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16:48: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黑衣”,

指僧人所穿的一种黑色僧衣。

“宰相”,

是辅佐皇帝管理国家的最高文官。

故而,“黑衣宰相”就是指参与政事并且影响较大的僧人。姚广孝就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的"政治和尚",被称为黑衣宰相。

“妖僧”,

是以天地做棋盘,以众生做棋子,可怕的是还一直潜于幕后。

公元1348年,一个21岁的青年结束三年流浪生涯,回到皇觉寺,后来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

这位青年叫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同年,还有一个14岁少年出家为僧,后来他亲手改变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进程。

这个少年叫“道衍”,后来被赐名姚广孝。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朱元璋十多岁要饭时,遇见一个算命先生,老先生瞧这孩子长相奇特,气宇轩昂,眉间透着一股帝王之气,不由大叫

“此乃吉人天像”

道衍和尚一次在嵩山寺游历,也遇到了相面大师袁珙。

袁珙对他说道:

“你长相奇特,三角眼,面有病虎之相,必然天性喜欢杀戮。这是和刘秉忠一样的人物啊!”

道衍和尚听了哈哈大笑,喜不自胜。

(刘秉忠,字仲晦,邢州人。少时,隐居武安山,遂出家为僧。后居云中,跟从海云师应召北上,留侍潜邸,凡征伐谋议,均有参与。元世祖至元初,翰林王鹗请改正其衣冠,诏从。遂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至元十一年薨,年五十九。)

道衍作为一名和尚,不学佛法却拜道士

席应真

为师。

席应真可不是个不简单的人。此人身为道士,不去炼丹修道,却专修阴阳术数之学。

所谓阴阳术数之学来源悠久,其内容庞杂,包括算卦、占卜、天文、权谋机断等。

有其师必有其徒,道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起来,成长为一个阴谋家。

他了解人性的特点,掌握了权力斗争的手段。

按正常逻辑,如果一个人想要建功立业,乱世之时才是最好的机会。

而此时的中国正直元朝末年,战火纷飞,正是建功立业、实现自我抱负的大好时机。

可是,学了那么多年阴阳术数、兵法理论的道衍,并没有选择在此时出山,反而跟着僧人去学禅、游历四方。

不知是他感觉时机未到,因为那个年代枭雄太多而自己又年纪尚轻的缘故,还是现在已是乱世无法发挥自己全部才能,等待盛世来临后自己先给它搅个翻云覆雨然后,再来收拾残局方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真正原因了。

就这样道衍一直蛰伏着、等待着,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个机会。

直到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跟随朱元璋一生的女人马皇后病逝。

朱元璋下令选拔高僧陪同皇子王爷们,一同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当祈福之后朱元璋把这些高僧分给诸位藩王讲经荐福时,道衍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这就是道衍一直在等的那个机会,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

他因此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男人——

燕王朱棣。

当他见到朱棣时,他告诉朱棣他愿意追随朱棣。若朱棣用他,他将送给燕王一顶

“白帽子”

朱棣闻听此言,勃然变色,他知道“王”上加“白”是什么字,朱棣害怕了、斥责了他,当朱棣把他带回北平时,道衍知道自己赢了,他遇到了对的人。

他已经等的太久了,一肚子的经韬纬略无处发泄,他渴望得到施展的空间,他渴望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用于实践之中。现在属于他的机会来了,他也必将把这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这两个不凡男人的相遇,在冥冥中注定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必将发生。

这一年,他48岁。

道衍跟随燕王去了北平,在庆寿寺做了主持。

他这个主持与别的主持不一样,他不念经、不祈福,却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劝说着朱棣——

造反

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削藩,朱棣看到其他藩王被削后,感到唇亡齿寒,十分郁闷。

有一天看着窗外的冬日景色,随口吟道: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在一旁的道衍立马说道:

“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

朱棣在犹豫,因为他知道造反不得民心,百姓都是支持朝廷的。

道衍却告诉他:

“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这句话看似平静如水,实则已经把朱棣的那点犹豫、不安,彻底抹掉。

一句话就可以鼓动人造反,这就是道衍的魅力。

朱棣决意起兵时,忽然风雨大作,燕王府屋檐上的青色瓦片被吹落下来,砸得粉碎。瓦碎,可是不祥之兆。

朱棣见到后大惊失色,心灰意冷。

此时还是道衍,他说:

“这是大吉之兆啊,只有真龙出事之时,才会有风雨相从。青瓦落地,说明要换成皇帝用的黄瓦了!”

