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645年,74岁李靖奄奄一息,对李世民说:“进攻高句丽,即便是30万大军,也会一败涂地,望陛下三思。”李世民不听,结果损失惨重,灰头土脸。
看着大唐盛世,李世民还不满意,他对群臣说:“当年隋炀帝百万大军,拿不下一个高句丽,未免太差劲;如今大唐强盛,灭掉高句丽有何难。”
高句丽,位于辽东,民风彪悍,拒绝服从中原王朝。极盛时期,高句丽多次攻打边境,隋文帝、隋炀帝也不能解决问题,即便三次远征,对方元气大伤,但也不屈服。
李世民努力下,唐朝迎来“贞观之治”,而高句丽则奄奄一息,此前被杨广消灭了主力,且内斗严重,没了昔日雄风。如此,李世民决定抓住机会,灭了高句丽。
626年,李世民登基以来,从未御驾亲征,李靖、李绩、侯君集则经常挂帅,横扫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昌。但是,征讨高句丽,李世民已经找不到合适人选。
侯君集,支持太子李承乾谋反,早已被处死。李绩、薛万彻、薛万均,如果不是重大胜利,就会重大失败,也不靠谱。尉迟恭、程咬金,并非帅才,不能独当一面;苏定方很厉害,但李世民对他有意见,“雪藏”起来。
李靖最能打,唐朝的南方、北方、西方都是他搞定。南方,李靖平定岭南,灭了萧梁;征讨江南,灭了杜伏威、辅公柘;西征吐谷浑,直接灭国;北伐突厥,活捉颉利可汗,灭国。可惜,李靖垂垂老矣,已经74岁了。
放眼望去,能胜任远征高句丽的,只有李世民一人了。出征前,李世民决定把李靖带上,并询问他作战方案:“大将军,可否顺带帮我搞定东方,毕竟你平定了北方、南方、西方。”
李靖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硬撑着身体,对李世民说:“高句丽不是突厥,也不是吐谷浑,即便唐军30万,也奈何不了他们。陛下不要出兵,没有胜算。”
接来下,李靖提出自己的策略:“高句丽君臣关系恶化,王氏、高氏、李氏等权臣倾轧,都有觊觎王位的野心,陛下可以分而治之,从内部瓦解他们。”
李世民笑了笑:“大将军多虑了,朕御驾亲征,灭亡高句丽不在话下。况且还有您追随,何愁不能获胜。”
坐在颠簸的战车上,李靖跟着李世民出征,去寒冷的东北作战。起初,高句丽看不起李世民,出兵3路迎战,被唐军暴打。旋即,高句丽改变策略,重点防守城池、要塞,不轻易出战,与唐军拼消耗。
安市之战,守军2万余人,唐军十几万,李世民没能得手。李绩、高延寿建议李世民奔袭,越过安市,直接杀向京师,擒贼先擒王。
长途奔袭,需要魄力、胆量,而李世民没有昔日雄风,7次拒绝建议,李绩非常无奈。不久,唐军修筑工事崩塌,高句丽军乘势突袭,抢占唐军外围阵地,士气更加旺盛。
战斗相近3个月,唐军寸步难行,连城墙都摸不着。此时,唐军的后勤开始出问题,士兵缺乏御寒衣物,粮食也即将耗尽。再则,后方的李泰、李恪、李治及其党羽,都在盘算着如何“夺储”,唐朝内部不稳。
如果继续战斗,士兵断粮,可能引起崩溃,后果比隋炀帝更加严重。隋炀帝丢失了江山,李世民也是亲眼所见。再则,李靖的“劝谏”,让李世民不得重视,也不敢一意孤行,便下令撤兵。
李世民撤兵,唐军作战失利,韩国影视剧则大肆鼓吹:“李世民被突袭,射中了一只眼睛,跪地求饶,方才得以活命”,也是够搞笑。
远征失败,李靖所说的话都应验,不愧是“战神”。李世民班师回朝,路过魏征的陵墓,下令士兵重修墓碑,亲自祭拜。此前,李世民恼火魏征不会教育太子李承乾,推荐的侯君集又谋反,一怒之下推翻墓碑,此时算是认错了。
参考书目:《新唐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