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家有中考生
四招帮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初夏将至,近几日,气温持续高升,阳光炙烤大地,青草的香气夹杂着路面发出的焦糊味,一如初三学生家长王女士焦急的心情。上周学校心理老师收到了王女士发来的信息:“三调刚刚结束,我家孩子成绩考得不理想,我都急死了。孩子也很着急,还会频繁发脾气,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考前焦虑期呢?本期《你问我答》邀请到青山区任家路中学心理备课组组长黄菀琳老师,从四个方面入手,为家长朋友支招。
■ 关注自身及孩子情绪
20世纪90年代,神经生理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猴子大脑的某些神经元在自身执行特定动作时放电,并且在看到人进行相同动作时也会放电,这一类神经元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不仅能“镜像”他人的行为,也可以“镜像”他人的情感。所以当父母的言行举止释放出焦虑、紧张的情绪信号,这些情绪也会被孩子“镜像”,从而在孩子身上激活更高等级的焦虑体验。作为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更要关注自身的情绪,避免自身情绪影响孩子。孩子即将面临重大考试,同时身处青春期,情绪频繁波动和起伏在所难免,这是正常现象,家长要尽量成为孩子情绪的容纳器,当孩子回家发脾气、闹情绪时,适当表达理解,不随意评判。
■ 释放积极的环境信号
斯坦福大学斯蒂尔教授曾进行一个实验,将成绩中等的学生挑选出来分为3组,释放不同的环境信号:第一组学生收到的信号是,“你们在和优等生竞争”;第二组屏蔽了和优等生比较的信号;第三组学生不仅屏蔽了和优等生比较的信号,同时收到了“学习不是为了成绩提高而是为了培养自我能力”的积极信号,除此之外,其他条件没有任何变化。结果显示:第二组屏蔽负面信号的学生成绩提高了两倍多,第三组学生不仅成绩得到了提高,甚至实现了逆袭,很多原本只能考上普通大学的学生考上了常青藤名校。所以家长要多说正面、肯定、鼓励的话,而不是拿着孩子和更加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甚至进行否定、嘲讽等。比如孩子成绩没有考好,可以说:“我发现你很擅长总结知识点,对识记任务也完成得很好……”而不是说:“你的同学这次考得比你好,你多向他学习。”家长的正向鼓励会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
■ 与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提出过著名的非暴力沟通理论,该理论主要包含四个核心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留意一下平时你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沟通方式给我们的感受,我们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临近中考,孩子时间愈发紧张,大部分时间他们在学校度过,但良性、有效的亲子沟通依然重要,可以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途中,晚上回家吃饭或吃零食期间,多围绕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天,一方面转移注意力适当放松,另外培养和孩子的感情,尽量不主动谈及和学习相关的话题,若孩子主动分享学校发生的事情,关注事情背后孩子的情绪及需求,尝试用非暴力沟通的思路表达:“我听(看、闻)到……,感受到了你……,你希望……,我理解……。”另外,少唠叨或不唠叨,如果孩子对沟通的方式或内容明显表达了不满,请及时停止。
■ 提供稳定有序的生活支持
熟悉的环境和有秩序的生活会让孩子的心理状态更为平稳,孩子备考、应考期间,尽量避免进行一些重大的家庭活动使孩子分心,要保证孩子饮食起居的规律,饮食习惯不宜有较大的改变,尤其应考期间,饮食应和平时一样,不宜突然大鱼大肉。同时,稳定的家庭关系对孩子尤为重要,家长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让孩子在备考期间能得到良好的情感支持。
适度的压力和焦虑是正常的,不仅不影响考试,还会帮助他们调动“内部资源”,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可能因此发挥得更好。相信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努力,家长会陪伴孩子顺利度过备考期,帮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黄菀琳,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青山区任家路中学心理备课组组长,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荣获全国生命安全现场课一等奖、湖北省心理优质课二等奖、武汉心理微课大赛一等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0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