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06:41:00 来源:戏说三国

北宋的范仲淹,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一生治学笃行,救荒尽瘁,最终获得了“文正”的谥号。范仲淹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臣子该以怎样的情操,做怎样的事。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告诉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一、家贫好学

范仲淹生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父亲早逝,他随母亲改嫁到一户姓朱的家庭,也改名为朱说。养父朱文翰是北宋一个低级官吏,为了谋生常常搬家迁移。

小范仲淹从小就阅历广阔,见多识广。他结交了许多高人,其中不乏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隐士。但是范仲淹的志向非同一般,他没有被这些隐士的出世思想影响,而是立志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在朝堂上辅佐君王,为百姓造福。

20岁那年,范仲淹开始了漫长的科举生涯。为了备考,他选择在山东醴泉寺旁的一座山洞里读书。这座洞穴又深又阴,夏天闷热,冬天又冷湿。常人哪能忍受其中的艰难?但是范仲淹没有一句怨言,只是埋头苦读。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由于家境贫寒,范仲淹每天只能吃一锅淡粥。他把粥分成四份,前后各吃两份,以度日。如此艰苦的生活,他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

后来,范仲淹到河南一所书院读书。院中的同窗见他节衣缩食,不忍他天天仅吃粥,便送上美味佳肴想帮助他。哪知范仲淹不仅丝毫不动心,反而将送来的饭菜原封不动放在一旁,任其发霉变坏。

同学们纷纷表示不解。范仲淹说:“我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的生活,如果一旦尝到美食,就很难再回到从前。所以还是谢绝你们的好意吧。我也不希望因为口腹之欲,耽误掉读书的时间。”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在书院的日子里,范仲淹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学习上。即使宋真宗亲自来书院巡视,他也丝毫不为所动,依旧一心一意地钻研典籍。

同窗生们都为他的坚持所折服:“以这样的毅力和决心,考中进士指日可待啊!”

果不其然,在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如愿通过科举,成为进士,得以面见皇上。同学们欣喜地拥上前来祝贺他。范仲淹却很平静:“我之前就说过,总有一天能够朝见圣上。今日这一愿实现,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二、直言敢谏

登第后,范仲淹先后担任过地方上的许多官职。无论到哪里,他都能够贴近百姓,视民如子,着手解决当地的各种问题。

天禧五年,范仲淹被任命为泰州西溪盐仓监。当时泰州附近的海堤已经年久失修,每逢风雨海水便会泛滥,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损失。

范仲淹看在眼里,十分心疼百姓的遭遇。他冒着被责罚的风险,上书泰州知州张纶,请求立即组织群众修缮海堤。张纶知州看过范仲淹的奏章后,深以为然,立即批准了他的请求。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在范仲淹的组织下,泰州百姓自发前来修葺海堤。最终海堤修好了一段,百姓亲切地称它为“范公堤”,感激范仲淹的恩德。

明道二年,范仲淹已经进京任职。这一年,京东、江淮等地发生了十年难遇的大旱灾。歉收导致粮食奇贵,百姓生活艰难。然而,新登基的宋仁宗忙于政务,对灾情没有过多关注。

范仲淹看不下去,决定上书谏言。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他大胆问道:“陛下如果一日斋戒,不食宫中美味,该作何感想?”

宋仁宗被他的问题惊醒,意识到自己碌碌于政事,而疏于百姓疾苦。当即任命范仲淹前往灾区赈济灾民。在范仲淹的组织下,这次旱灾终于得到了舒缓。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三、爱民如子

这样一个直言敢谏、执政为民的官员,本应顺风顺水。但是,范仲淹也曾多次因得罪权贵而遭到贬谪。

庆历新政失败后,他先后被贬谪到邠州、邓州任知州。然而无论到哪里,范仲淹都能贴近百姓,为百姓的疾苦出力。

当知州期间,他组织民众疏通河道,建造水利工程,还创建书院传播知识。许多曾经被饥荒、水灾困扰的地方,在范仲淹的治理下焕然一新,百姓都非常感激他。

每逢范仲淹被朝廷征召,当地百姓都苦苦挽留,甚至跪地哭泣,表达他们对这位忠心爱民的知州的不舍之情。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四、智救荒民

皇祐元年,范仲淹被任命为杭州知州。然而刚到杭州,他就遇到了一场大旱灾,杭州一片歉收,灾民处处绝声。

范仲淹看到灾民们披头散发,衣不蔽体,心中十分伤感。他立即着手采取各种措施救济百姓——兴建水利工程创造就业机会,发放过桥米维持百姓的生计,同时从长计议,大力发展杭州的丝绸等产业。

在范仲淹的努力下,杭州的救灾工作初见成效。百姓们也感激地说:“知州父母官,真是个为民造福的好官啊。”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然而好景不长,米价开始暴涨,严重脱离百姓的承受能力。一斗好米竟然卖到一百多文,而一般人一天的收入也就几文钱。这样的天价让许多穷苦百姓无力承担。

米贩子们则不断哄抬价格,想在灾难中。百姓们群情激奋,都希望范仲淹知州能出面制止哄抬米价的行为,压下米价。

出人意料的是,范仲淹不但没有制止米贩子们,反而继续放任他们涨价。几日下来,米价竟涨到一斗一百五十文,比往日上涨了五成之多!

