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读古龙武侠小说时,对七弦琴颇多想象,当看到浙江省博物馆的“彩凤鸣岐”七弦琴时,我才知道想象和实物的差距。这件文物是唐代的古琴珍品,制作于唐开元二年(714),正是唐朝开启盛世的蓬勃之年。
这柄落霞式(唐代的审美风格)七弦琴通长124.8厘米,有效弦长116.3厘米,额宽16.3厘米,肩宽18.8厘米,尾宽12.5厘米,两肩之间最厚处厚度为5.4厘米,岳山高1.3厘米,厚0.9厘米,承露1.5厘米。
它的制作者便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制琴师”的四川人雷威。在琴的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下方为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龙池腹腔内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
根据专家的鉴定,琴背上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琴面断纹隐约可见,在三、四、五徽部位,隐见类似梅花断的小圆圈断纹,这是鉴定年代的重要参考。
“彩凤鸣岐”七弦琴原是清道光年间定敏亲王载铨收藏,是王府中的第一琴,在八国联军入侵后,此琴流落民间,后被清末民初琴学泰斗、古琴学家杨宗稷重金收购,并著录于《琴学丛书》中,于1953年由镇海文化馆移交给浙江省博物馆。
它的音质如何?我查了一下资料,据说在存世唐琴中,“彩凤鸣岐”七弦琴“音质属上乘,有钟磬金石之声,音柔韵长,圆润细腻,余音清晰”,也许我们可以闭目想象一下,当技艺高超的琴师抚琴时,那悦耳动听的琴曲悠扬抵达我们的耳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