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31 21:46:00 来源:戏说三国

贞观之治之后,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曾有一段国泰民安、物华天宝的盛唐时期。在此期间,社会各方面在整个唐朝史来说均达到了顶峰,尤其是流传至今而朗朗上口的唐诗。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诗歌在盛唐时期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期间产出的作品相比其他时期,不仅在数量上赢得头筹,连质量上也是首屈一指。

一说起唐诗,第一想到的便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爱喝酒又爱广交友的“诗仙”李白;又或者是关注民生,诗歌被誉为“诗史”的“诗圣”杜甫;又亦或是诗歌内容通俗易懂,吟唱朗朗上口,颇受广大民众喜爱的“诗魔”白居易……

盛唐时期优秀的诗人实在太多,其中有这么一颗明珠也值得大家关注。他就是大龄入仕,诗歌特色多为边塞风格的诗人高适。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也许有人还未听过他的名字,但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千古绝句,你定是有印象。

这位落魄的唐朝诗人,厚着脸皮凭借一首蹭饭诗,带火了一个无名琴师,还成就了一首千古经典。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众所周知,这首千古经典的诗歌题目为《别董大》,其实它有上下两首,我们所熟知的那句送别佳句属上半首,那下半首又是哪些呢?

董大是何人?

作为这首广为流传的七言绝句的主角,不少人都对这个董大很是好奇。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董大为何人?他和高适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董大原名董庭兰,乃唐朝的一名琴师,因为在家族排行老大,所以也被称为“董大”。

董庭兰的前半生也算是穷困潦倒。自小家里境况不算好,加上他年轻时心气浮躁,不务正业,整日出去游山玩水,甚至有段时间一直靠乞讨来艰难生活。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上天对他还算恩惠,虽说不务正业,但他也不算没有一技之长。董庭兰不仅有传承当时著名的“沈家声”和“祝家声”,而且在音乐上的天赋极高。

在其中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得演奏更为贴近生活,听曲人更为感同身受。但因没有名气,所以成就一般。

他擅长弹奏七弦琴和筚篥,靠着琴师这一职业养家糊口。只要是金子,它的光亮始终都有被发现的那一天。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这不,当时爱好乐曲的宰相房琯自从听了他的曲子后,便夜不能寐,天天找上门听琴。后来嫌麻烦,干脆把董庭兰招到自己府里当门客,吃穿用度全部包下,还有工资发。

有这等好事,董庭兰当然义不容辞,收拾行囊就搬进了宰相府。“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俩人的关系更像是钟子期和俞伯牙,从崔珏的这首诗中便体现得淋漓尽致。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也有人把他们比作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董庭兰的才能因房琯的发掘,自身的本领才没有被埋没。

不管如何,只要身家本领过硬,就不愁没有人赏识。毕竟,平凡不起眼的人实在太多了,只要有一点点锋芒毕露,就不怕别人看不见。

董大与高适的关系

可以说,高适最初是董大的粉丝。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董庭兰入驻宰相府后,靠着绝妙的琴声声名鹊起。因此,他也收获了不少迷弟迷妹,他的琴声也成为了很多诗人写作的灵感来源。其中,高适便是其中一个忠实粉丝。

上面有提及到,董庭兰擅长七弦琴。七弦琴是一种古琴,在当时胡乐盛行的唐朝,它的受众并不多。为了生计,他不得不继续学习筚篥。

从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变成朋友情谊的小转折,便是需要你懂他的内心最耿耿于怀之处。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而高适,正是对少人赏识的七弦琴颇有兴趣之人。所谓知音难觅,两人昔昔相惜,渐渐地变成了关系要好的朋友。

董庭兰在宰相府正过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可惜好景不长,房琯因朝廷的事受牵连被贬,宰相府的人全部被遣散,董庭兰也不能幸免。

因他为房琯府中人,依照律法是要被逐出长安。所以,他回到了曾经流落街头的日子,就在他流浪到睢阳时,遇到了同样怀才不遇的高适。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那时的高适,四十多岁了还是一事无成。他胸怀大志,却迟迟不得志。遇到昔日旧友,自然是要畅饮一番,聊诉衷肠。

酒后饭饱,又到了离别之时。

高适笔墨一挥,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高适宽慰董庭兰,莫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倒,他身怀绝技,琴技了得,不怕没有人赏识。

就在董大庆幸即使流浪漂泊,人生在世,还有旧友暖言相赠而感动不已之时,高适写了下半首,也就是我们不常见的下半首。

“蹭饭诗”的由来

“六翮飘摇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用现在的话来讲,大概的意思就是仿佛居无定所的鸟儿一样,离开京师一晃便是十几年。没有人情愿贫苦潦倒一辈子,就如我们今日一聚,我竟然还掏不出吃饭的酒钱。

董庭兰感动之余,一听旧友也同样生活不济,满腔的怜悯之情化作钱袋里的银两。他借着酒气右手一挥,大气吼道:“哥们放心,这顿饭我请你了!”

