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大唐由胜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19:2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随着杨广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之后,隋朝转而被蛰伏许久的李渊取代,建立了唐朝。

谈到唐朝,大家都喜欢称之为“盛唐”,因为这个朝代经历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以及开元盛世,使得唐朝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鼎盛的顶点,故而有“盛唐”一说。不过“花无百日红”,这大唐也不例外,究竟是什么事件的发送,竟然让这鼎盛的天朝开始衰落了呢?这就是今天咱们要谈到的——安史之乱。

聊聊大唐由胜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

安禄山的崛起

唐朝经过一系列的开疆扩土,到唐玄宗的时候版图已经非常大,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和统治异族,于是设立了十个边疆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进行管理,这里节度使相当于一方霸主,天宝年间有一位最受信赖的节度使叫做安禄山,他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20万,要知道当时中央军队才仅仅8万。所有兵镇总兵力也才有50万。这时候有人要问了,皇帝为什么这么宠信一位蕃将呢?这是因为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怕汉人功高,从节度使升为宰相,从而威胁他的地位,于是他一再推荐蕃将为节度使,这样他的宰相之位就可稳坐了。于是借着这个契机,安禄山做大自己。

聊聊大唐由胜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

安禄山的叛乱

开元之治晚期,玄宗开始了享乐,不理朝政,天天沉迷于杨贵妃等后宫佳丽的温柔乡,让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靠杨贵妃上位的杨国忠二人把持朝政十九年,使得忠良难有活路。当时形成了一种中央由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边陲由安禄山拥兵自重且深受玄宗信任,于是两伙人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也不舒服,终于有一天,兵强马壮的安禄山忍不了了,以收拾杨国忠为由起兵。为什么要起兵收拾杨国忠呢?因为安禄山手下几千将领99%都是汉人,不可能跟着他胡人造反,但是他们痛恨李林甫和杨国忠倒是真的,这也是安禄山聪明的地方。

聊聊大唐由胜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范阳起兵。由于杨国忠的无能和李林甫的使坏,安禄山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阳,并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哥舒翰的眼泪

755年(天宝十四载)十二月,玄宗听信谗言杀害了大将封常清、高仙芝,启用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率军20万镇守潼关,潼关易守难攻,安禄山一时无法攻克,就隐藏了主力,使用残兵引诱,但是哥舒翰不上当就是坚守不出,当时郭子仪、李光弼正在河北打叛军史思明,也建议潼关方面坚守不出。这时候杨国忠又显示出了他的狭隘,他觉得哥舒翰是要坑他,坚守不出肯定是憋什么坏呢,于是就撺掇唐玄宗,唐玄宗也真的是配合,两人一拍即合,唐玄宗随即下诏,让哥舒翰即刻出战,接到命令的哥舒翰痛哭不已,不过皇命难为。哥舒翰出战后果然中了埋伏兵败,只有8000人回到潼关,潼关无法坚守,哥舒翰准备回京城复命,结果他的手下火拔归仁觉得他回去也是死,于是绑了哥舒翰一起投降了安禄山。

聊聊大唐由胜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

马嵬坡的兵变

后来安禄山与史思明进攻长安,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编六军,护送皇帝李隆基出逃,众人行至马嵬坡,六军突然愤怒,要杀死杨国忠。这里为什么要用“突然”二字呢?因为六军从整编到出逃一直都没事,为什么到马嵬坡的时候变了脸,突然觉得这一切的兵乱都是因为杨国忠呢?或许这是一个局,一个连李隆基都浑然不觉的局。陈玄礼以杨国忠通敌的罪名杀了杨国忠,高力士以安抚军心的说辞弄死了杨贵妃。至此,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称了帝,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封了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充朔方节度使;李光弼被封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奉诏讨伐叛军。

聊聊大唐由胜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

张巡的睢阳之战

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至十月,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坚守睢阳,使得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未能寸进。值得一提的是,在睢阳之战中,张巡带领手下7000多人,打了打下400余场战役,歼敌12万余,牵制叛军几十万达10个月之久,如此战绩足够拍一部电影了,在睢阳被攻破的时候,张巡带领最后的几十将士拒绝了招降,完成了人生最后的战斗!这十个月对于大唐来说弥足珍贵,使得大唐方面有了再战的实力和储备,同时大大消耗了叛军的军事力量,直接导致叛军无力南下,大唐军队接连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安禄山之死