“知州不是人民的知州吗,怎么反而助纣为虐,放任商贾牟利呢?”百姓们的不解之声此起彼伏。

原来,这正是范仲淹的计策。米价越贵,越能吸引外地商人运粮来杭州赚钱。果然,高昂的米价引来了外地的粮食商,他们推着满载粮食的船只源源不断开往杭州。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可一旦运到杭州,米商们就发现买主寥寥无几。运来的大批粮食无处销售,每日的存储和保管费用都在烧钱。粮食久放也会变质腐烂,无法卖好价钱。

外地米商们坐拥大量积压的粮食,急欲脱手。他们只能低价甩卖手上的老米。范仲淹立即命官府大量收购这些廉价米,再平价发放给百姓。

这样,用少量资金,就为百姓解决了燃眉之急。杭州百姓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范知州是在玩弄“反哺”之计,真是聪明绝顶!

“好一个以民为本,舍己从人的知州!”百姓们又开始赞叹范仲淹的良苦用心。从此,范仲淹的声名远扬,被视为宋代难得的好官。

范仲淹的爱民如子,被贬谪却依旧为民造福

结语

范仲淹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人世间的至善至美。

勤政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成就了“文正”的千古风范。

范仲淹勉励后人要学会怀天下之忧而忧,行天下之乐而乐。小善可以聚沙成塔,大爱可以润物无声。也许普通人无法像范仲淹那样官居高位,改革朝政,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爱心点亮他人的生命。

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传递善的力量,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也许正如范仲淹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世界充满希望,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续写美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范仲淹:直言劝谏,为民请命的官员典范
...视天下为己任,不计得失为民排忧解难的官员。而北宋的范仲淹,就是这种官员中的翘楚。官小胆不小,敢把太后架在火上烤1049年冬,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饥荒席卷了杭州。稻米、小麦歉收,粮
2024-01-23 21:21:00
范仲淹:北宋的坚守与变革
...不阿;面对苍生的疾苦,总有人甘为民旗,舍生忘死。这就是范仲淹,一位北宋官场中率真坚守的正人君子。他以巍峨的志向和无私的情怀,一次次化解国家民生的危机。尤其是在杭州遇到千年一遇
2023-11-10 09:03:00
为何范仲淹要写《岳阳楼记》
说起范仲淹,人们只知道他写的《岳阳楼记》。无数高中生在背诵此篇文章时,都不禁愤慨:为何范仲淹要写这样一篇文章?真是累死人了。如今,没有了学业压力,再读《岳阳楼记》,却能慢慢品味出
2023-07-05 20:43:00
书生给大宋安定边疆,让西夏俯首称臣
...仁宗寝食难安。这时候,他想到了一个敢于直柬的文臣:范仲淹。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年少的范仲淹读书非常刻苦,有时候读书读到困倦,就用冷水洗脸让自己
2023-07-03 14:48:00
北宋奇懒的诗人是谁,一生只写一首诗
...有机会从同事们口中得知,原来杭州新任知州是一位名叫范仲淹的大人物,不仅品行高洁,对下属也极为关怀。这位知州大人有一双慧眼,总能发现人才,将属下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使许多官员得
2024-02-28 13:04:00
王安石的变法是错误的吗?为何最后会失败
...宗晚年时期,积贫积弱的状态已经非常影响国家运行了。范仲淹提出了改革的方案,由于正处庆历年间,也叫做庆历新政。范仲淹的新政条理非常的明晰,如果被执行下去,说不定能挽救宋朝的这种
2024-05-17 15:05:00
范仲淹:出身贫寒的儒生,一心革除弊政的朝廷重臣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邻州(今陕西彬县),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任徐州军事长官秘书的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
2024-02-19 12:37:00
《醉翁亭记》背后,欧阳修其实是宋代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星
...夫后是可以改嫁的。而且,很多女性都会选择改嫁,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就改嫁了。而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把孩子带大。 欧阳修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识
2023-09-22 10:42:00
北宋宰相、政治家范纯仁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7月24日~1101年2月1日),字尧夫。苏州吴县人,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北宋时期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范纯
2023-05-31 14: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