相比高适的情况来说,董庭兰算是富裕一点点。不说当时在宰相府存了点钱,加上他那时的名声也不算低,扛着琴过来一抚,一些喜爱琴乐之人自然会慷慨解囊。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所以说,《别董大》表面上看是一首依依不舍,鼓励友人的送别诗,实质上还是个“蹭饭诗”。其中暗藏着高适的小心思:我陪他解闷,他请我吃饭,应该也不过分吧。

有人嘲笑高适吝啬,耍小心思之余,可有想过,要不是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怎会如此轻浮?

高适和董庭兰因七弦琴结缘,把自己的偶像变成朋友,说明高适本人的品性也确是有过人之处。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高适没有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潦倒境遇全盘托出。他知道,真朋友是不会嘲笑自己如此境地,连酒饭钱都给不起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正是俩人纯真深厚的友谊,才不会使得蹭饭变成一个不耻的行为,而是一个关爱的举止。

世界上同样穷困潦倒、怀才不遇的人多的是,但是,像高适这般幸运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个愿意被他蹭饭的好友的人,又有多少呢?

再者,也许高适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一首“蹭饭诗”,竟也能流芳百世,成为千古绝唱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0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但自己也一度因为过于贫穷险些乞讨。一次,当时的著名琴师董庭兰曾慕于诗名前来拜访,高适甚至没有钱招待。但是在送别时,高适写下了千古名篇《别董大》。 诗中有着对董琴师的殷切祝愿
2024-06-01 06:03:00
高适:从落魄诗人到名将,不屈不挠的人生
...生疮,家徒四壁。到宋城的几年后,某一天,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登门拜访。对方仰慕于自己日渐远播的诗名,高适却尴尬地没钱宴请贵客。幸好董庭兰不介意,出钱为自己接风洗尘。等到酒喝干
2024-01-21 19:46:00
《长安三万里》很好看,但高适没救李白
...5月版)封面。在被拘长安期间,杜甫写下了两首名作:一首是中秋怀念家人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首是《哀王孙》,他在长安可能碰见了一名刀
2023-07-26 17:30:00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君?——高适《别董大》《别董大》其实写了两首,另外一首不咋地,几乎没人注意。但这一首,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也不知道多少人在送别时吟咏着这两句诗,既安慰别人又为自己打气。那么
2024-04-14 18:53:00
《长安三万里》时长168分钟,从诗人角度看尽晚唐60年兴衰史
...歌》、《采莲曲》、《相思》、《落第长安》、《寄远十一首》、《题玉泉溪》、《过故人庄》、《宋中十首》、《静夜思》、《春晓》、《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燕歌行》、《行路难》、《
2023-07-28 12:38:00
杜甫的困境与高适的富贵,同为诗人命运却大不同
...生,高适却富贵之极,高适到底有什么“秘诀”?高适的一首诗作中,其实透露出了他的“秘诀”。这首诗就是《赠别王七十管记》,其中有两句:“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高适正是靠这两句
2023-09-18 20:31:00
和《长安三万里》不同,李白下大狱,节度使好友高适其实见死不救
...永王是正义之师,并且还写了赞美诗——《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比如“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将自己比成了谢安,又比如“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中的天真期待,诗歌
2023-07-12 13:56:00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轻快缓急,画面感强烈,目不暇接,一曲终了,人还在琴师去创造的意境中难以抽离,余音绕梁,这般诸多的细腻的形象的比喻,赋予了诗歌摇曳生姿般的美感。人的感官是相互交融转化的,以声
2024-07-07 19:05:00
...表现了一种巍然顶天立地、凛然气夺四方的豪情壮志。另一首题为《送裴别将之安西》的五律,风格也与此类似: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风尘经跋涉,摇落怨暌携。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酉
2023-10-25 09: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