸现象,吸附外来移民,同时,本地人口繁衍能力苏醒,出生成活率上升,推动淮南人口增长。重要的是,过去移民至此,多因战争与灾荒,这回不同了,他们是慕名而来,是被那些盐灶和荒地招引而来,江海平原第一次摆脱了凄风苦雨的形象。
这中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一次重大事件,即“靖康之乱”,因是北宋朝廷昏聩而导致的奇耻大辱,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乱中,北宋两位皇帝徽宗与钦宗被北人掳掠,同时被掳走的还有1800名皇亲国戚、朝廷重臣、能工巧匠等精英人才,至此,北宋灭亡。“泥马渡江”脱困后的九皇子康王赵构继位,定都南京,后觉得南京离北方太近,改为建都杭州,南宋开埠。南宋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赵构巡狩扬州,金兵南下,杀进扬州,高宗弃城仓皇逃往镇江,金兵将扬州城内的女子、玉帛一抢而空,未及逃出的5000多名宫女和官员女眷也全被掳掠北去,金兵抢掠半个月退出扬州时,纵火焚城,城中所有建筑全被烧毁,史称“扬州屠城”,这与后世清兵“扬州屠城”如出一辙。几十年后,词人姜夔经过扬州时自度《扬州慢》一曲,以释黍离之悲。
《南通传》连载 第三章:五方杂处 华夏移民史缩影(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