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29 23:43:00 来源:中国吉林网

50岁前的张大千,其画作尚处仿古阶段。他的仿古,绝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在学习古人超妙的画技的同时,观察生活,通会物理,临仿与写生结合,用古法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山川气概、香草风流……在仿古中绽放自我的心灵之花。所以他笔下的风物鲜活生动,充满着活泼泼的生命情调和宇宙意识。大千还重读书养性,石涛的“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深入其骨髓,致使他的画脱尽尘俗,高雅清芬,远离人间烟火气。吉林省博物院所藏张大千绘画作品多为1923年至1948年这一时段,即充分体现上述特征。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照殿红图》

先说花鸟画。省博所藏,以梅花、荷花为多。大千画梅,多以简笔。老干枯枝,旁斜而生,幽花几点,玲珑绽放。那枝干的枯劲苍虬与花的灵秀明润形成鲜明对比,庶可用“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形容。《梅花小寿三千年》《梅竹图》《梅蝶图》皆为代表;“人品谁如花浩荡,文心可比藕玲珑。”(张大千《题白荷》)画荷乃大千本色,他是画史上有数的画荷大家。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荷花蜻蜓图》

他画荷不论是水墨还是设色,皆是大笔泼洒出淋漓的荷叶,篆笔写出圆浑的荷干,细笔勾出婀娜的花瓣,大处豪放纵横,细处刻画入微。尤能致广大而尽精微,这种作风似乎贯穿大千的各种绘画当中。他画荷花设色力求淡雅,不同于齐白石的墨叶红花,鲜亮明艳。所作大多清新洁雅,淡宕可喜。《荷花蜻蜓图》题云:“朱阑过雨黄月生,绡衣初试五铢轻。稍怜翠珮红妆句,不称江妃出浴情。”颇彰其清雅之旨。《荷花鹡鸰图》,一片翠绿的荷塘中初绽两三朵淡冶的芙蓉,一只鹡鸰栖息于荷干之上,荷塘水草丛生。静谧的自然,永恒的生命,从容出于缣楮之间。取八大的叶,用石涛的花,是八大的气,是石涛的韵,又都化成大千的血肉。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东坡居士笠屐图》

再说人物画。省博所藏高士题材中,大千的苏东坡画得尤为突出:《东坡居士笠屐图》绘苏东坡策杖孤征,其人广颊丰颐,长髯飘散,斗笠屐履,衣带当风,神致淋然,翩翩欲仙。使人缅怀东坡居士“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倜傥风流。笔法飞舞而沉着,设色温润而淡雅,真可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轼诗句);《东坡居士吟望图》和《坡公偃松图》则绘东坡扶杖侧立,悠然捻须,戴峨冠,着红披风。一置松侧,一置松下,设色浓艳照眼,线条细劲清圆,深得老莲(陈洪绶)笔意,亦显见敦煌画风影响。前者周围布满一时名士题咏,有俞陛云、溥儒、陈曾寿、邵章、张伯英、郭则沄。溥心畬题云:“蛰龙兴谤谪黄州,吟望应怀社稷忧。遗像至今珍片纸,雪堂余韵自千秋。”允称其中冠冕。后者长题东坡赞引。文采风流,跃然纸上,寄托作者对古贤宁静豁达、潇洒流落的生活态度的向往。汪毅以诗赞大千笔下的高士图:“建安风骨慷慨多,竹林七贤意开河。更有东坡神永驻,情唱高山流水歌。”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坡公偃松图》

仕女图亦为大千拿手好戏,但省博仅藏三四幅,其中尤以《白描仕女图》和《薛涛制笺图》为代表。《白描仕女图》独标淡逸,犹有唐寅风致,又含“吴带当风”之妙。人物神情雍容自然,体态婷婷玉立,摇曳多姿。作者那细密工致的线描,已臻“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境。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白描仕女图》

《薛涛制笺图》多以敦煌法出之,服饰艳丽而绘以敦煌藻井、梁柱图案,衣纹细劲流畅。手部白皙温润用敦煌式样,脸用“三白法”,面颊丰满而体态丰腴,雍容华贵,深得唐人三昧。佛像仅藏两纸:一为罗复堪造像一区,简笔传神;一写观音菩萨,细腻灵秀。诚如古人所说“能者固无不能”也。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薛涛制笺图》

