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熙凤和谁都有说有笑,为什么从来不和薛宝钗说一句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9 19:39:00 来源:戏说三国

《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非常隐晦,能被公然突出的矛盾,比如王熙凤与邢夫人,王熙凤与赵姨娘,王熙凤与尤氏等,都是“刺刀见红”全不顾情面的。

大多数的“感情”藏在字里行间,不细读就发现不了。

比如林黛玉的窗纱旧了、换了大夫,王夫人并不知情。

王熙凤和谁都有说有笑,为什么从来不和薛宝钗说一句话?

比如贾母不知道蘅芜苑没有陈设,雪洞一般。

都隐晦的表明舅母与外甥女,主人与客人的微妙关系。

而有些关系从各人的互动体现更明显,比如能说会道的王熙凤,随便和丫头小红都能长篇大套说一通,却与表妹薛宝钗从头到尾一句“对话”都没有,最多都是侧面“交流”,不得不说二人关系的微妙。

那么,真实的王熙凤与薛宝钗关系又如何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一,王熙凤眼中的薛宝钗

(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对平儿道:“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王熙凤拿薛宝钗和林黛玉比较,夸赞两个人在管家方面都是好的,是在知道探春管家的手段后,说明她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都不比贾探春差。

王熙凤和谁都有说有笑,为什么从来不和薛宝钗说一句话?

可惜林黛玉身体不好,依靠不上。至于薛宝钗,要注意凤姐的措辞意思是“指望不上”。

林黛玉“心有余力不足”,主观上有能力管,客观不允许。凤姐对黛玉是可惜之情。

薛宝钗“装傻卖痴”,主观上不想管,哪怕托付给她帮忙也得过且过。凤姐对宝钗不以为然。

事实也是如此,王夫人托付薛宝钗协理管家,照顾巡查的就是大观园婆子吃酒打牌不遵纪守法的问题,可偏偏就在这事上出了问题。贾母查赌才发现奴才们聚众赌博已到肆无忌惮地步。说明薛宝钗并没有管。

后面贾探春改革大观园,责任到人分产到户,各房都有份例。可莺儿仗着蘅芜苑从没要过份例便私自摘花折柳,破坏探春制定的规章制度,属于薛宝钗家教不严。

宝钗对内对外都有差池,王熙凤对她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典型明哲保身,只顾自己一人。

说好听的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好听的就难免“自私自利”嫌疑。

凤姐无疑对薛宝钗并不认可,不像林黛玉体贴中带着认可。

王熙凤和谁都有说有笑,为什么从来不和薛宝钗说一句话?

二,薛宝钗眼中的王熙凤

(第四十二回)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无独有偶,薛宝钗也拿王熙凤和林黛玉做过比较。她说王熙凤的嘴会说话,能把世上的话都说尽,只不过没文化都是市井之言,不像林黛玉那样言简意赅的能提炼出语言的精髓,精确概括。

这话与王熙凤评价她一样也是明褒暗贬,对凤姐粗俗没文化不以为然。

王熙凤也确实就是粗俗,吃了没文化的亏。

但宝钗如此“看不起”凤姐,倒并不只因为凤姐没文化,根源还是表姐妹之间的立场和气场不合。

纵观全文,有王熙凤的地方,薛宝钗基本不跟她说话。薛宝钗说了话,王熙凤也是从来不接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贾宝玉被打后,众人在贾母跟前凑趣,薛宝钗对王熙凤的评价让人如坐针毡。

王熙凤和谁都有说有笑,为什么从来不和薛宝钗说一句话?

(第三十五回)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才刚王熙凤有说有笑的与贾母、薛姨妈说话,一听薛宝钗如此说,便一声不言语。

原文虽然没写凤姐不满意,着实也没有很开心。否则以她的性格,真要换成林黛玉可就当时反唇相讥玩笑起来。当然林黛玉绝不可能在长辈跟前如此“打压”凤姐。

薛宝钗评价王熙凤不如贾母,说得特别不得体,话里话外透出对凤姐的“不客气”。

首先,宝钗说凤姐,无论人前人后都不叫表姐和凤姐姐,直呼“凤丫头”。虽说其他人也会背着说,可姐妹间当着长辈,她是第一个。

如果她比王熙凤年长也罢了,分明年纪又小还不尊重,便是内心真正想法的彰显。

其次,拿王熙凤比贾母本就不妥当。不说以下犯上,就是凤姐和贾母都尴尬。贾母被夸也不高兴,凤姐被比较更是无地自容。

真要夸贾母,哪怕说一句“我们这些人加一块,也不如老太太巧”,起码也是好话。拿凤姐做筏子取笑真正不妥当。

最后,王熙凤是要面子,脸子酸的人。当初协理宁国府时,管家赖升就说她是个脸酸心狠的烈货。这种人需要顺毛摩挲,而不能戗毛违拗。

王熙凤和谁都有说有笑,为什么从来不和薛宝钗说一句话?

薛宝钗当面让她难堪,又岂有不恼的?

凤姐随后一言不发,就说明她心中不快。

薛宝钗不是鲁莽的人,很难说她当天出于什么目的,却透露出压一压王熙凤的意思。。

三,各怀鬼胎的表姐妹

第三十七回这次王熙凤没有回应的“对话”,算是与薛宝钗最近的接触。其他时候无论螃蟹宴、刘姥姥游览大观园,诗社一起找凤姐要钱,芦雪广联诗吃鹿肉到元宵节夜宴,直到抄检大观园薛宝钗离去,这对表姐妹竟然罕见的没有一次直接对话。

哪怕第二十五回,众人在怡红院探望贾宝玉,因黛玉喜欢喝暹罗茶,凤姐拿宝黛姻缘开她玩笑,黛玉不好意思扭头要走,薛宝钗只说一句“颦丫头急了”,也不是真正对王熙凤说得。

对话尽管不能真正反应出人与人的感情,但不对话显然是作者在暗示人与人的疏远。

王熙凤与薛宝钗是姑舅表姐妹。与林黛玉和贾元春、贾迎春和贾探春的关系一样。

巧合的是,“表姐”王熙凤不喜欢薛宝钗,却喜欢林黛玉。而“表姐”贾元春不喜欢林黛玉却喜欢薛宝钗。

王熙凤调侃林黛玉“吃了我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做媳妇”,公然支持宝黛姻缘。

王熙凤和谁都有说有笑,为什么从来不和薛宝钗说一句话?

