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9:0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的兴起和黄金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唐朝诗歌被称为一座高峰,佳作繁多,影响深远,流传至今,现收录在《全唐诗》中的佳作5万多首。

与此同时,唐朝音乐在当时的世界中也是享有盛名,由于统治者对于音乐的推崇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唐朝音乐与唐朝诗歌交错发展互为融合。也为唐朝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吟唱唐诗是唐朝音乐独有的表现形式在唐朝吟唱诗歌盛行的原因来自人们继承了我国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即诗歌与音乐相结合,有固定形式的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使用了大量整齐的音节和顿歇,例如李白创作的《春夜洛城闻笛》,通篇字句精短,作者将四个音节与三个顿挫安排为一组,表达出错落有序的美感。

抑扬顿挫的音调与和谐的韵辙是唐诗的独特之处,唐朝诗人把若干种平仄格整理归纳成“平仄谱”,诗人大多依据此谱进行创作。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在古体诗词中,一个韵辙贯穿全文是文人常用的写作手法,故而全篇给人一种整齐规范的美感。

在吟唱过程中,诗句的抑扬顿挫变化就更为明显,平仄对比也较为鲜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好歌曲的诞生离不开好词句。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唐诗的吟唱是最具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

“以声喻声”俗称“拟声法”。在当时,描写声音的手段常见为以形诉声。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其中作者描写琵琶声时,将其分解成几种形态进行精准描述。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如“急雨、私语”都是形容声音的,但所表达的情景却是不同的,在此处均为描述琵琶声,可见作者写作技艺高超。

“嘈嘈切切,珠落玉盘,银瓶乍破,刀枪鸣”描写琵琶曲调的多变,轻快缓急,画面感强烈,目不暇接,一曲终了,人还在琴师去创造的意境中难以抽离,余音绕梁,这般诸多的细腻的形象的比喻,赋予了诗歌摇曳生姿般的美感。

人的感官是相互交融转化的,以声音的交叠变化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以所见来比喻听到的声音这类的写作手法常出现在唐诗中,从声到形的联想,让音乐听起来更立体形象。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高适的《听张立本女吟》中提到的“清歌”是一种声音,但不为人所熟悉了解,难以想象“清歌”具体是什么样子,但“月如霜”却为人们所熟知,以洁白月光来形容“清歌”的清凉明净,令人深思神往的韵味就体现出来了。

韩愈《听颖诗弹琴》的这首诗中,紧紧抓住了一个“听”字,便让人心驰神往,诗人在前半首诗中着重描写耳中听来的声音,时而“昵昵儿女语”时而“勇士赴敌场”又道“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音乐是全篇主要描述的主题。

但全文却没有提到一个“乐”字,技法高超,以形塑声,诗的后两句,把对琴师技艺的描写进行情感上的升华,“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冰”与“炭”的强烈反差,既能将人引入快乐的天堂,又能将人拉回苦难的地域,使人千肠百转,回味无穷。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古典文化,不难发现音乐与诗词相结合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

唐人也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衍生出律、绝二体新诗,并将音乐元素渗透其中,相比以前的古诗词,唐诗更适合以诗人乐。

这便是唐朝诗词能流传至今的内在因素。当时,唐朝的经济繁荣加之统治者的大力推崇,社会的各个阶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知晓音乐的较为专业的乐手,这也为唐诗的传唱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部分学者在研究分析唐诗的音乐性时,将目光都集中在诗体或者声韵的结构上,但鄙人认为仅用诗体及声韵结构是难以概括唐诗音乐性的,其音乐性更多的是渗透在内容之中。

大多数古诗均具备可唱性,能入乐的诗歌,其内容要有浓厚的情感表达,更要有让人心驰神往的意境。

具备入乐条件的诗词不仅要有着丰富的感情表达,更要有流动起伏的内涵,因为它可以为编曲提供捷径。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李白的《静夜思》中,看似是在描写静止的环境,但其中的情感表达耐人寻味,如霜皎洁的月光照在床前,表达出游子只身在外的孤独,仰首凝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虽是简单的一仰一低,却已神驰千里,万般头绪纵横心头。

