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在希望的田野上端牢“中国饭碗”——来自东北粮仓的全国土地日报告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25 19: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6月25日电 题:在希望的田野上端牢“中国饭碗”——来自东北粮仓的全国土地日报告

新华社记者孙晓宇、武江民、马晓成

黑龙江、吉林、辽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五分之一以上,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记者深入三个省了解到,各地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断夯实粮食生产“根基”。农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耕耘,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挖掘“黑色宝藏”新潜能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太保镇靠山村,村民宋井文在自家玉米地中挖开质地松软的黑土,笑着说:“专家指导我改良了土壤,透水、透气性好了,有效耕层变厚了,粮食产量自然也高了。”

“这块田的土壤是典型的白浆土,翻地时把硬度高的白浆层土壤翻到耕层,导致耕层变硬、变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彦生说,通过“秋深翻”配套“春深松”,再施用改良剂、有机肥等对土地进行改良,可以达到中等黑土的地力条件。

在辽宁省盘锦市一处稻田,绿油油的稻苗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此前,因地处辽河入海口、土地盐碱度高,不少农民尝试种植水稻,产量低,只能放弃。

“我们多年来集成了深松耕作破板除盐等多种修复治理技术,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提升有机质含量,来唤醒‘沉睡’的盐碱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所长李振宇说,技术人员重点突破了“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在盘锦、营口等滨海地区累计推广300余万亩。

绿色农业书写“优粮”答卷

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一处玉米地块,正值农田灌溉期,一根根手指粗细的滴灌管浅埋在垄间。“有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实现24小时滴灌,不用担心春旱了。”杨家村党支部书记黄艳雨说。

“2022年,松原市玉米作物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63.93万亩,每亩可节水50%以上、节肥30%至40%。”松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洪生说,这种技术提升了水肥利用率,可增加玉米亩产200斤左右,还降低了化肥施用量,农业生态得到改善。

近年来,东北三省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改善农业生态。

黑龙江省宝清县朝阳村的一处农药回收站里,堆放着春耕后回收的农药瓶。“这些都是我捡的,一个能卖七分钱,县里秋天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这处回收站的管理员、朝阳村村民韩春生说。

宝清县每年约产生270万个废弃农药瓶。“2018年起,县里投入1500余万元,建立了270余个回收站,回收、无害化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瓶3195万个、810吨。”宝清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王庾亦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产出更多绿色优质粮。

高标准农田流青溢翠

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招束沟镇地宫村,今年近千亩坡耕地迎来新貌,改建的水平梯田层层铺开,在阳光照耀下,美丽壮观。

“这块坡耕地,以前一下雨,土都被冲跑了。”村民李纯红说,原来想种地得爬坡。今年3月,县里对坡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平了,农机能上山了,省了大力气。”

截至2022年底,辽宁省高标准农田面积累计达到3411万亩。今年,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89万亩。

在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吴家村禾谷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大片的田地方正平整,水泥沟渠崭新整洁。

“今年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农田450公顷,特别是水渠修好后,渠道保水量大、灌溉速度快,原来7天的灌溉任务现在5天就干完了。”合作社负责人王伟高兴地说。

集中连片、沟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底,吉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0万亩,到2025年将新建2076.75万亩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开车就能去进行田间管理,方便不少。”黑龙江省勃利县永恒乡恒山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说。

