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9月5日,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暨第六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举行,40余位中国作家、国际传播专家和来自24个国家的32位汉学家畅抒己见,共谋共话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其中,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作为中国作家代表之一,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演讲中,阿来忆起自己多年来与世界文学的深刻互动,直面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境况,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诸多话题与侧面表达了真切的思考。
阿来回忆,他不到二十岁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整整一代有文化的年轻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世界文化文学抱有超常的热情。“关于域外的种种新知,特别是域外的文学——无论是其中内在的思想与美学观,还是外显的形式与方法论,都成为我倾心吸取滋养的对象。至少有十多年时间,我在书中‘遍访’了那么多的国家,遍访了那么多语种的作家作品。那时,我确实和许多同时代的中国写作者一样,相信自己已经来到了歌德预言过的世界文学时代。那也是全球化的倡导与实践都在高歌猛进的时代。”
正是在这个时期,阿来的某些作品被翻译家挑中,有时,他会因为这些翻成外语的书,去到他的书所到达的那个国家。“我的学习方法就是,去那些经典作家书写过的乡村与城市。比如,凭借雨果的《九三年》,在巴黎寻找法国大革命的遗迹,让自己从当时鲜血淋漓的现实中认知历史,思索人性的光明与幽暗。在美国,我去寻找惠特曼倾心歌唱过的地方,去马克·吐温描绘过的密西西比河上航行。”
不过,阿来不无忧思地注意到,当我们大多数人说起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时,通常关注的是走向西欧北美,而非整个世界。同时,有的西方国家读者怀有文化优越感,以非文学的标准凌驾于文学标准,使中国作家作品在另一套有色的观察镜下被挑选,被甄别;有的第三世界国家则囿于物质匮乏或自身文化习惯、宗教信仰,对中国文学缺少像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学一样的强烈兴趣。在阿来看来,这种情况的改变需要仰赖于更长的时间,仰赖于中国这个国家在世界上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作家应当以怎样的姿态面对世界?
“我们当然要走向世界,但同时必须更新对世界的认知,知道去往彼岸的海上也会风高浪急。”阿来说,“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伟大航船,要靠中文来打造,它既是打造航船的材料,也是航船本身。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健我们自己。我们还得用中文,用这个国家共同语言来处理自己的现实,表达自己审美经验。这是基本路径,这是经验世界,这是我这样的写作者情感与思想表达的唯一出口。所以,我现在的着力之处,在于真实而优美地书写与表达我所在的那一部分的中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世界终归还是要往光明处、开阔处走的。”阿来坚信。他认为,中国作家不应就此退缩,回到封闭保守的茧壳里去。同时,我们的“走向世界”,是以我们的真实的而富于审美特性的文学走向世界,以我们的好文学的标准走向世界。
“我将以恒久的坚持,以真诚的书写面对这个世界。”阿来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主办方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6 0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