省博所藏其人物画尚多,其中《二叟赏梅图》仿陈老莲(陈洪绶);《拟老莲归去来图》,以敦煌法证悟陈洪绶画人物之出处;《煮茶图》仿明人仇英;《秋林觅句图》仿元人盛懋;《仿宋人得句图》《仿宋人鉴古图》深得宋人法乳;《赠刀图》法敦煌壁画,超入唐人格调。莫不“法先人而为我用,师造化以抒己情。”(张伯驹语)

最后说山水画。大千先生的绘画以山水成就最高,可惜他1949年以后一直漂泊海外,代表他绘画高峰的泼彩山水,国内鲜有收藏。但是如果没有早年在国内的仿古传神与名山大川的游历写生,便没有大千海外泼墨、泼彩的创成。大千先生的绘画始终是纯粹的中国气派,先生始终坚持绘画没有中西方畛域的分别。他说:“在我的想象中,作画根本无中西之分,初学时如此,到最后达到最高境界也是如此。”(张大千《画说》)

早岁西风东渐,美术界革命,大千先生不为所动,近乎保守地顽强向传统讨生活;晚岁寓居海外,更无时无刻地卧游故国山川,就连画异国山水,也是中国的意境和中国的风度。就像他深信敦煌壁画是中国人自己的艺术,并亲赴印度阿旃陀石窟临摹印度壁画终得证悟一样。他泼彩直接的源泉是中国的泼墨,即使受西方抽象艺术思潮的影响,亦是外因。因为中国自古就不乏“酒神式”的艺术,“颠张醉素”的狂草,米家父子的泼墨云山,哪个不宣泄着浪漫奔放的艺术精神?大千先生的创新不就是这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化育而生的吗?它是功力积累至极逸出的一种不可模拟的天才的发抒。正如大千所说:“抽象是从具象中抽离而出,若是没有纯熟优美的具象基础,就一跃而为抽象,不过是欺人之谈罢了。”由此可见,大千先生50岁之前矢志“纯熟优美的具象”的铸炼,及其在内地的作品遗存,是何等重要和可贵。

大千30年代的山水画,以学石涛为主,兼及梅清、石谿,程邃,朱耷。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石涛精神,三上黄山,仰观俯察,体认证悟,“素志与白云同悠,高情与青松共爽。”(萧子良)让传统笔法在真景中生辉,果使自己如石涛再生。省博所藏作于30年代的多幅山水如《山中行舟图》《新安江秋色图》《严陵秋色图》《赵师侠词义图》《舟中看山图》《秋林渔隐图》《昆明湖小景图》等等,即以石涛清朗含蓄的细笔写出,体格明秀,濡染雅致,穷形尽相,曲尽物理,营造出一幅幅情调宁静、雄秀温文的山水图。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昆明湖小景图》

《峰暗泉鸣图》,重峦叠嶂,飞瀑洒洛,石径牢确,幽居依约。他以清劲细秀的线系勾勒山石,极少皴擦,点苔也不多,用墨清谈,敷以淡谈的赭石。秀逸闲静而不失沉郁豪雄。《严陵秋色图》,江静潮平,群山绵延,严陵兀立,两帆翩然其下,近处水草丰美,远处帆影依稀。石涛那种重视生活,体察物理,极尽物态的绘画作风,尽处大千笔下。《舟中看山图》题字皆作石涛体。题云:“狂名久说张三影,海内蜚传两石涛。不信麻姑能变换,却疑狡猾到吾曹。”这不分明是“今之石涛”吗?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舟中看山图》

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大千山水画渐离石涛而上追宋元,五代、宋之董源、巨然、范宽、李成,元之倪瓒、赵孟頫、黄公望、王蒙等,一一融入笔底。北宋山水雄伟宏阔的意趣,在大千自创的画境中自然流出。所作于秀逸灵动之中增以浑厚沉稳,造境幽深转折,手法丰富多变,风为之一变,逐渐出现较多的自家面目。

1938年所绘的《圆明园故址图》即明显融入宋人风格,重山复水,气象宏阔,复笔重墨,浑厚苍茫。诚如其题款中所说:“连风断堑,坡陀起伏,淡烟春霭,似续不续,便如一幅宋人平远也。”他于故乡山川怀有刻骨铭心的情结。峨眉毓秀,青城深幽,反复出现在他的笔下。家山哺育了他,他用美丽的画笔为家山传神增辉,回报家山。《青城后山写望图》《峨眉一角图》《灌县一角图》《望坡岩图》是这一时期家山主题的代表作。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峨眉一角图》

