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辅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一功臣是谁,每个人心中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有人以刘伯温为准,有人以徐达作答,都合乎情理。
可要说到靖难第一功臣,相信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被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姚广孝身上披着袈裟,手上却挥舞着屠刀,虽然有功于朱棣,但却在105年后被移出太庙。后人不解,其中原因,究竟为何?
姚广孝的发迹史《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
这句话是当年在京城参与为马皇后诵经的和尚姚广孝所讲,而他口中的“大王”,便是当时的燕王朱棣。
古人最喜欢玩文字游戏,姚广孝口中的"白帽奉与大王",其实也就是“王”字上面加个"白"——“皇”。
你要是能让我侍奉于左右,那我便助你登上皇位。这是当时尚且年轻的姚广孝,对同样年轻的朱棣所言。
身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要说朱棣心里对皇位一点念想都没有,这绝对不可能。何况即便没有这个念想,能够说出如此话语的人,也值得朱棣慎重对待。
于是朱棣前往封地途中,便带上了姚广孝随行。但他没想到的是,身旁这位僧人,果真在许多年后,实现了他曾经的诺言。
时间来到1399年,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朱允炆迫不及待发起削藩行动时,姚广孝建议朱棣先下手为强,与其等待朱允炆将手中的铡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不如直接将刀夺过来。
可朱棣刚开始是惶恐的,他清楚知道藩王和中央之间的差距。无论兵力还是补给,都远远无法凭借一地与一国一战。
更何况朱允炆还占着大义的一方,藩王起兵,本质上不正是造反。说的再好听,那也改变不了造反的事实。
不过,能言善辩的姚广孝,又给朱棣上了一课:臣知天道,何论人心。
经过姚广孝的一番劝说,原本还摇摆不定的朱棣由衷感慨:真香。
在姚广孝的帮助下,朱棣最终成功攻破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只得落荒而逃,从此一生,隐姓埋名。
作为靖难之役的第一大功臣,姚广孝所受到的嘉奖与封赏自然少不了。永乐初期,用“风光无限”四个字来形容姚广孝,毫不为过。
移出太庙的缘由
可这样一位大功臣,为何会在105年后被移出太庙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姚广孝怂恿朱棣谋反的行为,并不被后人所认可。对于朱棣而言,姚广孝的确是无可替代的第一大功臣。尤其是姚广孝在功成名就之后,更不热衷于权力,这更让朱棣感到宽心。
秦始皇有大将王翦,刘备有诸葛亮,朱棣同样有姚广孝。可对于其他皇帝来说,姚广孝就是个反面教材。
倘若在统治期间,某个藩王的麾下又出了一个姚广孝鼓动藩王造反,哪怕造反不成功,那也十分闹心。这样的人,能够尽早让世人遗忘,最好还是应该遗忘。
其二,姚广孝被移出太庙,这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做的决定。而历史上的嘉靖皇帝,是一个妥妥的道教信徒。他不仅本人信奉道教,还要求全体臣僚都尊崇道教。
彼时的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人官至礼部尚书,可见嘉靖皇帝对道士的偏爱。偏偏姚广孝是个僧人,这对于嘉靖皇帝来说,完全是信仰方面的冲突。
当很多做法和思想出现矛盾的时候,嘉靖皇帝就会考虑姚广孝,究竟适不适合进入太庙。最终答案揭晓,姚广孝自然会从太庙中被移出来。
其三,姚广孝身披袈裟,却杀念深重,这也让嘉靖皇帝十分不喜。发动战争期间,因为姚广孝的干预,天下百姓生灵涂炭。
虽然名义上是清君侧,可实际上就是明朝皇室内部的权利争斗。帝王需要注重名声,朱厚熜也不可能给朱棣安插罪名,或者有意无意的将朱棣边缘化,姚广孝自然就成了背锅侠。
而明朝后世的文官,之所以没在这件事情上和朱厚熜争论,原因就在于民间传言,大儒方孝孺之所以被诛杀十族,和姚广孝的建议脱不开干系。“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姚广孝根本想不到,他曾经给朱棣提出的建议,将成为百余年后,所有读书人袖手旁观、沉默寡言的理由。
盛极者必衰,曾经风光无限的姚广孝,也终于迎来了历史的“审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8 12:12: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