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如今,数字化浪潮的兴起给政府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跑偏走样的“电子外衣”,却成了形式主义的“新马甲”。近期,浙江省大力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集中纠治公务短视频“花式汇报”等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务工作回归实干导向树立了典范。
为彰显调研成效,斥巨资打造“工作大片”;为让汇报出彩,投入大量精力制作精美PPT……这类“屏幕形式主义”现象屡见不鲜。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在制作、演示、维护这些华而不实的“屏幕工程”上,不仅挤占了本应用于民生实事的宝贵行政资源,挫伤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妨碍政策落实,损害干群关系,最终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屏幕中的形式主义”,看似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实质上是政绩观的错位。部分领导干部对数字化转型存在片面认知,认为“干得好不如晒得好”,将工作简单“上网”等同于改革创新,把数字留痕当作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导致“人浮于事,事浮于屏”。基层工作的核心在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绝非屏幕越炫目、PPT越精美,就越能彰显“政绩”。
根治“屏幕形式主义”顽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思想、机制、监督三方面精准施策,标本兼治。首先,要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基层干部要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本质与危害,持续加强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坚决破除“唯上不唯实”“重痕不重绩”的思维定势,大力倡导和践行“重实干、重实绩”的务实作风。其次,要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刚性约束。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事前审批机制,对公务活动中的视频制作、电子演示文稿、网络直播等严格规范报批审核,明确适用场景、成本上限和效果评估标准,从源头上遏制不必要的“数字负担”;另一方面,需配套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摸清底数、整改问题,确保制度刚性落实。最后,要整合监督力量,形成有效震慑。必须打通纪律、巡察、财会、审计等监督渠道壁垒,构建高效联动的监督矩阵,建立健全问题线索的快速移送和协同处置机制,对顶风违纪、热衷“屏幕作秀”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监督长牙带电、形成震慑。
整治“屏幕形式主义”事关基层治理成效,必须与时俱进,深刻洞察新形式、新变种。唯有将深刻的思想教育、刚性的制度约束、严厉的监督执纪紧密结合,构建常态长效的治理机制,才能刹住这股歪风邪气,让数字技术真正回归服务人民、提升行政效能的初心,推动政务工作行稳致远。(罗洋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