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有“泛血缘”之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1 11: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有“泛血缘”之联

武王伐纣灭掉商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并将"帝"改为了"王"。周王朝在王位继承上明确规定,王位必须传"长子"。实行的这一制度便是"宗法制"。宗法制在意识上表现对血缘文化和日拟血缘文化的创造,也就是说以周朝宗族血缘为核心并对异性贵族血缘的认同。

这种血缘文化集中体现于"德"这一宗法的价值观念。孔子的"仁"告诉人们要克制,并要有谦和礼让的态度。与西周的"德"非常相似。西周的"德"与孔子的"仁"之间有着传承关系以及共同的血缘文化特征。

(一)"德"与"仁"之间密切的关系

1、西周的"德"的发展德"其实在原始社会就有一观念,可以说原始社会是德的萌芽期。原始社会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社会管理者,便是巫觋。他们通过巫术,来占卜吉凶、祈求风雨。这些人非常聪明,在生活中可以往往解决人们所遇到的危机。而他们发动主动观念为人们解决问题的做法正是德的出现。德"在黄帝时期,观念已经形成,而到了商朝,德已经成熟。据《考古学与先秦宗教思想论纲》中所说,殷人对祖先非常崇拜,并且对祖先的神性进行分类,人们获得的功劳以及福祉都是通过神性的发小进行判断。对此我们可以,看出商人在思想上对"德"的重视。

周朝推翻商朝后,德观念充分体现出来,周与商的战争,可以看出人们开始认为天命糜常,民情可见的道理。虽然还存在天命鬼神,但周人可以事鬼神敬神远之。周人开始制作礼节民乐,开始对原始礼仪损益,充实了德的内容。人们的观念更加理伦化。

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有“泛血缘”之联

周人认为人要受到更大的重视,人类自身的德行具有超越性的力量,可以弥补神灵退位的精神空缺。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德"经过夏商的发展,到周已经发展成熟,"德"也成为了西周重要的治国观念。

2、西周宗法制的完备

宗法制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庭传统习惯,西周初期,周武王也继承了"君王神授"和"代天行罚"的思想。但随着思想逐渐进步,西周统治者发现了一个问题,那边是为什么夏商有些"君权神授"和"代天行罚"但最后仍然走向灭亡。

西周统治者开始反思,吸取前代教训,大胆创新,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民本思想。便认为可以"敬事天地,但不可以不敬德"。并且将德落实到了周朝统治当中,也将"德"贯彻到百姓当中。

西周统治者认识到敬天保民的重要,于是并没有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约束百姓。为了保障秩序,维护统治,西周实行宗法制以此取代苛刻的法令。周武王以礼作乐,制作出了一套完备的宗法体系。宗法制通过血缘之间的关系,让各个贵族之间能够享受世代收禄。宗法制的观念深入人心,也流露于家庭中。家庭也会将家产或者家族管理交给家中的长子继承。

3、儒家"仁"对古代的影响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仁的境界在小的方面体现于个人理想人格,大的方面体现在治国理念。据《论语》提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由此可知,孔子认为,"仁"体现在对别人的宽恕。儒学的"仁"对古代唐宋诗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有“泛血缘”之联

唐朝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不顾及军队,使边塞民不聊生,军士百姓生灵涂炭。诗人陈子昂写出一首《感遇诗》,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陈子昂对边疆的忧患,对战士的同情,体现了儒家仁学的忠义。因此我们可知,儒家的"仁"对古代诗词有着影响,对古代封建制度也有着影响。

(二)西周"德"与孔子"仁"联系的根本原因

1、儒家对"孝"的理解

孝是儒家核心思想观念之一,孔子提倡"仁学"认为孝可以体现出仁来,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的学生有若曾经说过,"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君子要抓住孝,抓住根本,"仁"便可以建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也可以产生出来。由此可知,儒家对孝的理解,认为孝便是顺,在保证父母的吃和穿的同时,要顺从父母的心意,用行为证明孝心,对父母要有恭敬、顺从的态度。

可现在很多人都错误的理解了儒家的孝,他们认为只要给予父母好的生活,让父母能够有房子住,有钱花,便是自己尽的最大的一份孝心。可他们并不知道父母真正想要的什么。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家家户户脱贫,几乎每家都有的穿,有的住,所以父母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子女的陪伴。

给了父母一个豪宅,可父母真正想要的确实一个家。因此,我们要尽孝时,我们在给予父母物质生活时,我们要多陪伴父母,带父母去旅游,给父母拍照,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安心、快乐。

2、"德"与"孝"如何统一

古代人对祖先祭祀时,造成了孝产生的浓郁氛围。之后,随着社会发展,孝这一观念进入了阶级社会。夏人有无孝案至今不知,但是殷人生活中却体现出孝,在商代青铜器的《孝卣》中,便把孝当做人的名字。从商朝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有“泛血缘”之联

在商朝时期,人们对神特别尊重,同时人们认为自己的祖先能够保佑子孙后代,祖先便是天上的神,所以殷人认为祭祀祖先的孝与尊崇天上的神是结合统一的。因此可知,孝主要由德来承担。我们可以看出孝与德是同步的,统一的。

(三)德与仁之间如何统一血缘文化

1、泛血缘文化是什么?