安禄山的眼疾在多年的战争中变的越发严重,最后双目失明,性情暴躁,经常殴打服侍他的李猪儿,还不顾太子安庆绪的想法,多次恩宠安庆恩,终于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五日(1月29日)夜,害怕被废的安庆绪带着心中怨恨的李猪儿和严庄摸入了安禄山的住处,将安禄山秘密杀害了,事后安庆绪继承了皇位,年号载初。

聊聊大唐由胜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

史思明称帝

安庆绪安排史思明归范阳,并在被唐军收复长安大败后,安庆绪逃到了邺城,安庆绪重整旗鼓后,害怕史思明对自己不利,于是派使者到史思明处调兵,史思明知道安庆绪的意思,于是抓了来使,带着13郡和8万士兵投降了唐朝。唐肃宗一听很开心,册封史思明为归义王,归降后史思明不断的招兵买马,这让唐肃宗很害怕,于是就打算弄死史思明,结果计划走漏了消息,史思明在投降半年后又起兵造反了,安庆绪当时被唐朝重兵60万围在了邺城,史思明叛变后收到安庆绪的求救信,安庆绪答应史思明,解了邺城之围就让位于他。史思明一看有利可图喜滋滋,带着13万叛军与安庆绪里应外合,大败唐军。史思明进了邺城后也不等安庆绪让位了,直接就以为安禄山报仇的名义把安庆绪砍了,回到范阳后自立为大燕皇帝。

聊聊大唐由胜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结束及影响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此时,兵败如山倒,天下虽大,史朝义却无路可走,最后无奈之中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聊聊大唐由胜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此次战争对于后世的影响极大,从此北方经济萧条,南方经济崛起,边陲不稳,各个异族再起争端,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杜甫有诗为证: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呢?又是怎么被平定的呢
...世,简直就像在梦境之中。可惜好景不长,这个梦境因“安史之乱”,被彻底打破,可以说安史之乱前,大唐有多么繁荣富强,安史之乱后,大唐就有多么残败不堪。这场被称为史上最血腥的叛乱,
2023-03-12 15:21:00
安禄山之子:安史之乱的遗留与唐朝的招安政策
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安史之乱让盛唐经历了7年的动荡,终于在在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自尽后落下了帷幕。而大唐王朝也在盛世余晖中,逐渐走向了没落,这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到结束之后依然没有肃
2023-11-01 07:10:00
揭秘安史之乱:唐玄宗如何亲手葬送了大唐盛世?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长达八年的战争,让唐王朝直接损失了3000多万的人口,从此一蹶不振。中国从此失去了对西域长达千年的控制权。那么大唐盛世为何会出现内乱?盛唐又是如何衰败的呢?唐
2024-03-16 10:44:00
唐玄宗作为一代英主,为什么在他统治时期会爆发安史之乱
...,宠幸奸臣,沉迷后宫,最终引发了使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除了统治者的个人原因以外,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动乱爆发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均田制被破坏,进而导致府兵
2024-06-22 19:54:00
安史之乱中的六猛将:唐朝内乱的英雄与悲剧
唐朝,一个辉煌的时代,却也有其深重的阴影。安史之乱,这场震撼中华大地的内乱,持续了近八年,给大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但在这场乱局中,有六位猛将崭露头角,他们的英勇和智慧,使叛军
2023-10-17 09:04:00
安禄山为何敢在大唐盛世起兵造反
...下十八万大军视作衣食父母,别说是扯旗造反前,哪怕在安史之乱已覆灭多年后,安禄山的牌位,依然被归顺唐朝的安史叛军将领田承嗣供进庙宇,享受了这些老部下兵将们二十多年的祭拜,直到唐
2023-05-11 20:38:00
从盛唐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是怎样把大唐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的?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发生后,则显得无比的凄凉。很难想象得到两种落差极大的景象同样是出自同一个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之中,同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
2022-12-27 22:10:00
忠诚与猜疑:大唐安史之乱的致命矛盾
安史之乱的叛军,就像一群落在河北-中原L形风箱中的老鼠一样。他们本应该一直被吊打才对。大唐凭借南方的财富、西北的精兵、关中的基地以及山西的高地,完全可以把这伙人彻底消灭。但是,真
2024-01-17 20:50:00
...胡,胖”,那就不用多说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就是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了叛徒,认为安禄山是大唐灭亡的罪魁祸首,但是历史上真的是这样
2024-02-27 16: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