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27 08:48:00 来源:上游新闻

又到“11·27”。

阴雨绵绵,寄托生者无限哀思。傅显渝在已完稿的手绘连环画上又改了几笔。

他总盼望着能再完美一点——这是他呕心沥血之作,在心目中的分量远远超越以往任何一本获奖作品。

作为“11·27”大屠杀脱险志士傅伯雍的侄儿,这位年过七旬的重庆画家先后历时五年,亲手用画笔,全面、真实、完整地还原了伯父脱险经历以及300多位革命烈士慷慨就义的历史,绘成共计两百多页连环画。

每一页,都是他对先辈的敬意与追思。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傅显渝修改完稿的手绘连环画

“我伯父就是从这里逃出去的!”

因从事革命工作先后三次被国民党抓捕,被特务关押在歌乐山麓的渣滓洞集中营,九死一生从“11·27”大屠杀的枪林火海中逃了出来……说起伯父傅伯雍的经历,傅显渝充满敬意和深深的怀念。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年轻时的傅伯雍

在傅显渝心目中,伯父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第一次见到伯父时,他才11岁。“他个子不高,与我心中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相差甚远。对人总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那次见面后,男孩在回老家垫江的轮船上,一口气读完了《红岩》——这也是他人生中认真读完的第一本长篇小说。

后来他跟同学们参观白公馆和渣滓洞,目睹了伯父与先烈们战斗过的地方,深受震撼。

他忍不住悄悄告诉身旁同学:“我伯父就是从这里逃出去的!”

在傅显渝看来,伯父的一生坎坷、曲折,脱险过程更是富有传奇色彩。“他的经历不仅可以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更是我们家族晚辈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他认为,几十年来,描写白公馆、渣滓洞监狱“11.27”大屠杀的文艺作品不少,但大多经过了艺术加工和改编,其中某些情节有所虚构,比如华蓥山游击队冲进渣滓洞监狱解救囚友,真实的情景其实更加悲壮、惨烈!

至今为止,完全真实、完整反映“11·27”大屠杀经过及少数难友脱险的作品还很少,就连许多重庆人对这场大屠杀的详细过程也是一知半解。

“我担心啊,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全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于是,作为一位自学绘画,有过《爷爷儿时的游戏》等多部作品的画家,在他近古稀之年时,决定将伯父这段经历用形象、生动的连环画呈现,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傅显渝看来,这是一段绝不能遗忘的历史!

多次前往渣滓洞 真实还原历史

傅显渝也曾感到疑惑和好奇:渣滓洞监狱戒备森严,大屠杀时先是特务用机枪扫射,再入室补枪,最后又放火焚烧,伯父及其他难友是如何从枪林火海中跑出来的呢?在渣滓洞最后的夜晚,革命者们经历了什么?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傅显渝想真实还原那段历史

为真实还原历史画面,从2018年起,傅显渝多次前往白公馆、渣滓洞旧址,找解说员了解情况,拍摄了上千张照片。

他收集了大量伯父、父亲写的回忆文章及报刊、书籍资料,找到伯父、伯母年轻时的老照片,还从网上下载了拍摄于当年“11.27”之后不久及上世纪五十年代渣滓洞监狱场景的老照片。

2020年2月,在积累了大量素材、资料后,傅显渝开始编写连环画《冲出魔窟》文字脚本,前后经过一年半反复修改和补充,完成了90余幅。

与此同时,他还编写了另一部全景式描述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大屠杀的连环画《黎明前的大屠杀》,共100余幅。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傅显渝编写的连环画《黎明前的大屠杀》

在上百幅草图完成后,他又进行了第二、第三轮反复推敲和修改,然后将电脑中的草图打印出来,再用铅笔拷贝到素描纸上,最后再勾上墨线,才算完成最终稿。

为尽量还原历史及细节,傅显渝在创作中严格遵照史实,每一位革命者的相貌和神态,都尽量贴近真实,连渣滓洞监狱走廊上立栓的方圆都原貌重现。

难友牢房内夺枪中弹牺牲 助傅伯雍逃生

在傅显渝的连环画中,生动再现了75年前,伯父傅伯雍脱险时的惊心动魄。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傅显渝在创作中

