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都振明(右)指导吕航调试机器。
放映员张相立为村民免费理发。7月27日晚上7点,在夕阳的余晖中,安丘市石埠子镇蒯沟村的文化广场上的大喇叭响了:“今天咱村放电影啊,欢迎大家来看。”不一会儿,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带着凳子、马扎,有说有笑地来到广场。放映员张相立调试好放映机,一束光影打出来,乡村公益电影放映正式开始。
无论多远
保证晚7点半放映
“今天放啥电影啊?”村民问道。
“《村头村尾》啊,农村事,挺好看!”张相立说。
52岁的张相立是安丘市电影发行放映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安丘电影公司)的一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也是放映队的副队长。当天,他开着放映车带着4名放映员,在石埠子镇的5个村庄放露天电影。“蒯沟村离安丘市区得有100里地,无论多远,我们都要保证晚上7点半放电影,今天放完回到家得晚上11点半了。”张相立说。
拉绳子、挂幕布、调设备,准备就绪后,张相立又转头跑去村委办公室。“在村里放电影,最好的宣传方法就是大喇叭。”他按下开关试了试话筒,操着安丘方言喊道:“喂,村民们注意了啊,今天晚上在村里放电影啊……”
当天放映三部影片:公益微电影《垃圾分类》《夏季防溺水》,还有故事片《村头村尾》。张相立说:“观众们就爱看乡村题材的电影。村民想看啥,咱就给放啥。”
晚上8点半,电影仍在播放中,张相立从车里拿出了晚餐——两张葱油饼、一杯茶水。“阴天下雨放不了电影,才能在家吃晚饭,这么多年也习惯了。”张相立咬了一口油饼,接着说,“乡亲们摇着蒲扇、拉着呱,看着电影有说有笑的,我吃啥都感觉挺香。”
老少传承
乡村电影重公益
跟着张相立一同来石埠子镇放电影的,还有一名年轻的放映员。
2002年出生的吕航,是放映队最年轻的放映员,工作刚满两年,这次他在石埠子镇闵家庄村放电影。“我爸在电影公司当放映员,我从小就跟着他一块下乡放电影看电影,感觉很喜欢。”吕航说。
吕航年纪虽小,干起活来却是很熟练。“前辈们都很照顾我,都是最先把我送到村里,多点准备时间。”吕航说,刚开始,他先跟着有经验的放映员一起放映,不到半年时间,就开始独立进村放电影。
“我在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像都振明老师的技术,还有我们队长张相立的热情开朗,这应该就是放映员的传承吧。”吕航说。
吕航所说的都振明,是安丘电影公司年纪最大的放映员,今年已有68岁。“以前放电影时,村民都喊我‘都哥哥’,现在已经是‘都爷爷’啦!”都振明笑着说。17岁那年,他开始下乡放映电影,经历了乡村露天电影由辉煌到衰落、再到兴起的过程。
半个世纪的岁月已过,当年俊朗的小伙子已变得白发苍苍。“我们老了,年轻人学东西快,乡村电影放映更有希望。”
电影下乡
文化惠民暖人心
像都振明这样的乡村电影放映员,安丘电影放映公司还有三十多名。问起从事电影放映工作的初心,他们都坦言:“是村民对电影的喜爱和支持。”
2013年,安丘市作为农村标准化放映的试点,承担每年9600场的乡村电影放映任务,由国家发放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补贴,实行均等化全覆盖放映。乡村公益电影由“等观众看电影”变为“请观众看电影”,还承担了政策解读、知识普及推广等方面宣传工作。
安丘电影公司副总经理王荫富介绍,科技片《低盐饮食保健康》在全市放映400场,观众近10万人次。在新安街道归家疃村文化广场放映时,全场座无虚席,村民边看边议论。一位近八十岁的村民看完后高兴地说:“俺吃了一辈子盐了,才知道吃盐还有讲究,看了这影片俺还能再活20年!”
“除了放电影,我们每个放映员都要掌握一些才艺。”王荫富说,电影放映前,他们会为观众表演葫芦丝、口琴、山东快书等热场。此外,放映员还接受了生活服务方面的综合技能培训,比如,修电器、帮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1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