贾元春不喜欢“绿玉”,改了“红香绿玉”隐喻的黛玉,借端午节赐节礼,宝钗与宝玉一样,公然支持金玉良姻。

两个“表姐”的两个反应,共性就围绕在“钗黛”的姻缘之争上。

不提贾元春贾元春的立场,只说王熙凤对薛家来贾府谋求金玉良姻,就明显的不以为然。

要知道王熙凤是荣国府嫡长孙媳妇,是未来顶门立户代表荣国府的。

尽管她在王夫人家里管家,可嫡长孙媳妇的地位让她有资格表达自己立场。

她虽然平时对王夫人执礼甚恭,可在贾宝玉姻缘这件事上却并不占姑母,而是支持贾母。

整个荣国府谁不知道王夫人与贾母关于贾宝玉的姻缘立场“不一致”。可也只有王熙凤敢于拿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开玩笑,而不在乎王夫人的立场。

凤姐这种“自私自利”的人能够清楚表达立场,不惜得罪王夫人,就表明她坚决反对金玉良姻。

王熙凤和谁都有说有笑,为什么从来不和薛宝钗说一句话?

一方面,薛家来到贾府一住多年不走,作为王家的亲戚让王熙凤尴尬,对薛家赖着不走不以为然。

另一方面,薛宝钗如果嫁给贾宝玉,王熙凤就需要交出她的管家钥匙,损害了她的切身利益。

如果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就像她评价的那样“美人灯儿,风一吹就坏了”。那时候林黛玉大多时候在调养身体,王熙凤势必不能卸任交钥匙,还要继续管家。

怎么样都是林黛玉比薛宝钗更符合王熙凤的切身利益。

还有,王熙凤喜欢爽快利索,薛宝钗的“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与她完全不契合。

王熙凤和谁都有说有笑,为什么从来不和薛宝钗说一句话?

(第二十七回)凤姐笑道:“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别像他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嫂子不知道,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几个人之外,我就怕和人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他们那里知道!先时我们平儿也是这么着,我就问着他: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说了几遭才好些儿了。”

王熙凤与薛宝钗是天然气场不合。薛宝钗凡事藏在肚子里,对内对外不一致,也让王熙凤不喜欢。

同样,薛宝钗也对王熙凤恃才妄为也不以为然。虽然她对林黛玉说:“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可对不读书的王熙凤也是不认可。侧面证明宝钗与凤姐和黛玉不一样,有些话心中和口中是不一致的。

不能说是“表里不一”却总是酌情二论。王熙凤看出宝钗性格而不喜欢,何况二人还有直接利益冲突。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9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探春送邢岫烟的碧玉佩,被宝钗说成富丽闲妆,真是有眼不识真香玉
...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
2024-09-14 17:03:00
查抄大观园时,为什么不查蘅芜苑?因为查蘅芜苑根本就没有意义
...贾宝玉的怡红院后,一径出来,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
2024-12-04 09:53:00
确认!林黛玉是原配,薛宝钗是续弦!一切机密都在刘姥姥的故事里
...也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无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2024-09-18 18:41:00
奇怪了,袭人和惜春并没有交情,为什么想跟着惜春出家?
...至连面子工作都不愿意做了。贾宝玉失踪后,王夫人哭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薛宝钗心里已知八九,袭人痛哭不已。幸而探春回来探亲,缓解了王夫人的一点愁绪,但袭人属于无人管问的状态。到放
2024-12-04 09:58:00
尤二姐垂死挣扎时,宝黛三春都选择冷眼旁观,突然就理解了薛宝钗
...楚尤二姐必死,也只能眼看着那一天到来,不会为此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现实是不是令人不寒而栗?但凡大观园这些人中有一个人站出来揭发王熙凤,或者抽丝剥茧讲给深陷局中的尤二姐听
2024-09-23 20:04:00
贾母:最终被南安太妃要了命,只因最看重的两个宝贝被抢走了
...至于林黛玉是贾母说了算。别人看中与否,给不给全在她一句话。再说黛玉来这么久,有些人也早认识。见见这些王公诰命只是开拓社交。 然而,意外就出在这次“见姑娘”的事上。贾母越是笃
2024-09-19 19:55:00
林黛玉犀利点评刘姥姥,母蝗虫暗藏玄机,让薛宝钗听后都坐不住了
...致“讨伐”。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
2024-10-01 15:18:00
贾宝玉离开宝钗,出家不是结束,曹雪芹写出最感人《红楼梦》结局
...而出。神瑛侍者前世是和尚,贾宝玉此生必将再做和尚。林黛玉虽不满他“做了两个和尚了”,结局却不能改变,曹雪芹要如何为《红楼梦》终局收尾才好呢?这就要从第二十三回的第三个“和尚”
2024-09-12 15:33:00
平儿与薛宝钗当面较量:故意泄密对抗故作不知,都有100个心眼
...故事影射贾宝玉在八十回后,遭受贾雨村陷害“落难”,林黛玉为了他,被迫答应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的离“散(扇)”后事。石呆子的扇子中,湘妃就是潇湘妃
2024-09-20 19: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