1949年11月27日晚,敌特开始对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者进行转移,集中关在几间牢房里。突然,一群特务手持美式卡宾枪,站在牢房外开始疯狂扫射。

被关在七室的张学云一个箭步冲到牢房门口,一把将傅伯雍掀到牢门右侧的死角,然后从牢门侧面死死抓住伸进来的枪管,拼命往里拖。但因子弹匣过长,无法拉进来,他最终英勇倒在枪口下。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枪声一度停止,却又从后面的窗口响了起来,接着特务们开门补枪。幸运的是,傅伯雍被张学云推到死角后,难友们的鲜血喷洒在他身上,用身体压住了他。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傅显渝用连环画还原那段历史

傅伯雍只听见密集的子弹呼啸着飞过自己的头顶、耳边,幸未中弹。

远处传来轰隆隆的炮声,刽子手们心急如焚,只想着赶紧逃离,因此补枪时匆忙又草率。

大屠杀持续到黎明前夕,特务们在撤离前又点燃牢房,火光冲天。这时,满身血迹的傅伯雍从难友们的尸体中爬起来,用力拔出一根床架上的横杠,朝已着火的牢门猛砸,砸出一个缺口,冲了出去!

靠近八室牢房外的围墙上有一处缺口,被大雨冲垮,30多名幸免于难的革命者一起往那里跑。

突然,院墙外又枪声大作。原来,岗楼里尚未撤走的警卫发现动静,用机枪扫射,用火力封锁了围墙上的缺口,又有十多人倒在围墙边。

十多人利用敌人换子弹匣的间歇,冲出缺口,向歌乐山上跑去。此时,刚从七室冲出来的傅伯雍看到围墙缺口处火力正盛,立即跑到牢房边的打米室——他知道,那里有一个堆米的房间铺着木地板,地板上有手指宽的缝隙,下面就是歌乐山一溪涧的水沟!

傅伯雍在打米室找到一根扁担,用尽全力撬开两块地板,又找到两床破毯子,掩盖洞口,然后跳了下去,躲在水沟里。不久后,另一位难友刘翰钦也用同样方法找来,两人紧紧相拥,约定一定要活着逃出去,控诉敌人的残暴!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两人就这样坐在水沟中的石头上,躲藏了近一天。直到28日晚,才爬出水沟,往歌乐山上走,最终成功脱险。

11月30日,解放军进入重庆市区,重庆正式解放。

父亲翻山越岭为伯父“收尸”

在连环画中有一个情节,傅显渝的父亲傅仲熙生前跟孩子们讲过很多次。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傅显渝正在手绘连环画

1949年12月初,傅伯雍的老家垫江解放,在这个喜庆的日子,家人却得到噩耗: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者全部被屠杀。全家抱头痛哭,包括傅伯雍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傅仲熙作为家里唯一的青壮年,独自前往重庆为大哥“收尸”。当时垫江到长寿上百公里山路全靠徒步,傅仲熙翻山越岭,经过两天跋涉,在长寿坐上了去重庆的轮船。

他在邻座乘客手上看到《新华日报》,上面赫然写有“渣滓洞脱险人员名单”,他一把抢过来,竟看到了“傅伯雍”三个字!他反复看了好几遍,激动得一边笑一边流泪。

船驶至朝天门码头,傅仲熙一路跑到位于沧白路的“脱险同志联络处”。在那里见到了傅伯雍。数年未相见的兄弟俩抱头痛哭。

第二天,傅仲熙跟随大哥来到渣滓洞收殓烈士遗体,上百具黑色棺木触目惊心。

残垣断壁上布满弹孔,整个渣滓洞被集体屠杀的170多人中,能辨认出身份的,只有冲出牢房死于室外的19人!其余的均被烧成残骸或灰烬。他们一边流着泪,一边用白绸把尸骨裹好……

创作40年多来第一次边画边流泪

让傅显渝感到遗憾的是,伯父已于2014年12月去世,因此画中有诸多细节,例如被捕时的具体场景,脱险时穿的什么鞋子,当时藏身的木地板下的水沟深浅等,只能凭推断画出。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傅显渝在渣滓洞和伯父照片合影

