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灭亡前发生了两件怪事,至今还让人匪夷所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16:56:00 来源:戏说三国

从秦王扫六合开创中央集权制,到1912年清帝退位,雄韬伟略者劈开旧世开创的新王朝,在传承几代人之后走向覆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中,总离不开盛衰兴亡的周期规律,然而明朝却发生了十分诡异的事情,打破了这个规律。

形形色色的末代君王中,当属明代的崇祯皇帝最为特别,与众多沉溺于“后庭花”中自取灭亡的亡国之君们不同,崇祯皇帝算是一个清正廉洁、忧国忧民的明君。可为何他励精图治17年,却还是阻挡不住亡国的结果?

明朝灭亡前发生了两件怪事,至今还让人匪夷所思

之所以说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明君,是因为从后世流传的资料来看,一众史学家都认为他克己复礼、勤于朝政,并没有什么直接性的错误。但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朝局里,内忧外患同在,明朝之所以灭亡,其实都源于崇祯帝的一念之间。

明朝末年的那个新年,崇祯帝忧郁难解,因为李自成刚在西安宣布成立大顺朝。面对来势汹汹的起义军,崇祯帝心中有一个最佳方案,那就是迁都南京。要知道明朝一开始就定都在南京,只是朱棣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实际上南京的皇宫依旧保留着一套形制,以防北方出现战乱。

可崇祯帝想是这么想,却不敢跟大臣们商讨此事。从北京迁都南京,虽然能躲避入侵,但也相当于放弃了大半的江山给李自成。崇祯帝自认为明君,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个懦弱昏君的名声,他希望引导朝臣们自己主张南迁,最好是能联合上书要求南迁,到时候他就顺水推舟地应下此事。

可崇祯帝期望的局面却始终没有出现,而李自成一众则越逼越近。从这里不难看出崇祯帝此人的一个致命缺点,固执多疑,不愿相信朝臣。其实刚上任时,他是一个极其理想主义的人,明朝末期贪污腐败现象疯涨,崇祯帝没有去找根本原因,反而是期望用说教的方法让朝臣自省。

明朝灭亡前发生了两件怪事,至今还让人匪夷所思

但祸根出在政治架构上,又岂能靠说教解决?明朝刚建立时,朱元璋制定了许多中央集权措施,废丞相、设六部、严惩官员贪腐等,这些措施一直沿用到了末年。监察机构的官员们又叫言官,言官专门负责考察其他官员的品行,一旦有行贿现象,都难逃言官法眼。

但到了明朝末年,言官内部也出现了腐败现象,监察御史们借着职位之便行敲诈勒索之事,甚至出现了“官职买卖”的交易,却无人管制。久而久之,朝中的风气可想而知。而崇祯帝却没能发现这一漏洞,只是用道理和群臣纲常教育群臣。

这不仅没有解决腐败问题,反而让崇祯帝沦为群臣眼中的“迂腐之人”,而崇祯帝眼见说教不成,也日渐认为这些官员已经无药可救了。一来二去地,君臣之间全无信任感可言。

久而久之,崇祯帝对官员的信任越来越弱,最甚的时候,他在一年之内更换了50位内阁学士,朝中上下人心惶惶。官僚机构如此频繁的变动,又如何能够保证丝滑运行?

明朝灭亡前发生了两件怪事,至今还让人匪夷所思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直逼大同城,要求崇祯帝主动投降让位。此时的崇祯帝若是应了,那他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他再一次卡在了自己的脸面上。

主动投降,这多伤脸面,崇祯帝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而李自成那边则是直接等不及了一举攻进内城。眼见大势已去,崇祯帝命人将皇子藏匿于民间,自己则带着皇后及一众妃嫔自尽,明朝正式宣告灭亡。

至此,不难看出崇祯帝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之人,他勤勉有加、忧心国事,继任之后提倡节俭朝政,克制着自己不要步入昏君后尘,从态度上可以说是明君标配。但他的性格却注定了他无法做到治国有方,他执拗多疑、刚愎自用,在紧要关头又显得优柔寡断,缺乏帝王之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励精图治的明君崇祯,为什么他没能逃过亡国之君的命运
...定的!说句实话,明朝后期朝堂之上的大臣的确很没品,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对百官进行追脏助饷进行拷打和掳掠,据说索取白银多达七千多万,尽管对数据存在疑问,但是总体而言,官员贪污,党
2024-04-26 11:28:00
崇祯自缢后,他的尸体去了哪里
...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对于明朝时期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谁能想到,这是一支农民组成的起义军,队居然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李自成
2024-06-24 21:45:00
亡国之君崇祯,为何会赢得好名声?
...境日益严峻的局势。错失南迁良机埋葬翻盘希望 1643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大明王朝似乎已不可避免要步入覆灭的命运。千钧一发之际,大学士李明睿献策南迁,建都南京
2024-02-26 08:51:00
若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有可能成为明君吗
...数人所认可的好皇帝,这点就连他的敌人也未否认过。如李自成就曾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崇祯做皇帝并不是很糟糕,即便他被群臣孤立,在臣子个个都
2024-06-09 15:57:00
明朝末期的政治危机:崇祯与李自成的生死较量
...解的怪事,涉及到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和农民军首领李自成。这两位生死之敌竟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成为那段历史中的谜团。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身临朝政危机,国
2023-11-27 08:44:00
崇祯皇帝之死:明朝的没落与个人悲剧
...朝早已经内忧外患了,不管是内部的阉党与东林党斗争,李自成等人的农民起义,还是外部的努尔哈赤等人虎视眈眈,都足以让大明朝覆灭,可惜偏偏当时所有事情凑在了一起,想要力挽狂澜改变整
2023-10-13 22:05:00
明朝1200名文官投降李自成,不知崇祯有何感想?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骑马从中间的白玉桥上走过去,在桥边对众将说:“我只要能射中承天门牌匾的‘天’字就能得天下。”众将说:“闯王膂力过人,是有名的神箭手!”在众将赞许与期待声中李自
2022-12-24 16:55:00
崇祯皇帝的执政之路:争议与肯定并存
...的信任,终结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本以为势如破竹的李自成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却不想李自成在进城后缺乏战略眼光,放任手下败坏纲纪失去民心,不久清军进逼后不得不退出北京,不
2023-11-11 05:49:00
此文官杀得李自成只剩18个人,他不死明不亡
...起了。这其中有那么几支起义军比较英勇:闯王高迎祥(李自成是他外甥)和张献忠的军队。打得明军有点狼狈。在这样的情况下,1636年,孙传庭毛遂自荐要去陕西剿灭义军。崇祯一看,还有
2023-07-24 16: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