唐诗内容中渗透的音乐性是唐诗传唱的重要因素,但唐诗的诗体和声韵的结构也是唐诗是否能入乐的根本原因。

在唐代以前的乐府诗中,也有诗词用于入乐,但因其篇幅冗长,句式排列方式繁杂,语句长短不一,没有固定的平仄音韵,与当时过于短小的音调韵律不匹配,这就使得音乐与诗歌难以结合。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而在唐人的律、绝诗体中,不会出现以上情况,严谨、工整、精炼、短小的独有特点简直是为入乐量身定制。并且律、绝的形式,声韵结构等方面都极具音乐性。

提及诗歌,首先想到的一大特征就是押韵。

部分诗歌中的押韵并没有严格地遵循平仄音调,诗词中可以转换韵脚。相比唐朝诗歌的创作在韵辙上就极为严苛,韵脚在固定位置,需要一个韵律贯穿全文。

隔句押韵是创作中遵循的规律,即“以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和“一、二、四”句式押韵居多。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有严谨韵辙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演唱也会顺畅通透,情感表达更为清晰,通篇规范,有益于诗歌中艺术效果的表达,对于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更为精准。

相对于传统文化,唐诗更容易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篇幅较短,区别于长篇诗词,语义晦涩难懂,缺少记忆点,得经过磨炼编改方可如乐。

可谓是费时费事,对精改过后的诗篇是否还是完整表达初始诗篇所表达的意境不能确保。

所以在当时,乐工们也不会选择篇幅较长的诗歌进行演唱。底层民众对文化的需求较低,对文化需求较低,故而在民间流传的范围较小。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而律、绝体的出现满足入乐的基本要求,也便于人们记忆,更能引起各阶层的人们喜爱,才能广为流传。

唐朝是诗词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闻一多先生把唐代喻为“诗的唐朝”。唐朝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诗人乐。

唐朝诗人薛用弱曾在《集异记》中记载了一个开元年间的真实故事:在寒冷的冬日,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相约踏雪寻梅,途中经过一家酒馆,偶遇几位梨园伶人携带乐器在此演唱,王昌龄提议,以伶人演唱三人的曲目数量来定胜负,王之涣,高适欣然同意。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当伶人唱到王昌龄的绝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眉目含笑,接着伶人又唱到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片刻,终于有人唱响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听罢,三人相视而笑。

唐诗就是这样一篇篇地被传唱,伴随着弦乐流传出去。唐朝以诗歌融入音乐的情况较为普遍,绝大部分诗歌都能谱成歌曲,部分是把诗词本身当作歌词为其赋予词调,所以很难有把诗词和音乐截然分开的。

诚然,表达情感主题的诗歌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是不可或缺的。不过,不同时代的人,在诗歌中表达情感的手段和方式上截然不同。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每个时代赋予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统治者对于文化种类推崇不同,封建文化将人们的目光和追求多禁锢在江山社稷上,或科考求仕,或光耀门楣,或家国天下,少有儿女情长,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常见为友情或亲情。

如山河仍在,家国已亡的悲壮情思,或是桃花满山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色,又是对月举杯的孤独,抑或是鸟宿池僧伴月脱俗的清高境界,万千感情穿梭在诗词中,推进了唐朝文化的迅速发展。唐朝音乐里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极其广泛的。

历史政治事件,英雄事迹,壮美山河,壮志难酬,近乡情怯等等均是音乐诗歌的传唱内容。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它们反映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百态,人情世故,心情变化,志向抱负,为每个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美好事物的赞赏歌颂是唐朝诗词表达的主题。

但也有部分作者的诗词中反映出对社会底层人们的苦难生活的担忧,即便是在我们自由公平的现代环境中,它描述的意境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受到感染和激励,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多种文化表达形式,那么唐诗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引领文学创作的方向。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文学写作历来讲究引经据典,博古通今。部分当代流行词曲家,参考古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拆分重新编写并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来演绎。

当然,现代的词曲创作和唐诗的创作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也有其紧密联系。首先,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体现。

大部分流行音乐在创作形式上,仍在借鉴或模仿唐诗的语言风格,把古典的诗词赋予新的音乐形式,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押韵已经渗透在流行音乐的词曲创作中。