“要是伯父生前能为我创作此稿提供细节和意见,并能看到这部连环画的问世,该有多好啊!”在创作时,随着笔下剧情的推进,傅显渝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当时的场景,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不屈,大屠杀时的悲壮,收敛遗体时惨不忍睹的场面……不知不觉中,常常会画得热泪盈眶。

“为自己的画而感动、掉泪,在我绘画创作40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傅显渝说到创作过程时,忍不住再度落泪,“这段历史值得所有人铭记,我们不能忘记那么多倒在黎明前的革命者,他们本可以拥有美好的青春和人生……”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年过七旬的傅显渝创作手绘连环画

傅显渝在两年前做了白内障手术,虽摘掉了上千度的近视眼镜,但老花程度加剧,因此在绘画时特意准备了6副老花眼镜,随时根据用眼距离的不同切换使用,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加之已年过七旬,常感腰酸背痛,因此画得非常吃力。

百姓记录|七旬老人手绘连环画 再现伯父“11·27”脱险经历

两部长篇连环画终于全面“收官”

“如果不把这段历史画出来,将是我终身的遗憾!”在又一个“11·27”,在伯父过世即将十周年之际,共计200多页的两部长篇连环画终于全面“收官”,预计明年可以出版。

傅显渝完成了在心中对伯父和“11·27”烈士们的约定。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摄影 周本帅 视频编辑 王善昆 美编 刘玲

编辑:李舒责编:林祺,吴忠兰 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7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菏泽79岁老人卖废品换书,免费开了60年图书馆
...复,鞋都烂了好几双。一开始,他的钱一次只能买两三本连环画。他把买来的连环画收到柜子里,村里识字的人知道了,都往他家凑。慢慢地,看书的人多了,他心里也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收集更多
2025-09-15 18:10:00
百姓记录|他用“小人书”描绘重庆故事
...的重庆故事。其中,从小爱小人书的邹四新在重庆老一辈连环画艺术家的成就基础上,提出了以巴渝文化风情为主的风格流派,并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渝派连环画”传承人。他创作的“重庆老
2024-06-07 17:44:00
柳州七旬老人从医院走失4天
70岁的伯父从医院走失4天,柳州市民宋先生和家人非常担心、牵挂。“他身体比较虚弱,又有轻微老年痴呆,我们现在都很着急!”6月21日,记者联系上发布寻人启事的宋先生。宋先生告诉记者
2023-06-22 17:22:00
任建国:50年水墨生涯的“记忆重启”
...术学院叶浅予奖金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84《就职宣誓》(连环画,北京市优秀艺术作品二等奖)《渡口》(中国画,光明日报奖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种苞谷的老人》(中国画组画
2023-11-07 09:25:00
善添“新柴”传薪火,“连环画”中话传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连环画,被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之花”,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曾有过重要地位和作用。进入信息化时代,连环画这种曾流行
2023-05-17 16:57:00
连环画中宋江相貌丑陋,李逵另外三个带黑字的绰号,哪个更贴切?
...点也不要紧,但是又黑又矮又肥,那就真看不得了,有些连环画把宋江画的比较丑陋,还真是符合水浒原著描述的。黑宋江和黑旋风李逵的绰号中都带着一个黑字,用老年间的话来讲,就是老鸹落在
2024-11-14 10:01:00
...业和城乡发展注入文艺等内生动力。采访当天,浙江力溪连环画乡村艺术馆创始人邵彦山正好送来一车连环画。他去年刚跟村里签约成立工作室。“文艺元素的加入,不仅可以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2025-05-16 12:20:00
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暨首届晒书节举办
...打卡体验的游客说。值得一提的是,由报国寺和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寻找父辈儿时记忆——连环画精品展”同样引人注目,不少展品是获得过国家级大奖的连环画精品。北京荣唐连环
2024-03-02 15:24:00
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武汉首次展出完整连环画原稿
“他画的连环画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提起著名画家钱贵荪,喜欢连环画的70后、80后或许不会陌生,他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连环画、国画、插图等,其中有一百多部连环画。3月1
2024-03-13 10: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