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哈尔滨日报
(上接第一版)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10万亩高标准农田孕育出一个“稻香国”。这里出产的“稻花香7号”稻米,畅销江浙沪地区。
今年年初,这里进行了格田化改造,小地块儿被改造成近20亩的“大方田”,10多公里长的沿线灌溉“明渠晒水”,只要一打开闸门,随时有温润的江水供应,水稻秧苗管够喝。
君阳瑞利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民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格田化改造,生产标准更高了,不但粮食产量提高了不少,管理起来也更科学、更省劲儿了。”
哈尔滨市宾县在这个春耕季,完成了4188亩水田“小池变大池”改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好地推进“五良”融合。
在居仁镇三合村,连片的水田宛如镜面,水稻插秧机往来穿梭,在大地上织起绿锦。一位农户告诉记者,插完秧一直到收割,人都不用再下田了,只要一台无人机,就能管几千亩地,实现“种地双脚不沾泥。”
规模化经营,让农民享红利
高标准农田让土地集中连片,为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先决条件,极大地促进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当股东”。哈尔滨市因势利导,高位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享受发展的红利。
在哈尔滨市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村,全村152户,人人都是股东。“家家带地入社作为股东,还能在村集体经营的项目中打零工,比自己种地挣得多。”村民朱江华说。
新乡村“合作社+基地+品牌+社员”的生产经营模式,闯出了“种管收”一体化经营之路。如今,合作社总资产已达530万元,拥有先进大型农机具247台、水稻深加工企业1家,年可加工稻米20万吨。
“农田改造,咱农民得了利。”这是当地乡亲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评价。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民跳出传统耕作模式变“股东”,享受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红利。
随着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新乡村的旅游产业逐步火起来。“农家乐”遍地开花,酒旗迎风招展,村集体苗圃的“百亩花田”成为乡村“新IP”,游客坐着“小火车”看稻海、穿花田,“农文旅”融合发展打开农民增收新路。
在哈尔滨市五常市,很多专业合作社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起了集中连片的稻作区,规模化经营提升了抗灾保产能力,也为大机械化作业和数字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龙头企业“乔府大院”的有机稻田里,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大显身手。田埂上立着大型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温度、湿度等数据,管理人员根据数据对稻田进行精细化管理……五常市农业物联网中心可对全域388个重点点位进行监控,以云平台和大数据为支撑,以农业信息化发展推动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高效农业加速转型。同时,数字化可追溯系统,为“五常大米”保真保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哈尔滨市规模经营农田面积达1800万亩,服务农户数量达14.48万户,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新势头,一二三产进一步融合,传统的农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农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