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吉林频道
金秋十月,俯瞰岭城大地,田畴万顷,希望无限。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广阔的玉米带、水稻田、大豆地,连成了一片丰收的海洋,释放出保护耕地、惜土如金的信号。
在刘房子街道湾沟村“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试验田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正带领他的学生为他的米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测产:每公顷产湿玉米5.2万斤,大豆4000斤,这个产量令陈国双兴奋不已。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将以集成、吸纳的方式,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筛选构建一系列属地化高效适宜的黑土保育与粮食产能提升技术体系,并以试验示范的形式进行技术筛选、评估、优化、完善,最终实现技术融合集成和大面积推广。”陈国双介绍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饭碗田”。用科技创新保护好、管好黑土地,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示范。公主岭市依托农高区平台,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签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合作协议,落实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农机装备开发、技术推广四大技术体系和19项关键技术。
陈国双介绍,米豆带状复合种植采用两垄玉米四垄黄豆间作,玉米播种在单位面积上增加了一倍,达到12万株,实际上米豆兼作是用40%的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了80%以上的种植株数,在保证玉米增产的情况下,多收了黄豆,这样就达到了增产增效目的。
在这片“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试验示范基地里,集中展示了秸秆深翻还田、秸秆覆盖宽窄行条带耕作、米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矮秆密植等多项黑土地保护技术。
刘房子街道刘房子村,黑土地上泛起金黄。种粮大户张保行正熟练地操作农机开展秋收作业,田野里随着玉米收割机走过,秸秆倒下,金黄的玉米被收入“粮仓”内。今年,张保行种植的60公顷玉米迎来丰收,忙碌的他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说到丰产的经验,张保行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赞不绝口:“保护性耕作效果真是太好了。不仅春天苗出得好,抗倒伏能力还强,特别是秸秆全量还田深翻之后,增加土地里的有机质含量,每公顷增收2000斤没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真正受益是关键。保护性耕作将玉米收割后秸秆全部留在地里盖上一层“被子”,第二年免耕直接播种,以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同时,相当于为土壤增加了50毫米的降水,防止珍贵的黑土被水冲走或者被风刮跑,解决耕地长期“反哺不够”“给养不足”等问题。2023年公主岭市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70万亩,平均增产在8%以上。“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端牢中国饭碗,肥沃的黑土地功不可没。
陈国双表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不仅是当下端牢中国饭碗、扛稳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更是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重要发力点。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集中攻关,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更好的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中国科学院力量。
连年高产丰产,是经年居安思危的积累。公主岭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未来,随着“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继续推进,生物、信息、空天遥感等多学科技术与农业将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用得上、有影响”“推得开、留得下”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将造福于人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7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