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父亲经常给我们讲他干妈的故事,教育我们学会做人。
父亲的干妈,是田林县旧州的壮族人家。父亲叫她“保娘”,我们叫“保奶奶”。
据父亲说,我们的保奶奶长得很漂亮,身材高挑苗条,为人干练精明,心地慈善厚道,胸怀宽广,又有口才,会唱山歌,还会武功,两三个力气大的男人都敌不过她,连当地山上的土匪都怕她。她主动认我父亲做“干儿子”,是看在我父亲懂事明理,也想让她的亲生子女们多一个汉族兄弟。
保奶奶家很讲究礼仪,如小孩见到大人要会称呼;有客人来家,小孩要会招呼,要找板凳给客人坐;大人说话,小孩不能眼睛盯着客人看;吃饭不能用筷子在碗里、锅里挑挑拣拣;吃完饭要端茶端水给客人漱口;客人离开时要挽留并相送到家门口。
保奶奶善待客人,来客不论贫富贵贱,不论民族,不论老幼男女,都一样招待。父亲说,保奶奶家在街上,赶场的、做生意的、路过的、下村蹲点的、劳动锻炼的,各路人马常在保奶奶家吃住。保奶奶说,作为主人家,要对人好,这叫“善结人缘”。同时,她要求家人养成行善的习惯,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宁愿吃亏,也要让利于人。
保奶奶要求全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学会自立自强,拼搏向上,奋发有为。保奶奶的子女5人,个个聪明好学,全部考上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保奶奶家的5个孙子也读到硕士、博士,出国留学深造,归国后从事科研工作,为国尽力。
父亲讲起这些事都很兴奋,为有这样一个家庭、这样的保娘骄傲自豪。我们也明白,他讲这些故事,是为了教育、激励我们向保奶奶家的人学习,将来也有所作为,成为国家的人才。
父亲自己接受熏陶,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成了家,把茅草房变成大瓦房,又养育了我们弟兄姊妹几个,并让子女们都读书,家境日渐兴旺起来。
父亲不仅“言传”,而且不忘“身教”。他教我们要存爱心,要行善。
20世纪60年代,父亲看到一些人吃饭困难,就尽量接济他们,有时叫他们到家中吃饭,有时送上几斤米。
20世纪70年代,县乡干部下村蹲点,常住在我们家,父亲都把他们安置得很妥帖。记得有一位干部患有肺结核,父亲安排他住无烟的房间,嘱咐我母亲每天为其准备开水,还去邻村请来民间医生为其诊治。后来,这位干部痊愈了,离开我家时千恩万谢。有一位下队干部,父亲了解到他患有胃病,便叮嘱母亲每餐为其煮合适的饭菜,并请来医生为其疗病。这位下队干部胃病好了,回县城后,还专程带着妻子、儿子到我家来致谢。碰上这种情况,父亲就对人家说,这是应该的,你看得起我才来住我家,我理所当然把你当作家庭成员来对待。下队干部给伙食费、给粮票,父亲一律婉拒。父亲常说,我们家吃的都是苞谷饭和青菜,对不起客人了,哪还能要钱?
1984年春节期间,家乡下起了大雪。农历大年初二早上,父亲去离家一公里的水塘挑水,听到水塘里有响动,接着传来呼救声,父亲放下挑子,马上回到水塘边,看见一位老大娘滑倒在水塘中,父亲跳进冰冷的水塘救起老大娘,并将老大娘背回她家中,嘱其家人给老大娘换衣服并让其烤火,又去找来草药煮给老大娘喝。后来,老大娘的家人带上厚重的礼物来感谢父亲,但被父亲婉拒了。
“家风良,家必旺”。父亲的儿孙们都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要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