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陶成录
深秋的傍晚,青藏高原已然凉风习习。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54岁的叶胜春开着微型面包车在乡间道路上驰行。作为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他已习惯了在傍晚时分赶去各村放电影。
“今天放什么电影?”“抗战的。”一走进塘川镇大庄村的文化广场,村民们就围在叶胜春身边开始询问。“我家在村口,看见电影放映车,跟着车就过来了。”村民徐老汉说。
一台数字放映机、三张不同尺寸的幕布、一个U盘,加上两台音箱和一些电源线,这就是叶胜春的基本装备,当然,他自己还有一些特别的装备,就是相机和节目单。
“和他们聊天时,我把节目单拿出来,问他们喜欢哪个,做好记号,下次就放哪个。”叶胜春说,放电影时,他还会给观众照相,把他们看电影时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
叶胜春家住互助县林川乡贺尔村。从小他就对电影有着浓厚的兴趣。“还记得七八岁时我看了露天电影,放的是《上甘岭》和《苦菜花》,当时大家看电影,我看机器,说不出为什么,我觉得看放映机就是比看电影有意思。”叶胜春说。
1984年,叶胜春报名参加了县里的电影放映员培训,并顺利拿到了放映证。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叶胜春东拼西凑,用200块钱买了台放映机,从此便开始了自己的电影放映员生涯。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30多年来,叶胜春从最初的骑自行车、摩托车放电影,到开微型面包车放电影,他跑遍了互助县的294个村落,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电影放映员。
由于农村电影放映是公益事业,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为此,叶胜春在放映电影的间隙还会给村民修理录音机、电视机等小家电来维持生计。“他家电修得精细,收费不高,十里八乡都愿意到他这里修家电。”大家提起他的手艺都赞不绝口。
生活的拮据让家人对叶胜春继续坚持电影放映的行为产生了极大不满。妻子问他“你一天提着个破箱子(放映机)出去,回来一分钱没有,图啥?”“我喜欢放电影,看到乡亲们看电影时露出的笑容,我这心里比啥都甜。”叶胜春说。
那段最困难的日子,也没能动摇叶胜春继续放映电影的决心。他依旧奔波在互助县的大小村落,没有新的片子,附近的村民都看腻了旧片子,他就去更远一点的村子里放电影,白天住在村子里修家电,晚上放电影。他坚信,只要有村民,就会有爱看电影的观众。
放电影的时候,叶胜春经常一出去就是七八天,走到哪里放到哪里,晚上就住在村委办公室凑合一夜。有时为了走村赶场放电影,他没少遭罪。一次从东山乡回家时,遇到大雨,路上泥泞,陡坡里摩托车推不上去,车的油门线都断了,弄得满身是泥,还摔伤了大腿,跟着去的孩子也磕破了头,两人一瘸一拐推着车子走,回家已是深夜一点半了。妻子看到后心疼地说:“太辛苦了,不要再去放电影了。”可是,第二天下午,叶胜春仍然绑好放映机,一如既往地去放电影。
有时候电影放映到凌晨两三点,观众越来越少。“最少的时候只有五六个人,但即使只来一个人,电影也得照放。”这是叶胜春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回首39年的放映生涯,叶胜春肯定地说:“放电影是件快乐的事儿!观众里有农民、学生和农民工等,每天和他们在一块儿,听着不同的方言,说着各自的生活,挺有意思。”
叶胜春是个有心人,经过多年放电影得来的经验,他对互助县不同地区观众看电影的喜好都了如指掌。“县城附近的塘川镇接近西宁,他们和城里人一样喜欢看时尚大片,脑山地区和偏远乡村的群众文化程度低,喜欢看动作片、抗战片。”除此之外,他还专门挑选一些科教片带上,如《农村儿童安全常识》《农村饮水卫生》等,有时专门放给孩子们看。
近年来,由于电视、网络、农家书屋等文化形式的出现,农村露天电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电影事业遇上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许多电影放映员纷纷弃机归田归商,少数留守的也因工作条件差、收费难等因素面临新的抉择。但叶胜春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依旧不减,正如他所说:“只要有电影放,我会一直坚持的。”
这些年,叶胜春放的电影从黑白变成了彩色、又变成了数字电影,他共放映了近1万场电影,每年要跑3万公里,为27个村放映300多场电影。
在叶胜春的影响下,2007年,儿子叶发才也当了电影放映员,目前承担了互助县25个村的电影放映任务。
“喂,您好,我要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能帮我找一些疫情防控的音频资料吗?我的电影放映车现在闲着也是闲着,我想用电影放映车做一些疫情防控的知识宣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辆贴有“疫情防控 流动宣传”的宣传车走遍了互助县的城乡角落,流动宣传车以有声、有影、有字“三有”宣传新模式,让司机化身疫情防控期间的“流动喊话宣传员”,走街串巷,提高当地群众的防疫知识知晓率。
叶胜春便是这辆车上的司机。
“每天每到一个村或社区都要循环播放疫情防控公告和防疫科普知识,让群众能听到、能听懂、能学会,我的宣传也就达到了效果。”为了多到一些乡镇宣传,提高群众疫情防控知晓率,在当“宣传员”期间,叶胜春每天回家都很晚,但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模范精神,彰显了模范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9年来叶胜春坚守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用一方方银幕为各族群众送去文化大餐,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曾获“中国往事 感动青海”网络评选最佳人气奖等荣誉称号。
怀揣着对电影的热爱,叶胜春还收藏了30台新老放映机和3000多张放映照片。“我想办一个家庭电影博物馆,把用过的放映机、放过的电影和音乐全部保存下来。等我老了跑不动了,就在家里放电影,叫上亲戚邻居一起看,只要有一个人看,我就一直放下去。”叶胜春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