周人灭掉商后,周朝初立,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施行宗法大分封,建立了宗盟政体,开创了泛血缘文化,构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天子为主的宗法等级秩序。中国古代常说四海之内,皆是兄弟,这便体现出泛血缘。周朝施行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各个诸侯,而各个诸侯都是周朝皇室或者与天子最亲近的人。泛血缘文化通过宗盟政体的建立也随之出现。

2、古代关于仁的思想

春秋时期,人们常常把尊亲重长,对人恭敬,关爱民众,忠于国家,称为仁。《国语》中,写出爱亲就是仁,仁体现在父子关系上,便是对父母孝顺就是仁。爱君就是仁,仁体现在君臣关系上,便是臣对君王忠臣便是仁。

利国就是仁,仁若体现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便是保护弱小的国家,帮助邻国便是仁。由此可知,春秋时期,仁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上。

孔子提出来"仁"的意义,并且把"仁"与"德"相互联系,建立了儒家学说,孔子把仁体现于道德当中,并且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最高的道德标准。据说颜渊曾经向孔子问关于仁,怎样做仁,孔子说要克制自己,一切要遵守礼节,按照常理做事情,这便是仁。

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有“泛血缘”之联

当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问题。所以对于孔子来说,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回答关于仁的意义。所以仲弓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孔子对仲弓说,"出门办事就如同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使唤百姓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那样严肃。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人认为仁体现在很大的一个范围,包括国家、家庭、生活、以及礼节。

3、仁与德的统一

孔子思想体系中,非常注重仁和德的结合,据《论语》中指出,做一个仁爱的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能对自己仁爱,自己对人宽容,别人才对你宽容。这便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仁"构成了"德"的重要因素。

高柴曾经给一个犯人定了削足之刑,脸上曾露出同情与无奈,之后他遇危险被这位犯人所救,犯人所说曾经自己犯罪被定罪是天理,但大人曾经眼中所露出的悲伤,从不敢忘记。从这我们可以知道回报德爱从仁爱中所出。仁与德结合统一。

结论:德"和"仁"是一个人所应有的品质。自古代,我们的前辈便要求要有德行,更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孔老夫子教育我们要有仁爱,实际上是也在告诉我们要有品德,要做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卢梭曾说过,"装饰对于德行也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