冈峦连绵,曲折高远,点染松楸,升腾浮云,可谓深溟秀逸而兼奇肆浑茫。其中《望坡岩图》,法兼二石(石涛、石谿)而上溯北宋。壁立如削,天门江开,近处水中草石纷披,屋树掩映;远处萦回曲折,幽深无际。坡岸、树木、屋舍、云气、峦影,渐至渺远,其雄阔之境,不减宋元人气象。《青城后山写望图》自谓“真北苑、巨然得意笔也”。《灌县一角图》则淡色敷染与细笔勾勒结合,缭绕以苍茫的云气,一片江山由平远渐至高远。汪毅有诗赞云:“归来犹作青城客,皆因恋仙恋幽色。道生万物道归一,系得先生情千结。”

“五百年来一大千”: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赏读

《白云绕山图》

大约30年代中期以后,大千有感于中国画宋元以后色彩生命的枯萎,开始致力于重彩山水的探索。张僧繇的青绿没骨法以及大小李将军的青绿、金碧山水再现他的笔下。他往往将张僧繇的设色没骨山水与李昭道的金碧勾勒山水相融会,绘制出一片色泽瑰丽、金碧辉煌的景象。《黄山天都峰图》《高山飞瀑图》《蓥华山图》,青岩与白云互村,清新妍雅。《白云绕山图》则赋以工致精谨的用笔和红绿照眼的设色,奇峰秀拔,云海苍茫,色彩的生命被重新点燃,为他晚年泼彩的成功做了最重要的铺垫。

这便是张大千。他跨越中国绘画几千年的传统,穷极中国绘画所有的题材。山水与溥心畬并称“南张北溥”;花鸟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人物与徐燕孙并称“南张北徐”。无愧于徐悲鸿先生的称誉“五百年来一大千”。

作者:韩戾军 ( 吉林省博物院 院长)

图片:吉林省博物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30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小长假首日,吉林爆“馆”
...价值观和历史观。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两座高峰,张大千与齐白石的画作不仅承载着时代的艺术精髓,更在方寸之间凝结了东方美学的哲思与情怀。清明节首日的讲座中,特别邀请到吉林省博
2025-04-04 21:58:00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乃至世界画坛上,张大千无疑是最为耀眼的艺术巨匠之一。他出身书香门第,母亲擅丹青,加上二兄张善孖绘画方面的影响,使他具备了走上绘画这条路的充分条件。他的艺术才情
2024-12-27 07:02:00
“七秩芳华 撷珍毓秀”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精品展在省博物院开幕
墨韵流芳七十载,丹青绘就新华章。为纪念吉林省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8月5日上午,由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七秩芳华 撷珍毓秀”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精品展在省博物院开幕。吉林省文
2025-08-05 19:15:00
文博周历|《百花图》卷:省博“镇馆之宝”,我国绘画史上保存下来的第一位女画家的“花花世界”
开栏语富饶的黑土地,孕育了多彩而灿烂的文明。吉林省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在这里,历史的印记被一件件文物镌刻,诉说着千年的辉煌与沧桑。在世界博物馆日
2024-05-18 10:01:00
太火爆!吉林省博物院假期首日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1%
...博物院藏冷月题材书画展”,展览展示院藏历代月亮题材绘画作品43件,有沈燧《月下抚琴图轴》、王树穀《东坡步月图轴》、张纯修《楝亭夜话图卷》、沈铨(款)《寒塘双凫图轴》、齐白石《
2024-05-02 18:12:00
“五一”期间吉林各大博物馆活动精彩纷呈
...博物院藏冷月题材书画展”展览展示了院藏历代月亮题材绘画作品43件,其中清代胡慥《范双玉小像图》扇面和张纯修《楝亭夜话图》卷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伪满皇宫博物院的“五千年前的水乡泽
2024-04-29 16:47:00
350场文化活动+26家博物馆延时+观影福利,吉林就这样承包你的8天假期
国庆中秋长假即将来临吉林省精心筹备“文化盛宴”推出350场覆盖全省的文化活动26家博物馆延时开放“观影+文旅”双重福利……为大家打造多元化假期体验今天,跟着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一
2025-09-30 18:41:00
(寻味中华|文博)南宋女画家妙笔生“花”成就“双寿之作”
...花之祝福”,历经王朝更迭流传至今。这份生日礼物便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百花图》卷。2024年,该画重新展出,先后亮相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电视台,其明丽的色彩、精美的画
2025-01-19 09:46:00
恭王府博物馆藏溥心畬画稿研究展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恭王府博物馆收藏的溥心畬完整绘画作品28件。湖南博物院所藏13件作品,绝大部分为首次对外公开。展览分为“胸有成竹——溥心畬绘画生成过程中的画稿”“千里意
2024-04-30 14: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