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紧扣育人主线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9-17 09: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四川师范大学

紧扣育人主线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四川师范大学坚持以“24356”办学治校体系为指导,以“三心四能五结合”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为宗旨,秉持“守正、创新、深润、协同”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聚焦“思政”凝聚、“课堂”融入、“教师”培育、“品牌”牵引、“效果”评价五个环节,实施“铸魂、强基、提能、示范、笃行”五大行动,形成了有浓厚氛围、有鲜明特色、有突出优势、有品牌影响、有榜样教师、有丰硕成果的思政工作新格局。目前,学校成功入选为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为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四川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入选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培根铸魂:构建“三类协同”同向同行育人格局

一是党政协同。建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学校第六次党代会,开展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等主题宣讲活动,构建“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二是管理协同。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抓总、七部门联动、二中心协同、二级学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落实推进的“学校—部门—中心—学院”四级建设组织体系。三是政策协同。出台《四川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校院两级每年定期发布《课程思政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分专业研制《课程思政项目建设任务指引》,分类设置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任务和育人重点。

固本强基:打通“三课融通”互融共生育人途径

一是融入“第一课堂”。推行课程实施大纲制度,要求所有课程阐明课程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能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前沿与发展趋势及对学生的价值等,每年编写印制6000余门次课程实施大纲,全课程育人体系基本形成。二是融通“第二课堂”。实施“十个一”养成教育制度,以“一个总结、两封书信、三个场地、四项活动”为主线大力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推动专业课教学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三是融合云端课堂。创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经典名人书法中的党史”“公共艺术中的党史”等8门“四史”特色网课;搭建课程思政资源库,聚合2000余条课程思政素材、案例及微课等资源,实现思政元素库、教学案例库、理论研究库“云端共享”。

提能砺为:提升“双向赋能”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一是实现校内纵向贯通。建构“学校—学院—基层教学组织”三级教研网格。学校打造教师思政育人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作为新进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培训必修课,并大力开展课程思政专题交流研讨活动;学院构建“四个一”常态化研讨机制,每年围绕课程思政至少开展一次专项听评课、一次专题研讨、一次示范课堂展示并提交一次教学简报;基层教学组织实施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实现教师课程思政研讨“全覆盖”。二是加强校外横向联动。加入“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与全国64所高校联合开展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教研活动等;建设“四川省互联网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三大特色学院,推进具有行业特色的学科实践育人与课堂教学耦合联动。

先进示范:打造“两大引领”特色思政育人品牌

一是强化项目引领。持续推动实施“课程思政十大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校级课程思政领航学院以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团队、教改等项目共181项,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1项,实现课程思政覆盖全课程体系、全教学单位,示范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二是坚持榜样引领。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主题征文、典型案例评选等特色活动,在“新华思政”平台上线7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课,在学校各级公众号、网站等平台推送课程思政成果展50余篇,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浓厚氛围。

笃行致远:聚焦“评价两定”综合检验育人实效

一是定好评价标准。出台《四川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制定《结构性课程思政育人质量评价模型》,将指标分为A*核心指标、A重点指标、B辅助指标三类,有效测评不同层级课程思政的组织实施工作和实施效果,做到内部质量评价的全覆盖、闭环性。二是定责评价主体。每年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听评课活动,结合督导、同行、学生的评价,实施“分类评测—多维排序—结果融合”的评价方法,有效评估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中的育人成效;针对问题课堂和课堂问题建立专职督导队伍,构建校、院、系三级立体交叉的督导机制,形成“评价、反馈、引导、提高”的个性化督导和教师发展机制。

(庄开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课程思政,即充分发掘利用每一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充分发挥出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真正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各学科协
2024-02-24 05:46:00
...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院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育人机制,打造“三领五育五气”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委领导 形
2023-12-21 05:05:00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教育观点】探索中学“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路径兰州外国语学校校长 张润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兰州外国语学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
2023-10-27 03:45:00
...中国教育报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全方位课程思政助力一流课程建设青岛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拓金计划”示范课程,该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
2023-05-28 09:05:00
...跨越式发展思路,育人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坚持“大思政”建设理念,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引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了“三聚焦、三融入、三协同”的“三三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断提升
2024-01-10 06:46:00
...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大
2023-10-11 09:31:00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深化课程思政 共育时代新人——评《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作者:单忠德《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0日 12版)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全过
2024-01-20 06:20:00
本文转自:张掖日报□ 陈浩瑜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24-02-05 11:03:00
贵州民族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思政课创新改革增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关键、强基础,着力建设一流思政教师队伍;抓质量、强实效,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抓阵地、强学科,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谈及如何加强学校思政
2024-03-19 16:21: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