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77岁李善长赋闲在家,为何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只因他做错了三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7 10:15: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李善长高举免死金牌,求朱元璋饶他一命,没想到朱元璋冷笑道:“金牌上写的是什么?你仔细看看。”李善长仔细一看,立刻面如死灰!

公元1380年,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处死丞相胡惟庸,同时借机株连那些他早就想杀的人,前前后后,有3万多人被处死。

由于,胡惟庸能当上丞相,李善长举荐,可以说李善长跟胡惟庸关系十分亲密。

77岁李善长赋闲在家,为何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只因他做错了三点

不过,朱元璋念及李善长的劳苦功高,并没有牵连到他身上,也没有深挖胡惟庸与李善长的关系,说白了想放他一马。

可是,李善长并没有从中看出端倪,10年后,已经赋闲在家的李善长还是被朱元璋找到罪名,他一家满门70余口人全部处死。

很多人都觉得李善长死得多少有点冤,可是殊不知,这正是他自己一步步走到了绝路,朱元璋不得不杀了他。

从朱元璋起兵到建立明朝,李善长跟随了他三十余年,对于朱元璋的辅佐,也的确做到了鞠躬尽瘁,这一点朱元璋也承认,甚至把李善长比喻成萧何。

朱元璋当皇帝后,封李善长为左丞相,成为百官之首,赐爵韩国公,并赐其免死金牌,每年的俸禄更是多达4000石,而功劳卓著的刘伯温一年俸禄才240石。

那么李善长到底做了什么,让朱元璋彻底对他失望了。

首先是李善长恃宠自纵,目空一切,对于朱元璋对他的赐予,他觉得是理所应当,换句话说是因为他有了付出,这是他应该得到的。

李善长成为百官之首后,很多事情让他处理。于是他在朝中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在他的严格管理下,手下的大臣们都害怕得罪他。

甚至有些事情他都自作主张处理事情,而不去向朱元璋汇报,发现对自己不利的奏章便压下不报。

其次就是李善长心怀两端,在他逐渐掌握了大权后,对于朱元的忠心也开始有所动摇。

胡惟庸想谋反,首先想到的是李善长,于是派人劝说李善长加入,李善长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也知道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家破人亡的后果。

可是李善长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把这事汇报给朱元璋,后来,胡惟庸又多次派人劝说李善长,李善长说:我已老了,等我死了以后,你们好自为之吧。

77岁李善长赋闲在家,为何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只因他做错了三点

在这种想法下,有一次,李善长抓了一个胡惟庸的细作,按照正规程序,他应该向朱元璋报告,可是他却采取了私下处决的方式,这件事情的背后,到底是单纯的处决,还是包庇灭口,就只有李善长自己知道了。

因此在胡惟庸谋反的事情上,李善长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态度,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墙头草是不可能存在了,李善长在给自己留下退路的同时,就说明他对朱元璋不忠思想已经抬头了。

最后就是李善长贪恋权力,1372年李善长就向朱元璋提出要归隐田园,说自己年岁大了,面对每天繁杂的事务,他实在应付不了。

朱元璋当然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可李善长并不想真的隐退,为了在隐退后继续能够掌控一切,他推出了胡惟庸作为他的代理人,担任中书省左丞相,而他暗中继续遥控中书省,进而想控制朱元璋。

没想到,朱元璋技高一筹,他看出了李善长的把戏。不过朱元璋并没有阻止,他一方面需要胡惟庸来处理政务,另一方面,他要胡惟庸继续表演,看看还有谁跳出来搞事情。

终于到了1390年,胡惟庸都死了10年后,朱元璋抓到了李善长的把柄,换句话说朱元璋对于他的隐忍到了极限。

这一年,李善长的一个晚辈丁斌犯了事被朱元璋判处流放,李善长上书求情,结果一下子把朱元璋惹怒了。

朱元璋心想,我乃真龙天子,判个流放,轮得到你指手画脚?于是,朱元璋对丁斌严刑拷打,想从他嘴里逼问出李善长的罪行。

丁斌招出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经常和胡惟庸密谋谋反,而李存义则把李善长牵扯了进来,虽然李善长没有参与,但是却落得一个知情不报的结果。

77岁李善长赋闲在家,为何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只因他做错了三点

于是,朱元璋一纸令下,将李善长满门70余口人全部处死,李善长立刻拿出当初朱元璋御赐的免死金牌,妄图活命。

然而,朱元璋却冷笑一声:“你再看看,这铁券上都写了什么?”

免死金牌其实非常大,上面密密麻麻刻了不下百字,李善长一字字看下去,很快就看到七个字:“免死,除谋反大逆。”他立刻面如土色,明白自己在劫难逃了。

不管是“伴君如伴虎”也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好,明智者都会选择功成身退,比如张良,继续贪恋权贵,最后的下场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重臣李善长:拥有免死金牌却难逃满门抄斩的命运
...,他也永远免死金牌,结果还是被满门抄斩。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白手起家,起家过程九死一生,李善长正是陪伴朱元璋从一步步走过来,李善长此人从小就爱读书,极有智慧,精通四书五经,擅长
2024-04-14 19:08:00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满门抄斩?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文武百官之间开始明争暗斗,党争情况愈发严重,朱元璋身为皇帝对这些事情其实不是非常的在意,因为这些人之间的争斗越厉害,就代表着他可以用一派打倒另外一派。之后朝廷
2024-11-24 13:53:00
陈德救朱元璋身中9箭,被许诺“永不负卿”,租后还是遭满门抄斩
朱元璋以草根起家一路升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才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但因为他的多疑和猜忌,死在他手下的朝臣也有很多,其中不乏跟随他多年、出生入死陪伴他打下大明江山的开国元勋。甚
2023-04-19 17:55:00
回家种田的老臣为何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
...统治,结束了封建帝王的历史。你知道吗?封建体制是在朱元璋的手里发展到了高峰。当时,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他把朝廷中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还处理掉了一些影响到自己权利的人
2023-05-20 10:36:00
李善长究竟如何触怒了朱元璋,导致满门抄斩的悲剧呢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跟随他的文臣武将有6位被封公,其中5位是征战沙场的武将:大将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百战骁将冯胜和名将邓愈,唯一的一位文臣就是李善
2023-05-16 14:44:00
70多岁的明朝开国功臣还下田种地,朱元璋得为何下令满门抄斩
他是明朝开国功臣,70多岁还下田种地,朱元璋得知后大怒:满门抄斩。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死在他手中的人数不胜数,可有一个人的功绩堪比西汉开国功臣萧何,最后生活却凄惨无比。他就是
2022-12-20 12:35:00
明朝首富沈万三帮朱元璋修城墙养军队,最后却被满门抄斩
...更多的利益,这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元朝末年民不聊生。朱元璋亲身经历了官商勾结带来的苦果,所以他上位后严惩了很多商人,其中沈万三就死在朱元璋手里。沈万三是元末成功的商人,他凭借高
2022-12-30 22:15:00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國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1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管不了是整治國家還是整治重臣,都以强大的方
2024-06-26 16:51:00
明朝开国功臣70多岁还下田种地,朱元璋得知后却将他满门抄斩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死在他手中的人数不胜数,可有一个人的功绩堪比西汉开国功臣萧何,最后生活却凄惨无比。他就是李善长,很早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了。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被封左丞相,
2022-12-17 10: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