“2022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265万亩。”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窦洪波说,今年黑龙江省将建设高标准农田840万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2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公主岭: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保护耕地、惜土如金的信号。在刘房子街道湾沟村“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试验田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正带领他的学生为他的米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测产:每公顷产湿玉米
2023-10-17 13:24:00
...中关键一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守住“大国粮仓”,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就需要明确“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在秋收时节做到不遗余“粒”、颗粒归仓。在中
2023-09-19 15:02:00
守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 希望的田野孕育奋进希望
...念,全链条推进节粮减损,耕好“无形良田”,守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秋粮收购关系保供稳价。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粮食收购和保供稳价关系密不可分。“做好秋粮收购的同时,一定要确保
2024-01-13 09:35:00
全链条节粮减损新风尚让德州端牢中国饭碗更有底气
...外温度34℃,然而走进宁津县粮油储备有限公司的“智慧粮仓”,一股凉气混合小麦的香气扑面而来。“现在室内平均温度16.9℃,超过25℃,系统自动给小麦吹空调,确保每一粒粮食‘过
2024-06-22 15:20:00
...成”“近八成”,不仅映照出汗水浇灌的丰饶,更为大国粮仓增添坚实底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之锚。仓廪丰盈,筑牢粮食安全基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夏粮收购关系
2025-07-03 08:52:00
深耕齐鲁粮仓 破解种粮之问
...场存在资金缺口。这些问题交织叠加,成为制约 “齐鲁粮仓” 升级的核心瓶颈。创新协同路径:从 “单兵作战” 到 “系统破局”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团队创新性提出 “双轮三擎 N
2025-05-20 15:43:00
成都东部新区:粮油园区大丰收 天府粮仓添新粮
...望的田野上》欢快有力的节奏响起,董家埂镇首届“天府粮仓”丰收文化节在载歌载舞中拉开帷幕。成都东部新区十万亩粮油园区水稻成熟,收割机正在收割。成都东部新区供图为了庆祝今年的丰收
2024-09-22 07:24:00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尤其是农业的产业安全。筑牢“粮仓”基石,就是筑牢粮食安全“堤坝”。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只有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才能让百姓端
2023-04-20 07:48:00
...基扎得更深。沃土“贷”出新丰景:农田改造筑牢“齐鲁粮仓”新建4米宽水泥路1600米、衬砌硬化梯形渠2000米、沟渠清淤1000米……近日,鱼台县张黄镇卞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5-07-02 16:0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望江县首届“绿洲科幻奇妙夜”灯展为市民带来沉浸式夜间文化盛宴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日期间,望江县莲花湖公园内灯火璀璨,首届“绿洲科幻奇妙夜”灯展在这里拉开帷幕,展演通过“科技光影+民俗非遗”的创新形式
2025-10-05 18:36:00
4天12万人次!长春市总工会“幸福汇•惠民生活节”引爆参与热潮
由长春市总工会主办的“幸福汇·惠民生活节”,以精彩纷呈的文化体验和实实在在的惠民服务,为节日的春城再添一把“暖心火”。截至10月4日
2025-10-05 18:37:00
当3D裸眼大屏在钟楼街的青砖灰瓦间投下流动光影,当晋祠的古柏在灯光中勾勒出千年轮廓,当各种风味小吃在夜市里升腾起烟火气
2025-10-05 18:49:00
据@贵州交警消息,截至12时,全省高速公路因车流量大出现缓行的路段4处。一、贵阳辖区:1.G60沪昆高速1878km+600M红枫湖大桥至清镇E匝道段(贵阳往昆明方向)2
2025-10-05 19:19:00
鲁网10月5日讯在聚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建设过程中,区市书记们奔忙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他们,用奋斗践行初心使命;他们
2025-10-05 19:43:00
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丨激发消费活力 加速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魏俊 何旭)促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中之重。 十堰通过优化消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
2025-10-05 19:50:00
中新经纬10月5日电 据“海南市场监管”微信号,5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台风“麦德姆”提供放心消费服务的倡议书
2025-10-05 13:37:00
咪豆音乐节吸引超6万乐迷,预计带动旅游收入1.68亿元余韵悠长,“小票根”延长消费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胡英华 通讯员金飞陈岑国庆中秋黄金周前两天
2025-10-05 07:07:00
特色活动聚人气,“苏超”观赛引人流,假期前4天——南京百家商贸企业实现营业额19.6亿元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通讯员宁商轩)10月4日
2025-10-05 07:07:00
江苏南京:“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
看球赛、逛市集、品文化,“三进城”文明实践热潮涌——“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十月四日,“苏超”四分之一决赛上演
2025-10-05 07:07:00
全国糖酒会开幕在即,江苏园博园内烟花大会点亮夜空相迎南京“秋糖”夜,火树银花开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10月1日—2日,作为全国糖酒会“秋糖季”重要活动之一的烟花大会在江苏园博园举行
2025-10-05 07:0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陈燕飞 通讯员苗竹欣陶燕10月4日早上7时,滁州市来安县碧桂园城市花园小区的公交站台上,李阿姨拎着刚蒸好的玉米
2025-10-05 07:07:00
国庆中秋假期,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每天演绎60余场节目“穿越”明朝“赚银票”,让游客“赚”足快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国庆中秋假期首日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10月4日的南京奥体中心,战火重燃——“苏超”淘汰赛首战,南京队迎战连云港队,争夺四强席位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邓露洁钟山风景区作为南京的“地标”景区之一,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10月1日起
2025-10-05 07: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