另一方面,在主题选择上,均可以借鉴已有的经典的诗词,不论是家国天下的大事,还是儿女情长的小事,传统诗词在语言的表达上更为精准,情感上更为浓烈。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现代流行音乐中虽然也在不同程度上传承和借鉴唐朝的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日常的书面用语被逐步简化,形成更直白地表达,已成为词曲创作中的主要用语。

在词曲创作中占有主体地位,对语言格式也有了新的要求,严格的音调结构和韵辙是唐朝诗词独有的特征,对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押韵形式比较单一和宽泛,一些歌曲只要求语句表达清晰,正确使用即可。

对意境的表达是不能和古诗词相比较的,唐诗的创作有着严格的要求,曾有贾岛“推敲”的佳话传承,现代的流行歌曲更注重直白地表达情感,通俗易懂。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唐朝诗歌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行歌曲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无止境的。

唐朝诗歌将会成为流行词曲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从词语韵脚到句式结构再到段落表达等方面,均会被现代词曲创作所借鉴。

综上所述,没有诗意的音乐是略显苍白的,而诗词中缺少了音乐性,在艺术效果的表达上会较为逊色,音乐与诗歌的相互结合才使得唐朝文化在传播文化中大放异彩。

唐朝音乐和诗歌融合,为唐朝文化做出贡献

唐朝诗人给我们留下大量的佳作,其中的艺术财富更为宝贵,我们应该珍惜并且努力传承,在传统的文化中吸收其精华,挖掘更有价值的东西,为现代文化贡献出新的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7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唯一一位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帝王是谁
...叫李隆基,是唯一一位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帝王,他的诗歌有其独特的才华,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深受后人喜爱。他的音乐造诣深厚淳朴、擅长胡汉杂柔,对宫乐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成为了中
2024-06-10 15:17:00
唐诗中的李龟年是个什么人
...梁,共同推动了唐代乐舞的繁荣与兴盛。李龟年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创新了音乐表现形式。由于过人的技艺及特殊的地位,李龟年的朋友圈很广,上至皇帝、王公贵族,下至著名文人和黎民百姓,
2024-02-23 19:29:00
为何唐朝音乐如此繁荣?音乐风格多样,唐人偏向精神享受
...气。唐代乐人2、极大丰富了唐朝时期的文化因为音律和诗歌的盛行,唐代音乐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极大的丰富了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播。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绚丽璀璨的唐诗,也是可以入乐讴歌的
2024-03-01 18:41:00
黄莽《以微见性》《诗道音乐作品集》新书出版发行
...心,抱薪为众,无名无相,境由心造,野抱紫芝,半城山水,现代诗歌,残诗断句,读书笔记,杂文偶趣,作序题跋,只言片语”组成,可谓是“琳琅满目”,真实的记录了我这几年的工作,以及所
2024-06-21 10:16:00
海淀基层青年诗歌朗诵音乐会第二场演出成功举办
...共同主办的《以青春之我赴“赶考之路”》海淀基层青年诗歌朗诵音乐会的第二场演出成功举办。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本场诗歌朗诵音乐会用精彩的演出歌颂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
2023-07-05 01:02:00
诗人西川:诗歌未死,何来“复兴”?
诗人西川:诗歌未死,何来“复兴”? 在不同的时空里,总有不同的人在宣告诗歌的死亡。对此,巴勃罗·聂鲁达在《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中驳斥:“诗歌没有死,它像猫一样有九条命……它逃脱了
2023-09-06 21:55:00
短视频让千年诗意焕发新光彩
...诗及诗人背后的故事,受到广泛欢迎;众多网友也自发以诗歌朗诵、舞蹈、戏曲等形式参与到这股热潮中来,分享自己对于唐诗的理解和感悟。在短视频平台上,跨越千年的唐诗今天拥有了鲜活的“
2023-09-22 15:52:00
如何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欢乐春节”给出中国答案
...形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有机结合,充分展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交融;1月14日,2023年“欢乐春节”启动项目“欢乐春节 和合共生”音乐会将向全球同步播出,音乐会由中央民族乐团
2022-12-26 18:24:00
...典诗词112篇,在整个语文教材中占比近1/3。经过这些古典诗歌的学习、熏陶,小学毕业生会有一定的诗词储备,能为其诗词鉴赏写作及文学阅读欣赏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但如何把古典诗词
2023-10-24 10: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