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法治春风拂乡野 庭上花开满园芳
——北流市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纪实
◀新圩法庭庭长蓝伟华深入村屯巡回审判。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北流市新圩镇高铁站建筑工地一派繁忙,数栋主题建筑拔地而起,高铁站的蓝图逐步成为现实。
“项目启动征地之初,不少外嫁女要求分配征拆补偿款,家里闹起了矛盾。北流市人民法院新圩法庭庭长蓝伟华把典型案件庭审开到村委会,不少群众旁听后主动打消了起诉的念头。”高铁项目建设指挥长刘志荣介绍。
这是北流市人民法院发挥法庭前沿优势,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优化“三个服务”的生动写照。2021年来,该院坚持强基导向,全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让法治春风吹拂乡野,法治芬芳弥漫阡陌乡间。各基层法庭或个人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广西示范人民法庭、全区法院办案标兵集体、全区法院“优秀人民法庭庭长”等荣誉。
夯实基础建设,构筑精神家园
2022年12月26日,新圩法庭新审判业务大楼正式揭牌启用。大楼突出以审判为中心、便于当事人诉讼的设计理念,彰显现代化法庭风格,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信息化程度高。
“有食堂,有炒菜阿姨,下乡再晚回来都有热饭吃。休息室是全新的,一人一张床,还配备了衣柜,24小时供应热水,感觉就像在家一样方便!”新圩法庭法官助理钟劲松说,“以前借用镇计生站办公,如今搬入新址新楼,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北流市人民法院因庭制宜全面铺开基础建设,附城法庭加高一层,隆盛法庭、平政法庭宿舍楼完成修缮升级,庭院内地坪“白改黑”,配置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坚持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一体推进,升级法治文化长廊,增设、完善阅览室,汲取辖区特色文化精华,打造法庭文化“一庭一品牌”,以文化建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加强诉源治理,优化营商环境
“刚才曾法官就加强企业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特别是如何规避、处理因疫情影响引发的货款支付纠纷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听了很受启发。”2022年7月29日,北流市万泰混凝土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海生对平政法庭庭长曾昭胜表示感谢。
深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了解企业法律需求,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是法庭延伸审判职能,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之一。
“感谢李法官、感谢李副会长。这次多亏你们,才没有和生意伙伴闹翻,大家互相理解,和气生财……”2022年10月21日,达成分期付款协议后的李某感激地说道。
原来李某租赁了好友周某的厂房进行家具加工、售卖,租赁期3年。因疫情影响,公司运营不景气,资金周转困难,租金拖欠了大半年。时值疫情暴发,周某起诉后李某还在外地,短期内无法赶回,主动打电话向法官请求调解。新圩法庭李方军法官利用互联网庭审开庭,并邀请家具商会的李副会长一同做调解工作,案件最终高效调结。
“利用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互联网庭审等在线诉讼方式,可以及时高效化解涉企纠纷。”北流市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莫汉祥表示,“各人民法庭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携手镇综治办、司法所、行业调解组织等主体联动调解纠纷,不断完善多平台共同发力、多主体联动解纷的工作格局。”
法庭还结合辖区实际,打造特色联动解纷新平台、新机制。新圩法庭依托司法服务高铁项目工作站,加强与市调解组诉前联动调解征地纠纷32起。隆盛法庭建立农产品纠纷调处室,打造“助农”“护农”法庭,为农产品生产者、商家排忧解难。
守护万家灯火,培树时代新风
“法官调成案件,老奶奶的养老有着落了。”2021年10月12日,重阳节前夕,平政法庭把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庭审搬到村委会,旁听庭审的人群里自发响起了掌声。
原告陈某夫妇年过八旬,膝下育有二子四女。子女间认为受宠不均、互有嫌隙,竟迁怒两老,拒付赡养费。老人年岁已高,且身患高血压、腰椎增生等疾病,解决赡养问题迫在眉睫。
考虑到两老行动不便,平政法庭林杜法官决定将案件庭审搬到村委会现场。“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敬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案件达成调解后,林杜法官以案说法,取得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守护小家和睦,成就大家和谐
北流市人民法院发挥法庭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在城区附城法庭成立“家事少年案件审判中心”,集中审理城区及其周边乡镇的家事案件。在乡镇隆盛法庭、平政法庭设立“家事法庭”,在新圩法庭辖区河村设置“家事调解亭”及“探视中心”,打造相对集中审理+辐射其他法庭相结合的家事审判“北流模式”,畅通家事审判为民司法“最后一公里”。
法庭还扎实开展“庭审三进”法治教育、民法典大宣讲活动,结合典型家事案事例,深入宣传家庭传统美德、家风家训,努力营造爱老敬老、孝顺父母、崇德向善、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0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