在道衍的鼓励下,朱棣竖起“

清君侧”

大旗,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

奉天靖难

”。

这一年,他65岁。

朱棣不是刘秀,他没有

“位面之子”

的光环,尽管陆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打了三年,朱棣的大军仅仅占据了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而已。

朱允炆仍然占据全国大部分地区,论兵力、人才资源、物资储备,朱棣都远远落于下风。

朱棣知道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自己必败。

所幸还有道衍!这个当初极力劝他起兵的人,关键时刻终于又送给他一份大礼,让他一飞冲天。

道衍提出了一个新战略:

绕过那些坚城,用轻骑直取京师。

攻取京师后,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而朱棣登基称帝。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这一年他68岁

道衍终于在这一年实现了他对朱棣的承诺,将”白帽子“送给了朱棣。

在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中,道衍可称居功至伟。

但他一直居住在寺庙里,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

白天上朝,晚上与青灯古佛作伴。对朱棣的赏赐,大多拒绝。少有接受的金银财宝,也都赠给宗族。

有得必有失。公元1404年(永乐二年)八月,身为太子少师的道衍和尚回到故乡看望姐姐,但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他的姐姐却对他闭而不见(

姊不纳

),无奈之下,他只好去见青年时候的好友王宾,可是王宾也不愿意见他(

宾亦不见

),只是让人带了两句话给他,这两句话言简意赅,深刻表达了王宾对他的情感:

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道衍此时终于体会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原先的亲人、朋友,都纷纷离他而去。也算是他人生的一种缺憾吧。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这一年,他70岁。

《永乐大典》是1403年(永乐元年)由解缙主修,次年竣工,书名《文献大成》。但明成祖认为全书过于简略,便于1405年(永乐3年)再命姚广孝、解缙等人重修,姚广孝抽调了文苑名士、高僧、名医、书画家等2180余人参加工作。启用了当时皇家图书馆—甫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还指派官员分赴各地采购图书。历经四年,直至1408年(永乐6年)冬天全书告成。当他将这部巨帙进呈给明成祖后,明成祖十分高兴,当即为该书定名为《永乐大典》,并亲自为之撰写了序文。全书计有22877卷,另加目录60卷,装订为11095册,约三亿七千万字。

这一年,他74岁。

公元1418年(永乐十六年),道衍病逝。明成祖朱棣为悼念这位第一功臣兼旧友,休朝两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了他,并追封他为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

在道衍去世七周年的忌日上,朱高炽亲自撰写祭文,赞扬他的功勋,并特命他配享朱棣的庙庭。

他是唯一一个以文臣身份配享太庙。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

这一年,他84岁。

纵观道衍一生,这个人好像并无所求,他无儿无女,不贪权,不爱钱,不求名。

他造反的唯一目的好像就是——抱负,实现自己的抱负,将自己前半生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施展才华、韬略尽情的施展。

他谋划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了一个政权,却什么也不要。他以“黑衣宰相”的身份,行走于朝堂和佛堂。在君王面前又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善始善终。

他是一个奇人,明朝第一奇人“

黑衣宰相”—姚广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2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明第一谋士姚广孝,究竟做了什么,成为明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官
...,夺得大明江山。四、谋士之首幕后为明治国 经此一役,明成祖朱棣深知自己得位的关键在于姚广孝。他登基后,姚广孝的地位便如日中天。明成祖不仅亲自接见他,还多次劝他还俗,担任重要
2024-08-11 11:49:00
中国元末明初政治人物、禅宗僧人、诗人,明成祖靖难之役的谋臣之一姚广孝六根不净,整日不是吃斋念佛,而是沉迷于《易经》八卦。他是一个酒肉和尚,是一个阴阳家,不是佛家。他更是中国历史上
2023-03-12 14:47:00
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为中国佛教的传承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踪下落不明告终。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继皇帝位,即明成祖(最初是明太宗,成祖的庙号是嘉靖年间改的)。十一月任命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总领朝廷佛教事务,为天下第一僧人。两年后,授
2023-09-24 19:37:00
姚广孝:化解不祥之兆,助朱棣成就大业
...张良,唐太宗李世民与房玄龄,明太祖朱元璋与刘伯温,明成祖朱棣与姚广孝等等。说起这些雄才大略之主身边的谋士,明成祖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可谓是一个另类,因为他是以和尚身份来辅佐朱棣的
2024-03-22 14:33:00
古代的谋士哪家强?诸葛亮和刘伯温都输给一个无名和尚
...时,将皇帝赏赐的全部黄金分给那些受灾群众。而且除了明成祖,后世的人对他评价也很高。李贽曾经说过,自从建国200多年以来休养生息到今日,大家都安于现状,人们都忘记了战争,都是因
2023-06-15 13:34:00
姚广孝临终前提出一要求,朱棣很纠结,为何最后还是答应?
...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中,明成祖朱棣的谋士姚广孝,亦算一位不弱于他们的能人。1348年,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长大后却对医学不感兴趣,反而对佛学
2023-04-24 17:29:00
姚广孝被移出太庙的争议:嘉靖帝的决定背后的原因
...个新的盛世。在这其中就不得不说起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明成祖朱棣了。朱棣一生的转折点应该就是“靖难之役”了,正是通过这,使他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对于这件事却在历史上有着两种不一
2024-02-20 21:03:00
“靖难之役”的策划者是谁,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明成祖背后的"黑衣宰相"在靖难之役的准备阶段,燕王在前方暗中集结部队,扩大士兵数量,姚在后方训练兵马,秘密修建厚墙地穴。为了
2024-04-19 15:11:00
明成祖朱棣与姚广孝:君臣之道的典范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他所统治的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而姚广孝,是明朝的一位杰出的文臣,他的智谋和才华得到了朱棣的高度赞赏
2023-11-24 05: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