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说起宋朝,人们印象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美好时代,军事科技辉煌,是一个适合生活的时代。但是,宋朝军事力量虚弱,连西北的党项都打不赢,是典型的“弱宋”。
宋朝的虚弱,经常被游牧骑兵压着吊打,与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有关系。为何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这问题原因很多。欧阳修、陆游则认为,如果宋朝能够调整作战顺序,按照“先北后南”方案,收回燕云地区不在话下。
欧阳修、陆游,都认为宋朝初年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失误,才导致燕云地区丢失。没了燕云十六州,中原王朝失去了一道战略屏障,故而打不赢游牧骑兵,还被对方反杀。
那么,调整作战顺序,“先北后南”,宋朝真的可以收回燕云十六州吗?笔者认为未必,宋朝还可能沦为“六代”。
先说“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方案由来。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将数十位大臣丢进黄河,结束了唐朝,也终结了“门阀士族”时代。
唐朝灭亡,各地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期间,出现两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唐庄宗李存勖,周世宗柴荣,他们有望统一中原。
李存勖的军事能力,可以跟李世民掰手腕,却有始无终。周世宗,也是有李世民的潜质,可惜英年早逝。
周世宗在位期间,与大臣王朴商讨统一全国策略,定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作战方案。即是,先平定南方诸国,再出兵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是,周世宗并未严格遵守,而是按照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改方案。959年,周世宗御驾亲征,契丹闻风丧胆,连续收复四座城池,中途因生病而班师,双方主力并未决战。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此时,北宋并未统一,北方、南方都有强劲对手。再则,李筠、李重进等节度使不服,纷纷起兵反抗,赵匡胤十分头疼。
李筠、李重进叛乱平定后,赵匡胤方才腾出手来,规划统一策略。夜晚,赵匡胤冒着严寒大雪,突然来到谋臣赵普家里,与他商讨天下大势。
“太祖雪夜访普图”,被后世传为美谈。赵普,宋朝首席谋士,读书不多,但眼光狠辣,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古代10位顶级智囊之一。
赵匡胤询问策略,他假装说:“朕看来,理应先灭北汉,夺取燕云,再南下征战江南,一统江山。”以此试探赵普。
赵普当然知道赵匡胤的意思,便说:“契丹强大,太原不容易攻克,应该先夺取南方,增强实力,然后北伐。”
结果,赵匡胤采纳赵普意见,确立了“先南后北”的作战方案。可以说,这方案是赵匡胤的想法,如果他非要“先北后南”,赵普又怎能改变皇上的想法呢?
“先南后北”方案下,宋朝集中兵力南征,先后消灭后蜀、荆楚、南汉、南唐、吴越等地,基本统一了燕云以南的中华地区。
统一南方,北宋赢得很轻松,几乎遇不到强大敌人。但是,随后北伐,宋军可就栽了跟头。
979年,宋太宗夺取太原,灭亡北汉,然后乘胜攻打幽州。结果,契丹名将耶律休哥反杀,宋军阵亡一万余人,宋太宗赢得“车神”美誉,狼狈不堪。
986年,宋军出兵20万,三分路北伐。结果,主帅曹彬几乎全军覆没,西路的杨业阵亡,宋军再一次溃败,无缘收复燕云十六州。
雍熙北伐后,宋朝对契丹心存畏惧,不再主动出击,而是采取防御策略。契丹则不断南下,纵横河北,宋军也无能为力。
1004年,萧太后、辽圣宗率20万大军南下,前锋抵达澶渊,与京师开封仅隔着黄河而已。此时,宋朝没有决战到底的勇气,便签署“澶渊之盟”,双方结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给契丹岁币30万两银、绢。
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宋朝缺乏天然屏障,经常被北方游牧骑兵吊打,甚至是灭国。如此,欧阳修、陆游便认为,如果“先北后南”,集中兵力南下幽云,然后再征伐江南,则可以统一。
欧阳修曾言:“夫兵法,决机因势,有不可失之时。世宗南平淮甸,北伐契丹,乘其胜威,击其昏殆,世徒见周师之出何速,而不知述律有可取之机也。”
欧阳修对周世宗柴荣是万分佩服,说他不但能震慑南方,还兵不血刃夺取北方四座城池,令契丹闻风丧胆。欧阳修认为,宋朝理应乘着辽国昏聩,快速出兵夺取幽云,不给对方加强防御的时间,这才是上策。
客观地说,当时辽穆宗确实比较昏聩,但还不至于拱手让出燕云十六州这块产粮区、产马区。如果北宋真的“先北后南”,估计沦为“六代”,提早灭亡。
柴荣北伐,并未跟契丹主力交战,他中途病重,返回开封。那么,如果柴荣没有病逝,直接对决契丹,能够夺取幽州吗?答案是未必。
954年,柴荣刚即位,就亲率大军迎战北汉,取得高平之战胜利。接着,柴荣乘胜追击,围攻太原,契丹则派兵增援,击败周军拦截部队。
周军战败,契丹抵达太原郊外,柴荣粮草不足,主动撤退。可以说,面对契丹与北汉联手,柴荣也没必胜把握。此后,柴荣南征,夺取广大地区,积蓄财富,才敢发起北伐,但中途病逝。
赵匡胤建立北宋,也三次出兵攻打北汉,围攻太原。结果,每一次都是因为契丹救援,且宋军粮食补给跟不上,拦截契丹的军队又战败,只好放弃攻城。
第三次围攻失败后,赵匡胤才全力南下,灭了“后唐”。可以说,赵匡胤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先北后南”,但现实很残酷,宋军没有胜算。
“先北后南”,意味着直接跟契丹对抗。如果放弃太原,宋军与契丹死磕,一旦遭遇挫败,北汉以及南方诸国乘势出兵,宋朝岂能存活下来。
五代十国,皇帝如同走马灯更换,武将手握重兵,经常“黄袍加身”,赵匡胤本身就是这么操作,他岂能不害怕。
赵匡胤要想巩固统治,必须确保大权独揽,收归兵权。但是,决战契丹,不授予武将实权,压根就打不赢。授予实权,赵匡胤一旦失利,则内部不稳,说不定重新上演“黄袍加身”。
再则,契丹不是一般的游牧骑兵,是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契丹不但拥有强大的骑兵,还能修筑城池,据城防守,比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更难对付。
宋神宗曾说:“二虏(辽、西夏)之所以难制,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隋朝建立时,突厥强盛,但燕云地区在杨坚手中。如此,隋朝才能先出兵震慑突厥,放心去统一南方。但是,唐朝就不行了,李渊对突厥妥协,先集中兵力统一全国,才能与突厥作战。
江南未定,直接北伐,夺取燕云十六州,宋朝非要这么做,只能加快灭亡。后来朱元璋北伐,是先搞定南方,稳定了大后方,才全力北伐,灭亡元朝。太平天国尚未站稳脚跟,杨秀清立刻派林凤祥北伐,结果2万精兵覆没。
可以说,“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是正确的策略,宋朝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关键是宋太宗不给力,且过度削弱武将所致。
宋朝三百多年国祚,没能拿下燕云十六州。朱元璋北伐,徐达、常遇春出马,一年就拿回来。从南宋灭亡算起,宋朝与明朝间隔还不到100年,却仿佛是两个世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