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尹 航
广大基层干部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久矣。不少地方和部门对变异翻新的形式主义多有警惕和关注,为基层减负一直在路上、从未有停息。
从实践看,一些对数字政务的规范优化举措也值得关注。比如浙江杭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务数字化应用集中清理规范,推动各部门整合应用系统,完善政务数字化应用“一本账”;又如福建漳州,推出“平安漳州e家”APP,功能设计、操作流程、考核评价上从用户需求出发,让信息化做到为民、便民、利民。从各地的探索中不难发现,聚焦问题、方法得当,让数字化更好服务于基层治理,是提升干部群众积极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减去“指尖”负担,迫切且必要。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事关党的形象、人心向背,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贵在精准,重在方法。日前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从强化建设管理、使用管理、安全管理、组织保障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要求。不得设置打卡签到、积分排名、在线时长等强制使用功能,不得随意要求下级和基层单位通过政务应用程序、工作群组上传不必要的截图或视频,不得随意摊派任务、索要材料……这些“不得”的禁止性举措,无不击中现实痛点。事实证明,坚持集约高效、便民减负,刹住通过数字化手段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歪风邪气,减少基层干部在数字时代的无谓劳动,才能让求真务实的正气蔚然成风。
规定在细处,关键要落在实处。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有网民调侃,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收到新的通知——请研究制定“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治理指标,每天汇报进度,每周报送材料……用形式主义治理形式主义,群众深恶痛绝,更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对各级部门来说,应主动发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将其纳入群众监督范围,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发现一类解决一类,不拖延、不犹豫。同时,有关部门要用足用好专项整治、技术监测、典型案例等工作成果,切实减去“指尖”负担,持续形成防治合力。唯有做到重责任、强保障,真减负、减真负,广大基层干部的担子才会更轻、作风才能更实,进而有更多时间奔一线、办实事、抓落实。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各地各部门切莫有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也不能有抓抓停停、搞一阵风的想法。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尤其要保持警觉,拿出更多务实举措,防止一些变种出现、歪风抬头。只有不断遏制形式主义的反弹回潮,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整治才能见到真正成效。
相关阅读:
人民网三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之一:手机都快“瘫痪”了
人民网三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之二:铃声缘何成了“紧箍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4 12: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