因此,生活在当今的我们应该对他人恭敬、与人为善、对人温和有礼貌,不恶意伤人。宽以带以待人,我们要时常帮助别人,传播爱心,将"仁爱"体现于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孔子姓什么?难倒了大部分人!
...有的,暂时不提。#图文夏日征集令#总之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些名字当中,也能深深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4-09-06 11:31:00
孝道观念在殷商到西周的继承和发展
...施,论证了“孝”存在的合理性,加强了孝道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曾子后学更加具体的整理了孝道文化的思想脉络,使得孝道文化更加的理论化、体系化、实践化,孝道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
2023-10-21 22:29:00
孔子姓什么?公务员考试中一道简单的送分题,竟难倒了众多考生
...题,还用想吗?可真相往往出人意料。一群自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如指掌的考生们,竟然在这道题上集体翻了车。那么,孔子到底姓什么呢?送分题集体翻车谁能想到,在一场紧张的公务员考试中
2024-11-04 10:51:00
“罪己诏”是皇权稳固的产物,“罪己诏”的政治功效有哪些?
...观念经历了商周以来“明德”“民本”思想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由神本宗教向伦理人本的嬗变。由此开启了春秋以来,各家诸子对人性、社会、政治等现实伦理关系的探索,尤其在关于个人
2023-01-06 17:51:00
周文王在历史中的形象为何摇摆不定?
...,再也没有一场这样的思想解放运动了,这一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是不可复刻的。确实,“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在剧烈的社会震荡中,由原始社会直接延续下来、
2023-04-20 16:29:00
孔子文化再出发,第二届“孔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举办
...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孔子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推动创意设计赋能产业发展。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省文旅厅领导出席活动
2024-08-02 10:20:00
尼山有礼|登峰治学 落地化人,孔子研究院绘文化“两创”新图景
...文化智慧,提升儒家文化传承创新话语权,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为现代社会提供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要求。孔子研究院聚焦研究阐发“登峰”,充分发挥地处孔
2024-07-10 09:37:00
何以中国|箫韶乐团艺术总监李科,传统礼乐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肠的中华礼乐背后,是箫韶乐团艺术总监李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痴迷。曾师从中国“雅乐第一人”见到李科的时候,这几天他正忙的“脚不沾地”。盛大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
2024-12-01 07:49:00
...到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方向。两千多年来,先贤孔子以学立身,成为“万世师表”,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
2023-06-26 08: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史上最牛太监:影响堪比孔子,贡献远超秦皇汉武任何一位千古帝王
今天小编和大家来说一个很特殊群体,他们就是古代时候侍候皇帝的太监,可以说他们就是为帝王而存在的,别小看他们。在历史上这些特殊群体身份小但做的一些事可不小
2025-04-04 00:18:00
刘备让刘禅娶了张飞两个女儿,为何不让他娶关羽的女儿?
刘禅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刘备却为何不让他娶关羽的女儿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为世人所羡慕和崇拜
2025-04-04 00:35:00
历史上著名的“蝴蝶效应”:一个东方贵族的死,导致罗马帝国覆灭
刀耕火种与马背游牧的对抗是古代中国发展的一条暗线。在春秋战国之时,这种对抗就初露端倪,汉朝更是两大文明为政权斗争的顶峰
2025-04-04 01:34: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徐雷鹏清明又至,狼牙山上桃花开得正艳,刘老庄82棵青松擎天而立,乌斯浑河静静流淌,四行仓库西山墙上弹孔仍存……光阴流转
2025-04-04 05:55:00
年轻人为古人扫墓:“历史奔现”背后的“精神寻根”
视觉中国供图3月末,喜欢汉魏历史的文博专业大四学生朝歌,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出发,依次游历了曹操高陵、铜雀三台遗址公园
2025-04-04 07:04:00
时隔76年后烈士亲属寻亲圆梦!千里奔赴异乡,在墓前掬上家乡水土
大皖新闻讯 "爷爷,我们带着家乡的泥土和江水来看你了。"清明节前夕,在山东省栖霞市观里镇雀儿崖革命烈士陵园内,一场跨越76年的祭奠仪式令人感动
2025-04-03 16:18:00
《史记》最美谎言-赵氏孤儿:续解
作为一个传奇的文学故事而言,赵氏孤儿案当然精彩纷呈,然而作为一个历史事件而言,这个赵氏孤儿案有太多的漏洞、太多地违背历史事实
2025-04-03 17:26:00
中国史上九个大统一王朝的疆域有多辽阔?人口有多少?
文/格瓦拉同志从夏至清,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九个王朝实现过对中国的统一,即秦、西汉(包括新)、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2025-04-03 17:42:00
三国中的张松,献了西川的地图给刘备后的结局如何
张松因为献了西川的地图给刘备,并且因刘备入川,让刘璋发现张松和刘备有勾结后,将张松处死,以正效尤。第一,曹操冷落张松,张松投刘皇叔
2025-04-03 18:09:00
刘备东伐孙权,为何诸葛亮不劝阻?
应该说,诸葛亮不是不阻止,但他知道他自己说了刘备也不会听,为了避免君臣“相忌”,所以诸葛亮采取了回避和闭口不言的态度。而诸葛亮那句
2025-04-03 18:23:00
马嵬驿兵变始末,李隆基晚年到底多昏庸,杨家兄妹是否真的该杀
#头条群星8月榜#公元755年安禄山发起兵变,这时候是安禄山造反还没有史思明的事、还不叫安史之乱。但大家记住安禄山谋反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诛杀杨国忠
2025-04-03 18:41:00
中秋冷知识:玉兔是如何跟月亮、中秋结合在一起的?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值此中秋佳节之际,首先祝关注以史为鉴的朋友以及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中秋快乐!?在中秋节这一天
2025-04-03 18:55:00
祭扫先生墓 追思将军魂:泰安市社会各界为冯玉祥先生扫墓
4月3日,春和景明,在这充满敬意与追思的日子里,泰安市社会各界群众和中小学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泰山天外村一侧的冯玉祥先生墓前
2025-04-03 21:06:00
遵义公路管理局到仁怀鲁班烈士陵园扫墓
多彩贵州网讯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追思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4月2日,遵义公路管理局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到仁怀市鲁班红军烈士陵园开展“祭英烈
2025-04-03 17:15:00
永远铭记!先烈的事迹依然振聋发聩、震撼人心
江南时报讯 清明节前夕,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分会和烈士寻亲志愿者及烈士亲属来到苏州市相城区烈士纪念馆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2025-04-03 1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